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与杞县、邳州大蒜产业发展对比分析

2021-12-31 03:25任艳云谭贺高仙草张龙平高发瑞刘国伟高园园
中国蔬菜 2021年12期
关键词:邳州大蒜

任艳云 谭贺高仙草 张龙平 高发瑞 刘国伟 高园园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宁 272000)

山东金乡一直以来是我国大蒜产业的龙头,但近年来其“龙头”地位却面临河南杞县和江苏邳州追赶挑战,同时金乡大蒜产业自身面临的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从资源禀赋、成本收益、市场占有、现代化要素等方面,系统地对山东金乡、河南杞县和江苏邳州大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金乡大蒜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金乡大蒜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种植国和出口国,有一定规模的大蒜种植区达70 多个,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江苏地区,其中以金乡、兰陵、莱芜、杞县、中牟、邳州集中度最高,产量最大,形成六大主产区。山东金乡一直是我国大蒜产业的龙头,是国内大蒜种植、贮藏加工、贸易流通、信息发布和价格形成五大中心。河南杞县和江苏邳州紧随金乡之后,是国内重要的大蒜主产区,2017 年以来,杞县和邳州大蒜产业发展迅猛,在许多领域对金乡形成挑战。同时,经历多年发展后金乡大蒜产业自身面临的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张俊才和李建贵,2015),从资源禀赋、成本收益、市场占有、产业链延伸、现代化要素、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根据最新的数据资料,对山东金乡、河南杞县、江苏邳州三大主产区大蒜产业情况作对比分析,并立足金乡,分析当前金乡大蒜产业的优势、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1 金乡、杞县、邳州大蒜产业对比

1.1 资源禀赋

1.1.1 近年种植规模及发展趋势 山东金乡、河南杞县和江苏邳州作为我国六大大蒜主产区中的3个,都具有相当规模的种植面积,并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大蒜种植。

从图1 可以看出,近几年金乡大蒜种植面积呈萎缩态势,杞县和邳州则发展较快。从2017 年开始金乡大蒜种植面积连续多年低于4 万hm2,2020年只有3.73 万hm2;而杞县从2017 年开始超过金乡,2018 年最高达到4.87 万hm2,邳州2020 年达到4.33 万hm2,超过杞县和金乡。

从耕地资源情况看,金乡的耕地面积仅为6.27万hm2,大蒜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左右,占比远远高于杞县和邳州,表明金乡大蒜面积扩展潜力远低于杞县和邳州(表1)。

表1 金乡、杞县、邳州产区耕地面积与大蒜种植面积

1.1.2 劳动力资源 大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生产中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无论是劳动力资源还是劳动力成本,金乡与杞县和邳州相比都处于劣势,金乡每667 m2的劳动力数量比杞县和邳州低25.49%和17.39%(表2)。

表2 金乡、杞县、邳州产区劳动力资源及大蒜人工成本

1.2 成本收益比对

1.2.1 成本投入及结构对比 以2020 年大蒜种植成本作横向比较,金乡每667 m2种植成本分别是杞县和邳州的1.22 倍和1.15 倍。在物资成本中,金乡农药成本约高出杞县和邳州1 倍,反映出金乡由于大蒜种植年限长,土壤问题较为突出,病虫害严重,使用了较多的杀虫剂、杀菌剂。在人工成本投入上,金乡每667 m2达到1 650 元,比杞县高27.9%,比邳州高37.5%(表3)。

表3 2020 年金乡、杞县、邳州产区大蒜种植成本元·(667 m2)-1

1.2.2 产量及收益对比 金乡大蒜的产量低于河南杞县和江苏邳州。正常年份山东金乡大蒜产量每667 m2在1 000 kg 左右,羊山镇、肖云镇等地甚至只有850~900 kg,对比河南杞县1 050~1 100 kg的产量有较大差距。由于2020 年气候适宜,各产区大蒜普遍丰产,金乡新大蒜产量达到1 200 kg·(667 m2)-1左右,但仍低于杞县和邳州,而且金乡蒜农的收益明显低于杞县和邳州(表4)。

表4 2020 年金乡、杞县、邳州产区新大蒜产量、价格及利润

金乡大力发展大蒜—辣椒套种模式,近年来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2.67 万hm2。2020 年金乡辣椒每667 m2产量250 kg 左右,产值2 905 元,扣减成本1 395 元,收益在1 510 元左右(数据源于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杞县、邳州主要套种模式是大蒜—玉米,玉米的收益远低于辣椒,所以金乡的综合效益比较好(表5)。

