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编创中的服饰造型研究
——以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为例

2021-12-31 00:31汤学发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民族音乐音乐作品

汤学发

(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4000)

基于教学实践层面,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作为一种实际舞台形象化的艺术形式,结合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涵,涵盖了音乐、舞蹈、美学和人物性格特征等元素,将这些元素有效应用到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之中,有利于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改变以往教学中纯理论模式。在现代艺术教育背景下,对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形成跨学科的通识教育,实现对本土文化视野下的民间美术和音乐等专业知识结构的大范围覆盖,并要注重将服饰的审美造型理论与相关技术有效运用到具体实践教学之中,以此来推动这一教学体系的改革[1]。这就要求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知识,并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教学活动,除了要不断扩展课程概念外,还需积极开发课程活动领域,以此来实现民族民间音乐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融合,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民族民间音乐。

1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服饰语境

中国民族音乐的类型非常丰富,包括民歌、曲艺、戏曲及民间舞蹈等。基于高校民族音乐层面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服饰发展能够较为充分地呈现出艺术文化发展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其编创演绎涵盖了舞蹈的表演,这些舞蹈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可对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服饰等历史发展轨迹进行生动的呈现。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可借助覆盖面非常广的民族音乐作品来清晰地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脉络,比如: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引入舞蹈服饰造型,可对民间音乐教学系统中更多具有历史造型风格的服饰进行不断的完善。

在广义概念上,中国民族音乐的演出服饰既具有民歌和戏曲表演的特点,又具有舞蹈等多方面的特点,演出服饰的造型观念对中国民族音乐演艺内容、民间艺术审美倾向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民间音乐作品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所涉及到的时代艺术背景,明确服饰造型的审美具有一致性的特征。

2 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作品服饰的特征

2.1 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我国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涌现出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编创演出。其中这些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出场所主要是教室内,或是小型多功能报告厅,演出服饰不仅要求一般服装功能,还要具备衬托角色、创设表演环境及渲染表演气氛的作用,从而让表演者与观众可以在这一氛围中感受到本土音乐表演的特色。服饰是当代民族民间音乐表演者状态的物化表现,可对本土文化的艺术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展现出高校师生对社会大众审美特点、民间美术和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舞台表演对舞蹈的艺术内涵进行诠释[2]。基于此,对于本土民族文化传播而言,民族音乐服饰是一个关键的传播媒介,而对于当代高校音乐教学改革而言,民族音乐服饰则突破了以往纯理论教学模式的限制。

2.2 中国传统服饰的延伸

针对民族音乐表演而言,表演者与服饰之间相辅相成,都是阐述表演内容的形象载体,既能够借助舞蹈、演唱等演绎形式来对音乐内容进行呈现,还能够表现出形式美感的价值。同时,在创意层面上,民族民间音乐表演的服饰造型风格能够较好地契合传统内容,其主要检验规范是:能不能准确凸显民族民间音乐表演的风格、内容及演绎的情境。本土的民间音乐作品蕴含着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与题材,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对这些民间音乐作品进行编创,其展现出的服饰风格并不同于本土表演沿用的服饰审美及文化等。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编创中的服饰造型,主要立足于不同地域大众追崇的民间音乐,就服饰的装饰性而言,这一服饰造型的审美功能在款式、纹饰和色彩等方面都注重突出服饰的整体协调性。而传统服饰的图案与色调大胆地运用了色彩的明度与纯度、色相,服装造型则具有简单与朴素、绚丽与端庄等多重艺术风格,以此来实现色彩与造型的充分融合,让演出服饰更具层次性,让整体服饰的亮点得到更好的凸显,有利于表演者在舞台上更好地塑造角色的艺术性格。基于此,在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还要注重舞美与服饰造型的创新和改良,在保留传统服饰艺术风格的同时,还兼具当代审美倾向,而要想获得这一艺术实践过程,仍需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反复尝试[3]。

2.3 服饰形式美的重要体现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编创中,服饰是非常显著的标志,在实际表演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以安徽沿淮花鼓灯舞的服饰为例,该服饰最为显著的标志在于表演者头上佩戴了夸张的大绸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表演者的整体形象与精神气质,充分体现出服饰的形式美。同时,在表演过程中对服饰配饰进行恰当运用,能够帮助表演者更加完美地完成民族音乐作品演出,还能够间接表达出表演者含蓄内敛的情感,充分融合演绎的情境,形成服饰特有的形式美。

此外,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创编中服饰的形式美要求与服饰造型体系的审美相一致,能够在音乐作品中内化相同意义、不同元素符号的本土文化,并充分体现在实际的音乐作品表演者的演出服饰之中。由此可见,形式美主要体现在服饰及其民族音乐作品的相同审美上,也体现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对传统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可在支撑本土传统审美造型的同时,承担起当前社会发展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责任。服饰形式美可进一步拓宽教学思路,丰富当代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内容,从而推动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良好发展[4]。

3 民族音乐作品编创与服饰造型的关联性

基于当代教育教学背景,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主要是传统民族音乐理论、本土传统音乐、民间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三者密切融合的成果。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代传统音乐文化内涵、服饰造型和音乐技艺等方面的继承、发扬及保护工作。

对于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编创,要求学生能够在作品中较好地体现出人文精神与民族情感。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技艺、民间音乐文化掌握程度高低直接关系到作品编创能否成功,服饰造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作品的编创效果。

要想更好地表现出音乐作品中角色的性格特征、精神情感等,必须依托于优美且合理的服饰造型。也就是说,民族音乐作品编创离不开服饰造型的运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音乐作品中的服饰造型能够充分体现出本土民族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5]。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本土音乐服饰的造型理念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故而通过服饰造型,也能够了解到当时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征、当地人们的审美情趣与精神状态等。

4 结语

在实际的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编创中的服饰造型是一个关键的教具,通过对这一教具进行充分利用,能够突破以往纯理论教学模式的限制,进一步拓宽教学思路,丰富当代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思想,进一步提高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民族音乐音乐作品
论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与开展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音乐教学中引入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