数据新闻模式下报网融合的发展困境与策略探析
——以《泰晤士报》为例

2021-12-29 12:12韩伟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报网泰晤士报融合

韩伟伟

(云南工商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1701)

数据新闻以数据为驱动,基于数据的提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进行呈现,是一种新型新闻报道模式。数据新闻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可视化,即通过对表格、数据、图表的灵活运用,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始末完全展现给受众,以丰富的媒体表达方式满足受众体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泰晤士报》自1785年创刊以来,重视对国际和国内新闻、商业、金融、体育、娱乐等领域的新闻报道,在世界纸媒中处于领先水平,成功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形象。21世纪初,面对“报纸消亡论”和发行量连年下滑的困境,《泰晤士报》以数据化开启报网融合的改革之路,毫不犹豫采用数据传播技术,快速实现数据新闻产业化,成功走出一条报网融合的发展道路,为世界报网融合之路提供了成功经验。

一、《泰晤士报》报网融合之路的成功经验

首先,《泰晤士报》始终走在传播技术发展前沿。19世纪,《泰晤士报》先后引进蒸汽印刷机和轮转印刷机,发行量远远超过当时的其他报纸。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末,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冲击传统媒体行业,《泰晤士报》斥巨资引进电脑、激光排版印刷等新型技术,为其报网融合之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1纪初,《泰晤士报》意识到纸媒与网媒相互依存是大势所趋,为真正实现数字化传播,将IT技术与平面纸媒紧密融合,促进纸媒与网媒并举,以实现新闻报道“像电视一样快”为目标,推进纸媒立体化。近年来,《泰晤士报》利用机器算法和个性化定制分发信息,进一步增强报网融合平台功能,将文字、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确保新闻报道能够全天候更新。《泰晤士报》还成立新媒体技术部门,开设配套网站、手机客户端和电脑端等移动终端,采用开源软件cardkit,负责对网络新闻进行VR处理,发挥数据新闻的可视化效果。

其次,《泰晤士报》本着共享、共赢、服务用户的原则,坚持“以商引商”,以打造综合性报网融合平台为目标,快速推动一流媒介产业化的形成。《泰晤士报》以纸媒平台为核心,围绕报网新闻信息平台,逐步构建囊括社交网站、电商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的综合商业生态平台。报网新闻信息平台负责新闻传播,通过报纸网站、移动客户端、相关历史文件档案(TheTimesArchiveCollection)以及字谜游戏等扩大客户群,提升舆论影响力;社交网站主要针对年轻用户群体,涉及婚恋网站和Times+等;金融服务平台为《泰晤士报》提供与用户面对面接触的机会,直接促进报纸财经板块新闻的权威性,同时巩固报纸的经济实力,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泰晤士报》的综合商业生态系统平台相互配合,紧跟市场变化,吸引不同的用户群体,不知不觉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规模,增加收入来源,进而扩大自身品牌知名度,提高美誉度[1]。

再次,《泰晤士报》坚持人才发展战略,以专业的数据团队促进报网融合策采编发流程机制改革。数据新闻有别于传统新闻,标志之一就是数据新闻的核心是专业数据团队。《泰晤士报》的新闻记者可以直接转型为数据记者,其本身采访、搜索数据的业务能力有助于其运用大数据挖掘和编辑数据新闻。数据新闻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搜索数据的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运用计算机编程、统计、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高水平的视觉语言设计能力。在此现实情况下,具备新闻素养、计算机软件处理和视觉设计能力的高素质复合人才缺乏,为此《泰晤士报》成立了从选题策划、采访、文字记录、数据分析编辑、图片设计、网页设计的专业团队,经过细心推敲和打磨,共同完成数据新闻的整体操作。《泰晤士报》视觉新闻团队各部门讨论合作完成“定选题—采访收集数据—分析挖掘数据—编辑数据—设计制图—修订发稿”流程,从根本上改革策采编发机制。《泰晤士报》留意到读者比以往更加关注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于是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作为顾问,分析和点评新闻发生的背景、缘由,并进行预测。同时,《泰晤士报》专业顾问团队助其拓宽报道领域,扩大报网融合受众群体。综合而言,《泰晤士报》培养专业人才、引进专家团队,推进了报网融合策采编发机制的根本改革。

二、从《泰晤士报》窥探我国报网融合的发展困境

(一)数据新闻传播意识弱

近年来,我国网民数量跃居世界前列,这为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也提出新的挑战。现阶段新媒体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而大多数媒体工作人员的数据新闻传播意识较弱,对数据新闻传播知识的掌握能力欠缺,对报网融合的概念和发展趋势把握不够精准,这阻碍了我国报网融合的改革与发展。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已经开始着手对传统纸媒进行转型,报纸媒体相配套的网站基本初步建成,但是网站建设并未依托报媒优势进行联动运营。虽借助了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电脑终端等新媒体形式,但只是对纸质媒体内容的机械重复,并未建立在对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刻理解和传播规律之上。由此造成我国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的区分度不大,主流媒体并未带动报网融合的技术革命。凡此种种,体现出我国报网融合技术“大而不强”的现实困境。

(二)缺乏数字化传媒管理战略

传媒管理战略对媒体企业的长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数字化传媒管理战略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导致数据新闻背景下的报网融合建设进度慢,质量层次不齐,整体处于中低水平,新闻传播建设无法得到有效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大多数媒体对数字化传媒战略管理并无概念,无法上升到认知程度,导致大多数媒体管理战略停滞不前,找不到改革入口,导致内部资源浪费,陷入较为被动的状态,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与市场脱离的不良后果。另外,相当一部分传媒决策者坚持传统管理战略,缺乏前瞻性和务实性,用人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都不配套,严重时致使企业无法运转。媒体企业缺乏数字化传媒管理战略,直接造成纸媒无法与数据网络平台衔接,拉大转型鸿沟,对数据新闻的传播造成了很大制约。