表5 2020 年金乡、杞县、邳州产区大蒜综合成本及收益情况 元·(667 m2)-1

1.3 大蒜出口量对比

我国是世界大蒜最大出口国,出口以保鲜大蒜为主。近几年,我国保鲜大蒜出口量在160 万~180万t,其中山东省的出口量最大,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梁明哲和王娜,2019),其次是江苏和河南,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5%~20%和5%~10%。

截至2020 年底,金乡具有大蒜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460 家,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47个,主要为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亚洲国家。据金乡商务局提供的数据,2011—2019 年,金乡保鲜大蒜年出口量在27 万~33 万t,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7%~22%,其中2019 年出口量29.6 万t,占全国出口总量(167 万t)的17.72%(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明显高于杞县和邳州。2020 年较为特殊,新冠疫情对其他大蒜生产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我国大蒜出口量大幅增加,金乡出口量增至47.77万t,同比增长61.4%。

江苏是全国大蒜第二大出口省,而邳州大蒜出口量占江苏省的80%以上。邳州大蒜主要出口南亚和中东国家,产品占中东大蒜市场的70%。据邳州市商务局数据,2019 年和2020 年邳州保鲜大蒜出口量分别在10.2 万t 和12 万t,分别为金乡大蒜当年出口量的34.4%和25.12%。虽然近年河南大蒜种植面积扩展迅速,但出口量不大,2019年杞县大蒜出口量6.2 万t(陈明丽,2021),仅占全国的3.71%。

1.4 产业链延伸

1.4.1 冷库仓储 目前国内大蒜市场每年9月至翌年5月的货源都出自冷库,储存时间长达9 个月,因此,发展冷库设施,增强仓储能力,是提升产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金乡、杞县、邳州、中牟、兰陵和莱芜产区冷库存储量占全国大蒜库存总量的90%以上,其中金乡库存量占全国的62%~67%,杞县和邳州每年大蒜库存量相差不大,各占全国8%~12%(表6)。

表6 2016—2020 全国及主要产区大蒜冷库存储量

1.4.2 交易市场 伴随大蒜产业发展,各产区形成了众多的交易市场,但市场规模小、综合服务能力差。近年来各产区开始重视发展大型专业交易市场,培育完善大蒜市场流通体系,促进大蒜交易。

总体来看,各产区都建设了相匹配的交易市场。从交易市场的层次和辐射范围看,金乡数量最多,有2 处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程艳元 等,2017),市场辐射范围除济宁及周边外,还涵盖河南、江苏、云南、河北等产区,辐射范围最广(表7)。

表7 金乡、杞县、邳州大蒜产区代表交易市场

1.4.3 大蒜加工 截止到2017 年,杞县有80 多家骨干大蒜加工企业,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 家。加工产品有10 多种,蒜片、蒜米等加工能力超过10 万t,生产的蒜片、蒜粉等产品大多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蒜米、蒜油等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

截止到2019 年,邳州以大蒜为主的农产品加工或商贸企业、组织约260 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 家;从事大蒜简单加工的企业100 多家,以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邳州天源蒜业有限公司、恒丰宝食品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大蒜深加工企业36 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8 家,年生产能力20 万t,能够生产黑蒜、大蒜油等40 多种产品,销往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比之下金乡大蒜加工产业具有明显优势。截至2019 年,金乡拥有大蒜加工企业500 多家,规模较大的有128 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 家,年加工能力超140 万t,产品涵盖蒜片、蒜粒、蒜粉、糖蒜、黑蒜等。高标准建设的济宁食品工业园区入驻了美国喜万年复合调味品有限公司、稻香村食品集团(金乡)有限公司、金乡万兴食品有限公司、济宁沃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精深加工企业60 多家,实现了大蒜从调味品到食品、保健品,再到医药的全产业链生产。

1.5 现代化要素

1.5.1 品牌建设 截止到2020 年底,金乡和杞县大蒜均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邳州大蒜获2020 年欧盟首批认证中国100 个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之一。杞县获得的绿色认证最多,共有12 家单位获得农业农村部的绿色食品认证,包括1 家公司、9 家合作社和2 家家庭农场;金乡有9 家单位获得农业农村部的绿色食品认证;邳州有9 家获得绿色认证,其中8家公司、1 家合作社。

“金乡大蒜”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中国欧盟“10+10”地理标志互认产品,连续9 年荣获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成功塑造了“宏大”“华光”“鲜卖郎”等企业品牌形象,认定了“成功人”“宏泰”等山东省著名商标。2019 年在全国公益性价值评估和影响力指数评价中,品牌价值达到218.19 亿元。

