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思路研究

2021-12-30 08:52杨兰芳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品牌化学生党员党组织

杨兰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院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该积极创建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现有的指导思想是十分明确的,高校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全新的学校治理体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组织开展与学生群体密切接触的一种组织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的组织,更是党领导基层治理和团结动员群众的重要战斗堡垒。因此,高校应该积极走群众路线,解决学生群体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进而实现党长久发展这一目标。品牌化建设要求党组织对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进行创新,特别是寻求适合本校开展具体工作的特色建设思路,进而提高学校的基层党建工作效率。

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学校开展党建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现有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已经做出了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就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进行了适度调整,进而更好地开展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也越来重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该做到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党员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其对生活、思想、学习的认识。现有的基层党建工作也应该为学校学风建设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做好走进社会工作的准备。高校党员要发挥积极主动作用,服务于学生群众,带动党外学生积极了解党组织,并解决党外学生的实际问题。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内容越来越复杂,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高校现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应该与现有互联网的网络平台挂钩,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让学生党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树立远大的理想,用思想理论武装自己。同时,党建工作还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每一个基层党组织为阵地,开展党组织工作,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整个党组织的凝聚力,进而推动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学生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力度不够

新时期,高校党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平台。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党建工作的现状,并勇于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现有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受现有经济形式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党性有待加强。学生党员在党组织工作中不积极,先锋模范作用弱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力度不够,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循规蹈矩,没有品牌影响力。比如,现有的部分高校在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时,缺乏对党员的先进思想理论知识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弱化。且部分学生在争取入党时,动机不端正,单纯为了个人工作发展而申请入党。但是,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的考核与教育过程中没有考察到学生的个人思想动机不纯,导致后续该学生入党后党员意识淡薄,敷衍面对组织工作。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基层党组织开展具体工作,对学生群体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党员不能在日常校园生活、学生工作、专业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就会导致部分党外群众了解党组织工作的深度不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没有特色,没有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展具体工作,形式主义性强,党建工作机制运行效果较差。多数高校没有创新工作方法,依然采用过去的方式开展工作,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在互联网的积极影响。基层党建工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导致党员的实际参与效率不高,进而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思路不明确

现有的信息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党员如何在政治格局下,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建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现有的互联网对党建工作造成了影响,特别是改变了以往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教师和学生党员应该充分发挥党组织、党支部的作用,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实时交流,对学生进行线上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部分学校党组织还通过创设时政问题分析论坛等方式来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让学生逐步了解现有的国际政治格局,并提高对政治学习的兴趣。但是,目前的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目标不够明确,部分学生党员疲于应对理论学习,更不能从学校的党建工作管理体系中体会到党建工作的实际意义。部分学生党员普遍参与班级、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强,集体荣誉感低。部分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健康,无法正确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容易走进恶性循环的校园贷、网贷。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该将党建工作带进学生公寓,在学生公寓设立党员示范岗,为学生群体提供帮助,宣传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与监督机制也有待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有待创新,要注重培养学生党员干部的耐心和责任心,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学生、家长和教师普遍关注的内容。高校应该探索出学生党员如何在就业后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方法,着力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督促学生党员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该仔细思考如何培养有用的人才,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方法。

三、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策略

高校应该创新现有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并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策略,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一)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机制,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相对灵活的党支部设置机制,往往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党员开展党建工作。高校应该积极探索能够让学生党员锻炼社会工作能力的机制,让大学生成为党建工作的主体,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的活力。现有的大学生党员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完善党员的培养和考察机制,让真正品学兼优、思想成熟的大学生培养入党。现有的培养考核机制往往注重考察,而忽略了培养过程。高校党组织应该加强党建工作的党外学生培养,不断地提高学生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员的思想素质考核,让学生不断地向更高层次迈进,提高自身的觉悟。学生党支部成员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在政治上做好导向工作,在思想上做好引导工作,在学习中发挥榜样作用,在学生工作中起表率作用,并在生活中发挥模范作用,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党组织的强大,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的建设中来。高校还应该从大一新生入手,让学生党员发挥积极作用,鼓励学生党员担任学生辅导员助理,为大一新生提供可靠帮助。同时,高校还可以结合现有网络技术,开展线上的答疑和帮助工作,主要就现有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及时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回答学生的思想问题。比如,现有的微博、QQ、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都可以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平台,帮助党组织完善自身建设工作。

(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制度,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党员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多是学生辅导员担任,所负责的学生党员数量较多,且党支部书记流动性大, 普遍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和教育,让其学习最新的党的知识,并加强自身的党性培养,强化自身的政治素养,进而更好地开展党支部工作。现有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仍需继续完善,需为学生党员提供一个更适合交流思想、学习、工作情况的平台,让学生党员加强学习和思想,坚定理想信念;特别是要做好学生党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让学生党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每个学生党员都是一面旗帜,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传递正能量,及时疏导身边存在问题的群众,并帮扶同学,团结同学。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中的监督考核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制度。学生党员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并做好自我约束管理。党组织还应该为党员提供展示自身风采的岗位,比如“党员责任区”“党员责任岗”等,帮助学生党员树立自己的形象,为学生群体提供帮助。学习型党组织往往更能引导学生党员做好本职学生工作,带动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勇敢担当历史使命。现有的党组织活动形式也有待完善,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调整党建工作品牌化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也应该有所调整。九零后学生党员的担当是十分明显的,他们的求知欲较强,乐于尝试,更有自信心做好本职学生工作,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90后、00后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注重主观的感受,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差,抗压能力差,在遇到大的挫折时,不能及时向周围的人求助。可见,基层党建工作任重道远,应该帮助学生党员建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并认清现实中的诱惑,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时,党组织应该为学生提高学习、思想、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帮助,而不是一味地宣传各种主题的教育活动。目前,多数学生存在自我认识、定位不足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未来职业规划,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在面对诱惑、陷阱时,没有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党员可以走进学生群体,建立一对多、一对一的思想交流制度,帮助有思想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规划学习生活,维护班集体荣誉。高校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提高自身的阅历,开阔视野,并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建工作者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服务,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学校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学生骨干要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坚定信仰,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传播正能量,敢于担当。学生组织要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集体荣誉感,并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同时,党组织应该建立完整的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机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并提高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实践能力。教师还应该优化现有的学生党员干部队伍,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1-5]

四、结束语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创新,注重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真正以学生党员为中心,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同时,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可靠、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品牌化学生党员党组织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岚县“土豆宴”迈上品牌化发展快车道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山西省功能农产品走向品牌化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