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能纺织品视角下现代服装设计的研究

2021-12-31 00:31孙凤喜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服装面料纺织品服装设计

孙凤喜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0 引言

智能纺织品冲击着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使他们开始思考工业化商品条件下的客户需求,不再崇尚以自由解放为主要消费理念的轻奢服装,更加注重服装作为商品能够带来的穿着体验和时尚价值。设计师要合理分析现代服装设计的各类需求,站在智能纺织品的视角,分析传统纺织品在穿着效果、设计功能等方面存在的待改进细节,并结合现代服装设计存在的新材料要求,进行对发展智能纺织品服装设计工作的细致研究。

1 智能纺织品视角下的现代服装设计需求

1.1 现代服装功能性设计需求

智能纺织品是现代服装设计的新方向,包括了人们想要在服装行业内实现的多功能设计需求。传统纺织品一般以穿着舒适为主,把重点放在对服装图案和服装版型的设计上,主要考虑服装给消费者带来的感官享受,更多考虑他们喜欢怎样的商品,并不能对服装设计进行创意功能上的不断突破。现代服装设计应当重视服装穿着功能,对服装进行智能感应传感器、内部供能电源等方面的多种设计要求,使智能纺织品能够满足更多人的服饰需求[1]。

1.2 现代服装光敏度设计需求

智能纺织品是现代服装设计的新要求,需要设计师注重服装自身带给人们的智能化体验,追求与传统纺织品的差异化设计。现代服饰多使用复合型面料,减少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出现的磨损现象,尽可能避免服装出现洗涤后的变形或者缩水。而现代人对于服装的要求,已经从注重服装质量逐步过渡到了重视设计审美,需要设计师推出能够适合不同环境场所的智能纺织品。设计师可以对现代服装进行光敏度处理,使服装具备适应场所环境的智能性,来提高服装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2]。

1.3 现代服装涂层色设计需求

智能纺织品的出现来自大众需求。人的视觉体验存在一定偏差,在不同灯光角度下观察到的同一服饰,可能出现严重色差或者亮度差距。设计师要考虑到现代服装的潮流审美方向,对服装材料原色和服装成品涂层色进行叠加设计,注重设计工艺对呈现服装效果的重要作用,通过应用新材料来增强服装视觉体验效果,使现代服装具有一定的动态颜色效果和可逆变色功能,减少因灯光、颜色和温度而产生的服装不良视觉效果。

1.4 现代服装渗透性设计需求

智能纺织品是在传统纺织品的设计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吸引消费者的设计细节。人们很难通过观看服装表面而直观判断出它在穿着体验上存在怎样的不同,却能够在触摸服装面料的过程中,回忆自己穿着其他类似面料的实际感受。而对于服装的试穿过程,大众更在乎服装传递给他人的时尚态度和长期的穿着体验。传统纺织品会因消费者的多次试穿,出现版型、颜色等方面的变化,使得服装样品和服装成品存在体验感上的差距,部分服装还会残留试穿者身上的各种气味或者化妆品颜色,这让现代服装设计更要注重对服装渗透性的现实要求[3]。

2 智能纺织品视角下的现代服装设计策略

2.1 应用体现服装功能的电子信息技术

现代服装设计从制图到成品,都能够通过使用智能软件和体感设计,对服装整体穿着细节进行控制。但设计本身更应当突出服装功能,使其具备商品价值和消费需求,吸引大众关注穿着服装的独特优势,减少对服装所进行的图案设计。传统纺织品的消费卖点,在于它的面料舒适度和低廉商品价格,这些能够吸引大批急需大量服装的年轻客户,满足他们对于服装款式的多样性需求。而对服装品牌和服装品质有更高需求的消费者,并不热衷于对传统纺织品的购买,他们并不认可低价商品能够具有保值功能,更倾向于对服装设计功能的探索式消费,在乎穿着服装能够获得的舒适感受和自我认同。

现代服装设计应当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增添服装在能量储存、身体感应等方面的具体功能,使人们在穿着智能纺织品的体验过程中,感受到羽绒服在释放自身能量时带来的温暖感觉、牛仔服在穿脱时的快速便捷性,减少服装因版型设计而不适用于所有消费者的设计缺陷。设计师要根据不同服装的功能需求和客户接受程度,推出满足各类消费者需求的服装设计成品,让服装存在其作为商品的消费价值。