对比之下江苏邳州和河南杞县稍显薄弱。江苏邳州大蒜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 个(黎明食品“ZLM”)、中国名牌农产品1 个、省名牌产品5 个、省著名商标5 个。在2015 年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发布中,“邳州白蒜”品牌价值达到142 亿元。河南杞县2001 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金杞牌”商标,“金杞牌”大蒜被评为“中国果蔬十大驰名品牌”。2002 年,杞县“金杞牌”大蒜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批准成为获得原产地标记认证的蒜类产品。在2009 年的品牌评估中,杞县大蒜品牌价值50.24 亿元(孙斌 等,2017)。

1.5.2 机械化生产 大蒜是劳动密集型作物,播前土地耕整环节机械化率已达到90%以上,但播种和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率仍然很低。在2019 年之前,各产区大蒜机械化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应用程度很低。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日渐升高的人工成本,2020年各产区大蒜机播比率有了较大提高。横向对比来看,各产区机械化程度差距不大,但金乡劳动力成本高于其他产区,对大蒜机播和机收的需求更高。据济宁市农业机械化现代发展促进中心数据,2017 年济宁地区大蒜机播面积400 hm2(0.6 万亩),2018 年680 hm2(1.02 万亩),2020 年达到0.67 万hm2(10 万亩)。虽然2020 年大蒜机播发展迅速,但总体占比仍然不足15%。此外,由于金乡采用大蒜—辣椒套种模式,大蒜机收难度较大,其配套技术还不成熟,导致大蒜收获机的使用量远低于大蒜播种机(郭佳皓,2021)。

1.6 抗风险能力

大蒜种植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大蒜价格波动每3~5 年一个周期,低点和高点价格相差3~7 倍。为保障蒜农收益,稳定种植面积,各产区都陆续开始探索各类大蒜保险政策,主要包括种植保险和目标价格保险(表8)。

表8 2020 年金乡、杞县、邳州产区大蒜保险情况

金乡2015 年开始试点实施大蒜价格保险(高一丹 等,2019),当前投保率达74.00%,覆盖面高于杞县和邳州,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地的大蒜种植面积。杞县2019 年开始实施大蒜价格保险政策,但目前只为1.4 万建档贫困户的0.29 万hm2大蒜免费购买保险,投保比仅5.50%,不具有普惠性质,政策体系不完善。邳州2013 年开始在主产区推行大蒜保险,主要为自然险,投保比49.55%。此外邳州曾经在2018 年试行大蒜指数价格保险,目标价格为3.4 元·kg-1,但因未纳入省补贴范围,后续未再大规模推广。

2 金乡大蒜产业发展优势

金乡大蒜产业优势在于市场发育较早且相对成熟,产业配套较齐全,产业链较完善,政府重视,营造了较好的产业环境。在传统要素中,金乡目前在国内大蒜产业链的仓储、贸易、加工和价格形成等环节都处于中心地位。交易、仓储是形成其他环节竞争力优势的基础,依托远高于其他产区的仓储设施容量,金乡吸引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客商前来交易,带动了贸易、物流、餐饮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巨大的货源也为发展大蒜加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产业主体的角度看,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金乡大蒜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市场意识普遍强于其他地区,对市场变动敏感程度高,更愿意接纳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从政府层面看,金乡政府重视程度高,一直把大蒜作为主导产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大蒜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延伸,加强大蒜精深加工技术,各种现代化要素的配置水平也走在全国前列。

3 金乡大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面积扩展受限,品种、土壤、成本问题凸显

金乡大蒜种植面积占当地耕地面积的60%以上,大蒜面积扩展已到瓶颈,且近几年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压缩了金乡大蒜产业规模优势。金乡大蒜品种更新换代慢,70%~80%的蒜农从商品蒜中挑选蒜种,导致种性退化,抗病、抗逆性变差;常年种植造成土壤连作障碍严重,农药化肥使用过量,大蒜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根腐病、死棵烂苗问题严重。此外,人工成本近年快速上涨,机械化应用滞后,也影响了金乡蒜农收益。

3.2 双辣套种模式收益不稳定

大蒜—辣椒双经济作物套种是金乡有别于杞县和邳州的重要特色和优势,近年辣椒价格较好,可以有效增加蒜农收益。但辣椒价格波动也较大,有时可以有效补充收益,有时却会加剧亏损。同时辣椒种植还面临自然风险,特别是夏季雨涝天气往往会严重影响辣椒产量。相比于河南柘城和山东德州(表9),金乡针对辣椒的保险目前还是空白。

表9 部分辣椒主产区保险开展情况

3.3 加工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企业散小,缺乏加工专用品种

金乡大蒜加工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多集中在腌渍、切片、烘干等初级加工方式,规避价格波动能力小,产品附加值低且易被其他产区赶超或取代。新开发的黑蒜、大蒜胶囊等深加工产品还在初始发展阶段,规模尚小(马龙传 等,2018)。此外,金乡大蒜加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规模小,设备简单,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弱,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数量和邳州相比没有明显优势。金乡部分大蒜深加工产品还缺乏专用品种的支撑。例如黑蒜,目前金乡地区加工用黑蒜绝大部分使用的是云南地区的独头蒜,而非本地的杂交蒜。

