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2021-12-29 20:19丁兴安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高耗能绿色目标

丁兴安

(兵团党校科社教研部,新疆 五家渠 831300)

1 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带来了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全球气温升高引发诸多极端天气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报告显示,2020年1月,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比20世纪的1月平均气温(12摄氏度)高1.14℃,成为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1月。

1.1 国际方面

作为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条约,《巴黎协定》提出到21世纪中叶,碳排放量净增量归零。以瑞典、奥地利、冰岛等欧洲国家为代表的经济体提出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日本、挪威、加拿大等提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1]。作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中国积极响应全球碳排放目标,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2 国内方面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组成部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双碳目标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2.1 双碳目标带来的挑战

目前我国仍然处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推进时期。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诸多的发展任务,距离碳达峰目标还有不到10年时间,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2.1.1 产业结构调整挑战。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是以煤炭、石油等碳基燃料为主。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这对传统的高耗能产业的现代化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煤炭为主要消费的行业和地区面临产业替换的冲击。钢铁、化工、水泥等行业面临巨大挑战。依靠煤炭资源发展的地区也面临着产业转型的挑战。

2.1.2 对技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一大批新的技术,包括低碳技术、零碳技术甚至负碳技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在这些技术方面的积累还比较少。除此之外,在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目前也存在不足的现状。

2.1.3 对地方经济带来冲击。在一些资源产业大省,能源经济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能源消费会给地方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对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讲,能源消费结构当中煤炭发电的比例仍然比较高。大规模削减煤炭消费可能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2.1.4 对金融行业带来挑战。高耗能领域的投资巨大,双碳目标下,这些行业领域的投资前景堪忧。高耗能产业投资可能出现资产投资搁浅、资产投资泡沫,出现贷款、债券违约等金融风险。

2.2 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

2.2.1 引领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双碳目标之下,必将对产业结构带来深刻变化,适应绿色循环发展的企业将得到市场更多的资源和机遇。另外,我们和发达国家将能够同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总体竞争力,通过双碳目标,提升产业实力和产业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2.2.2 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新的产业模式和产业发展结构有助于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绿色低碳的方向上实现经济增长。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就业人数超过400万,占全球该领域就业总人数的近40%。双碳目标下,在低碳产业、零碳产业、负碳产业等领域有巨大的成长空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未来投资的重要市场和新经济增长点。此外,包括光伏发电、太阳能发电以及风能和水电领域都是未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在能源生产领域,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kW以上、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1.2亿kW左右[2]。

2.2.3 带动新技术和就业发展。双碳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全新的技术,新行业必然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技术需要会推动社会资金在相关领域的投入,新技术的发展必将提升国家总体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就业的发展。一方面,在传统领域的就业岗位减少的情况下,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岗位转移提供渠道。另一方面,高校每年的大量毕业生可以在全新的行业进行就业,提高综合就业能力。

2.2.4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双碳目标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必然带来新的变化。传统的生活方式也要发生变迁。更加低碳的出行、更少的资源消耗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

3 达成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

完成双碳目标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实现现代化推进综合考虑。达成双碳目标要从多个路径进行规划,从源头治理、产业结构调整、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以及绿色生活等方面协同推进。

3.1 加强源头治理

碳排放治理要从末端管理向源头控制转变,坚持源头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减碳作为主攻方向,进行科学的立项管理,将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在源头锁定。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在源头治理方面的立法,将高碳项目纳入法律监管范围。严把审批关,在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审批、改造、升级等环节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严把高碳项目准入。加快对现存高碳项目的库存管理,做好相关的清理工作,加快高碳项目的低碳技术改造以及产能淘汰。加强精准施策,精准施策就是紧盯重点,聚焦目标,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采取有效措施,靶向发力,强化落实,最终取得实效,这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环节[3]。

3.2 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高耗能产业的淘汰。①在电力行业要加快产业的脱碳、减碳。作为高耗能、高污染的煤电产业要加快实施减碳、脱碳建设。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另一方面,要对传统的煤电进行现代化改造,特别是利用碳回收、碳捕获等新兴技术加快升级改造。②对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化工等行业进行节能降碳工作,加快节能降碳改造。③加快制造业的终端电气化、智能化改造,减少在终端的碳排放和消耗,对于无法实现电气化、智能化的项目要向生物能或者氢能等清洁能源方向转变。④加快相关的固碳产业的开发。在产业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对于固碳产业的发展成为重要的补充。对于一些难以在目前条件下实现去碳目标的行业要加快固碳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由此,形成固碳新兴产业,对于这些产业要给予资金、政策等相关的激励措施。此外,还要加强生态建设,包括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修复、生态产业扶持。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完善碳汇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固碳能力。

3.3 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应对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①加快在碳治理的相关新技术开发。一方面,坚持内部挖潜,大力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加大对碳排放治理的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快碳排放治理的相关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借鉴先进经验,发达国家在碳排放治理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技术,通过学习借鉴加快技术创新的发展。②加快工艺流程改造。目前很多产业在碳排放治理工艺流程方面还有不足之处,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在生产过程当中降低碳排放水平。③加快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绿色经济技术中的应用,提升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利用成本,提升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3.4 加快新产业培育

大力推动包括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绿色低碳产业等新业态的发展,通过新产业的培育,降低碳排放水平。加快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配套开发包括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等新兴金融业务的发展,通过绿色产业的发展扩大低碳产品的供给。

3.5 倡导全民绿色生活

在全社会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加大对绿色生活的宣传力度,在全民中形成绿色发展共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将减碳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共识。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交通和公共交通。推广绿色办公发展,加快对办公领域的绿色建设,降低在办公领域的能源消耗。推广无纸化办公、智能楼宇等技术,开展创建节约型社会建设。大规模的建设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碳中和示范工程,在资金、技术、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深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普及垃圾分类常识,稳步推进垃圾精细化分类。培养市民形成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办公习惯,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构建绿色低碳生活圈。

4 结束语

实现双碳目标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解决这些问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发力,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的能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不断推动在发展中解决难题。

猜你喜欢
高耗能绿色目标
科学认识和调控高耗能产业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中卫地区高耗能电力市场情况分析与预测
中卫地区高耗能电力市场情况分析与预测
我国煤炭行业高耗能机械装备运行状况及节能对策
再造绿色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