2.2 应用改造服装面料的智能纳米技术

现代服装设计要满足现代人的社交需求,在乎服装面料的穿着效果,使服装具备满足人们在多种场所环境下的穿着要求。复合型材料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出现,更多的是为了增加服装穿着的轻薄感,如避免女性客户穿着冬季服装存在的臃肿现象等,减少因厚重服装带来的行走不便和不雅行为。现代人在公共社交场所内穿着的服装,不宜太隆重和太裸露,要注意场所服装环境和室内外环境温差,避免因不当行为造成的服装损耗。

设计师要科学利用面料改造技术,对复合型材料进行服装原料上的重要设计,避免服装底色对成品展示效果的不良影响,考虑到不同环境的光感条件和人体敏感,将智能纳米技术运用到服装面料的设计环节中去。纳米技术能够让智能纺织品具备传统纺织品的舒适面料,同样也能承载它在功能设计方向上的材料要求。现代服装设计应通过纳米技术的应用,推动服装面料向节能环保技术、旧能源改造技术等方面发展,使智能纺织品能够具备一定的回收使用价值,避免服装设计与服装制造的不合理模式。

2.3 应用提供服装感温环境的变色材料

现代服装设计要关注人们的视觉体验,增加对新材料的尝试和应用。现代人在不同建筑环境中,感受到的服装需求存在很大不同。相对温暖的建筑环境,常常会有充足的室内光线,让荧光色服装看起来没有那么亮眼,同时也让面料轻薄的部分服装能够映射出建筑物自身的色彩。而走出温暖的建筑环境,建筑周边就会呈现出以冷色调为主的视觉感受,此时原本亮度较高的衣服颜色,会衬托出明艳度较暗的物品颜色。

人们在购买夏季服装时,会倾向于选择以明艳色调为主的轻薄服装,所购买的冬季服装颜色就相对丰富。冬季时建筑周边环境多以白色为主调,能够衬托出白色以外的所有服装颜色。设计师可以通过应用变色材料,满足现代人对服装颜色的需求,并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感温功能,会根据环境温度的细微变化,逐步呈现出与周边环境色调相吻合的服装颜色。变色材料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阳光照射起到的环境升温作用,根据材料的实际变色效果和颜色动态变化,对材料本身进行合理的图案设计和温度测试,保证变色效果能够持续一段时间。

2.4 应用实现服装透气性能的分子薄膜

现代服装设计应关注服装设计,通过特殊设计吸引消费者购买服装,对服装性能进行穿着体验方面的合理创新。多数人对服装的需求都在于对服装的长期穿着,需要重视服装面料是否会产生过敏现象、服装是否存在闷热和不透气现象。传统纺织品完全依赖纯天然服装面料来打造服装的无添加、无伤害性,忽略了人体自身对服装的穿着体验感。而智能纺织品的面世,给部分易过敏人群提供了新的选择,使大家正在逐步接受服装化工产品的制造和使用,增加了服装设计能够应用的新原理。

服装设计所应用的分子薄膜,就是依据水在服装内可能出现的渗透作用,对水在一定温度下蒸发所需要的条件,进行了水分子蒸发前后体积的设计实验,为水在服装面料中的流动提供了维持稳定温度条件的薄膜设计,使大面积水分子能够从服装中流动,且不在服装表面留下痕迹,同时又不带走人体皮肤表面的水分,使服装穿着过程具备一定的透气性能。设计师要对智能纺织品进行服装透气性能的多次穿着实验,避免服装出现因虚假宣传造成的退货现象,做好服装可穿着次数和可穿着体型的售卖提醒。

3 结语

设计师要尽可能考虑客户需求与服装成品的关系,减少服装本身所带来的不舒适穿着体验和人体过敏现象。设计师也要站在智能纺织品视角下,了解现代人对于服装设计的基本需求,并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应用可行策略,做好满足客户需求的服装面料改造和服装功能设计,让一些科技新原理能够融入到设计工作中,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好的创意。

猜你喜欢
服装面料纺织品服装设计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智能LED在服装面料中的应用方法
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及其艺术表现形式分析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ISPO2017/18秋冬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