3.4 品牌作用未充分发挥,相关标准缺失

金乡大蒜获得多项认证,品牌最高估值是杞县的4 倍、邳州的1.53 倍,但这些认证和品牌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没有彰显其品牌价值,未被市场充分认可(程艳元 等,2017)。在产地交易环节,同规格的杂交红蒜价格,金乡只比杞县高0.30~0.50 元·kg-1。目前评判大蒜等级的标准多以外观、口感为主,缺乏健全的大蒜理化、营养及安全指标评价体系。同时由于金乡蒜农所用蒜种较为混乱,种植管理标准不一,同一地区的大蒜质量难以统一。

4 促进金乡大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巩固维持传统优势,协调现代化要素

巩固金乡作为全国大蒜交易和仓储的中心地位,推动现有交易市场和冷库仓储的升级;提升现有交易市场在农资、分拣、物流、电商、数据、金融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水平,制订大蒜仓储发展规划和新建冷库标准,逐步淘汰关停“小、散、旧、乱”冷库,建设拥有新工艺和自动化设施的新冷库;做好相关产业配套服务,继续推进国际蒜都中心建设,完善丰富各项功能,发挥展示、研发和数据收集分析作用;发挥大数据在引导生产、交易方面的作用,建设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准确发布相关数据;延伸大蒜电子交易产业链,发展跨境电商,培植电商园区,配套做好电商物流仓储规划建设。

4.2 完善价格保险,稳定种植规模

扩大大蒜保险覆盖面,加大政策性保险补贴力度,在设置保险目标价格时更多参考成本因素,变固定目标价格为目标价格区间,让不同经营主体依据自身生产成本和对价格的预期自主选择;指导土地有序流转,提升种植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配套做好大蒜规模种植主体相关保险、农田基础设施等保障支持措施,稳定蒜农种植积极性;健全大蒜全产业链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体系,建立行业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合理引导预期,减少蒜农生产的盲目性。

4.3 改善产区土壤质量,提升机械化水平

研究连作大蒜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变化,明确大蒜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探讨大蒜连作障碍生物防治技术;完善大蒜田土壤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逐步建立大蒜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有机肥,增强土壤通透性,增强大蒜根系活动能力;加大机械购置补贴力度,降低购置成本,鼓励农机合作社推广机械租赁模式,扩大购买机械服务补贴面,做好大蒜机械的引导示范和推广;开展大蒜种收机械化配套的种植结构调整,选择和选育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大蒜品种,以及适宜套种、生长期短的辣椒和棉花品种并研究推广相应种植技术。

4.4 稳定“大蒜—辣椒”模式下辣椒种植积极性

为应对夏季雨涝天气可能对辣椒产量的影响,应加强农田排水设施的建设,推广辣椒高畦栽培模式;同时借鉴大蒜目标价格保险的有益经验,效仿河南柘城和山东德州等辣椒主产区,探索建立辣椒价格保险和种植保险机制,减少辣椒价格波动和灾害天气带来的风险,稳定椒农收益。

4.5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支持产业集群发展

农业龙头企业是先进生产要素和技术的集成者,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政府一方面应通过本地培育和外地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培育扶持大蒜生产加工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强强联合,集群发展。另一方面应同时扶持行业内小微企业,搭建平台让企业之间更好地对接合作,推动大小企业形成大蒜产业联盟。

4.6 巩固提升科研基础,创制大蒜新品种和新产品

发挥科研院所优势,加大大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保护力度,建设种质资源库;鼓励国家级、省级科研单位在金乡建立研究中心或与本地农业科研院所合作,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培育本地育种企业,做好优良品种规模化繁育和推广;研发推广高端专用大蒜,主要包括富硒、富锗、高蒜氨酸含量的药用、加工专用等大蒜品种;实施以奖代补、税收优惠、土地指标支持等措施,支持食品龙头企业针对特殊人群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大蒜功能食品;研发适合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以大蒜中蒜氨酸、大蒜多糖、抗氧化活性物质等功能物质为研发方向,重点开发保健休闲食品、医药产品、化妆品等大蒜精深加工产业市场。

4.7 加强品牌建设,强化标准化生产

培育更多的绿色认证企业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加工、营销支撑,创立企业产品品牌;提高大蒜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健全大蒜理化、营养及安全指标评价体系,配套出台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施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加快健全大蒜质量监管体系。

猜你喜欢
邳州大蒜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邳州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探析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
防病抑咳话大蒜
大蒜生长日记
邳州板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An Affair to Remember
邳州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