(三)专业人才匮乏,报网融合机制落后

近几年,我国报网融合进入迅速发展期,但我国大部分传媒工作者缺乏数据新闻传播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数据新闻产品和服务造成了影响。我国媒体内部团队设置与其视觉产品不匹配,岗位设置缺少与数据编辑相关的技术人才,团队人员分工不清,让非专业人员从事数据新闻工作,根本原因在于报网融合机制落后。非专业人员对报网融合专业知识和规律的认知不足,仅满足于文字编辑层面,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不够专业,这是报网融合机制建设的短板[2]。专业人才整体匮乏导致数据新闻团队建设困难。严重缺乏美工、编程、分析等复合型人才,导致数据新闻专业化程度整体偏低。

三、我国报网融合的改进策略

(一)强化数据新闻新理念,全方位提升报网融合技术

全方位提升报网融合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数据新闻新理念。国家相关部门应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将报网融合政策具体化,尽可能将报网融合新理念以文件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全媒体平台,让数据新闻新理念深入人心。报网融合是一场革命,各类媒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积极主动对传统纸媒以及毫无新意的网站进行改版,将全媒体运营理念融入改版过程中,必要时将部分即时新闻“先上网再见报”,有效运用数据新闻可视化技术,以图表、视频等形式呈现新闻。需要注意的是,各大媒体应该在数据新闻新理念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清晰定位,及时引入5G可视化技术,对大数据技术进行选取和改造,开发适合自身发展和具有辨识度的移动客户端APP,在APP中注重视觉色彩设计、模块排版、图表、地图、视频以及声频的灵活运用,尤其要方便用户操作,让新技术真正造福于用户。传播方式中也要融入大数据技术,除了现有常见的数字报、网站以外,还可以有效运用二维码、移动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实现“矩阵传播”,真正达到数据新闻水平,达到报网融合下资源融合与精神融合相统一的境界,实现质与量的飞跃[3]。同时,各大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内容发布也要融入数据新闻技术元素,在视频、声频剪辑方面符合用户口味,注重原创,将保护原创的技术运用于报网融合的多种平台开发中,创造出符合自身定位的独特平台,在实践中使数据新闻新理念深入人心。

(二)优化数据新闻传媒战略管理,深挖报网融合传播价值

数据新闻传媒管理战略可以说是报网融合的战略总目标,媒体企业据此完成对数据新闻资源的整合,能够为数据新闻传播、报网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务之急,各大媒体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入手,合理借鉴以《泰晤士报》为代表的国际报网融合成功经验,实现媒体内部资源的科学重组。国内部分省部级主流媒体应率先进行深入改革,探索和尝试现代传媒战略管理改革,营造现代化的制度环境,赋予报网融合创新的内部动能。在此基础之上,各大媒体应从用人制度上采用竞争上岗机制,大胆任用有能力的人,严格绩效考核,实行全媒体考核机制。同时,激励奖惩制度也要跟上,增强传统媒体工作者行业敏感性,凭借职业敏感性找准现代数据新闻的特色,按照现代新闻传媒战略制作报网融合新闻产品,实现多方统一的目标。总体而言,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都要尝试与新媒体接轨,寻求“合作”,将纸媒和网络优势进行互补,打造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报网融合发展布局,必要时先合力提升主流媒体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和传播能力,将非主流媒体品牌融合其中进行推广,实现全媒体自我造血和反哺,运用主流媒体影响力和感染力提高报网融合的整体价值。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推进报网融合机制发展

当前阶段,迫切需要思维开阔、技术多样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既要深刻理解数据新闻发展规律,又要懂报网融合的市场运作规律。我国媒体应该及时把握当前报网融合改革重点,大力培育专业化数据新闻人才,根据自身媒体特点,开展必要的、系统化的业务培训,提高数据新闻从业者的业务能力,以打造专业化、精英化的全媒体从业者队伍为目标。根据现状推测,专业培训大致可分为三方面:一是贯彻报网融合理念,即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融合理念,具备根据不同媒介特性提供相应素材或成品的能力;二是培训技术能力,要求从业者掌握基本可视化数据设计技术,比如摄影、摄像、报网融合新闻产品个性化制作等技术,具备报道全媒体突发新闻的能力;三是提升团队沟通协调能力,即从业者需增强团队意识,通过报网一体化平台进行方案策划、执行,并与团队其他人进行良好沟通[4]。与此同时,媒体企业应从顶尖互联网公司引进技术人才,以此提升团队整体运用新媒体的能力。通过外部人才引进和内部培养的方式提升团队业务能力,必要时在薪酬和职级方面给予倾斜,来增强人才吸引力。培养和储备报网融合发展急需的管理、技术、经营人才。在营造良好有序的人才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加强对数据新闻团队的管理。从内部加强舆论导向,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如此“一手抓报网融合,一手抓人才管理”,报网融合机制的发展和完善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报网泰晤士报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报网融合发展探析
融合菜
第三十六届(2020年度)贵州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报网融合”研究
发挥彼此优势报网互动互用
卡洛斯你好!
英国《泰晤士报(高教增刊)》公布最有影响力工程机构全球排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