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联动”机制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路径探析

2021-12-31 09:24周无恙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三社联动居民主体

周无恙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000)

“三社联动”这一社区治理模式作为我国新一轮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基层治理主体力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在“三社联动”治理模式中起到了提升社区整体治理水平,带动其他治理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营造良好社区氛围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准确把握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并探索社会组织在“三社联动”机制下如何更高效的参与社区治理,对于推动社会组织未来发展,形成相互合作、鼎力支持的社区协同治理局面以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三社联动”机制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角色定位

1.1 为城市社区提供专业服务

随着当下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居民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组织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社区服务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社会组织向城市社区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公共服务和开展多种类型的社区志愿服务,这不仅有利于解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便,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质,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基层城市社区的现代化建设进展。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为社区提供了更为高水平和专业的社区公益服务,也顺应了国家治理结构改革的现实需要,这使基层政府由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监管者[1]。政府可以真正实现基层治理方面的简政放权,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更为核心的领域。

1.2 扩大居民参与,促进社区和谐

为了推进国家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居民自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社区治理环境下,社区居民很少主动、自发的参与社区治理并且参与的深度不够。当社区出现任何情况时,社区居民首先想到的是向社区居委会或者是所在社区的物业公司寻求帮助。但随着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组织利用社区资源、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会组织通过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社区集体活动的参加,进而拓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实现了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激发了其他治理主体的活力。社会组织还具备形式多样、便于沟通等特点,因此能够及时地察觉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源头上予以解决,进而避免矛盾演变为冲突,有效的化解社区纠纷[2]。

1.3 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利益冲突

社会组织在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协调各方利益冲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①相较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而言,社会组织具有社区治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和专业技能可以更好地统筹社区内部的各项资源,尤其是面对非常态化的突发事件时社会组织可以更为高效的迅速地做出反应,处理各类突发情况[3]。②社会组织还能对社区内各类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进行合理分类、配置并加以有效利用。③社会组织作为一个公益性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目的是为社区提供各项便民服务。因此,社会组织较少会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产生利益冲突,当其他治理主体间发生矛盾冲突时,社会组织可以以第三方的立场客观公正的进行评判化解,协调城市社区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

1.4 培育社区文化,增强社区认同感

作为现代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代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城市社区文化作为凝聚社区公共精神的重要内生力量,引导着社区发展的整体方向,影响着社区治理的最终成果。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通过培育社区文化的方式向当地社区提供各式各样的娱乐文化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创公益项目,既可以吸引广大社区居民切身参与,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了解,又促进社区居民的团结和谐,进而使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丰富多彩的社区娱乐活动,还能够引导居民形成崇德向善,共创和谐环境的责任意识,从而逐渐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4]。

2 “三社联动”机制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

2.1 社会组织层面

2.1.1 自身规模较小、定位模糊自主性较差。 当下我国的社会组织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组织结构不合理、参与自主性较差、定位不明确等。①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组织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受地域因素影响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分支机构的运营,使其服务范围主要集中于特定的省市,进而很难产生一定效应的规模经济。②社会组织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自身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制度尚不成熟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管理模式,造成社会组织定位模糊的现象产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社会组织之间存在同质化的现象常有发生。③我国社会组织在运行资金,自身发展定位和项目来源等方面主要依靠政府的提供与支持,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5]。

2.1.2 专业化程度低,公共服务能力弱小。 当前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方面缺乏基本的物质条件、专业团队和规范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①当前社会组织自身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扶持力度不大、社会上的公益捐款数额不多,以致其难以有充足的资金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社区治理。②相较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社会组织难以提供较高水平的薪资待遇,来吸引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致使社会组织的多数成员不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缺少关于社区治理和公益服务方面的系统学习,进而影响其业务服务的专业化水平。③众多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制度在实施层面存在形同虚实的情况,社会组织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并未按照具体规则来执行。

2.2 社区居民层面

2.2.1 共同体意识淡薄,主动参与意愿较低。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传统治理模式的影响,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大多是进行边缘性、补充性的工作,致使社区居民难以注意到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由于社区居民对社会组织抱有不信任的态度,也会导致社会组织对其自身的服务能力产生怀疑,进而进一步加深社区居民对社会组织的不认同感,使整个社区共同体意识淡薄。

2.2.2 社区多方利益难以协调,影响社区治理成效。 由于社区治理过程中涵盖多方面的治理主体,社会组织在参与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话语性不够强,不能得到多方认同等问题。具体来说:①社区治理主体之间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追求等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6]。②社会组织受到社会影响力不足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在参与社区治理中丧失了与其他治理主体更加平等、顺畅地进行沟通合作的机会。因此在社区治理沟通过程中,社会组织的意见和想法很有可能会存在被忽视的情况发生。③多方利益的难以协调和沟通的不顺畅会加剧社会组织工作开展的进程,影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深度与广度。

2.3 政府层面

2.3.1 多层级管理,政策措施分散化。 城市政府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别基于各自职能范围、工作重点及预算结构等制定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政策措施,使得政策与资源被分散,城市政府内部“切蛋糕”行为导致最终无法形成合力来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一方面,政策措施存在层级上的分散化,而各层级单位均存在资金支持不足、支持范围与力度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政策措施存在部门间的分散化,部门分割使得部分项目存在多部门重复立项且监管困难的问题。层级和部门的双重分散化最终导致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政策措施的碎片化。

2.3.2 行政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根据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覆盖范围来看,目前各大城市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监管体系。近年来,中央的各项政策和文件都强调了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注重社会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各大城市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还未形成针对社会组织专门的基本法律和系统整体的政策体系。如何有效地对社会组织进行监督和管理,尚未有明确的制度进行规范说明。随着社会组织的数量逐步增长,然而监管体系还处于不完善状态,监管主体权力的分散、监管职能分工相互交叉、绩效评估难以实施等问题,导致政府对社会组织监管力度不足,监管效果不佳[7]。

3 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路径策略

3.1 政府政策层面

3.1.1 实现社会组织的合法性保障。 政府在制度方面通过搭建一个实现多元主体合作的平台,来促进社区治理各个主体之间实现平等、顺畅的沟通与合作,使社会组织获得了行政合法性的保障。与此同时政府要颁布相关的法律规定对社会组织的权益和行为给以约束和保护,明确社会组织的组织形式、机构框架、法律责任和权利义务等。

3.1.2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监督机制。 社会组织监管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防止社会组织的工作效率低下、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及功能上的偏失。一方面政府应设立专门针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机构,用于实现对社会组织的严格约束和定期检查。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建立一个信息收集反馈平台,用于接收其他社区治理主体以及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意见和满意程度,从多角度实现对社会组织的监管评估[8]。政府应定期将社会组织的受捐助的信息以及资金的利用状况进行公开,增强社会组织的透明度使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了解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提高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主体中的公信度和认可度。

3.1.3 理顺社会组织的培育管理机制。 面对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政府须要不断适时改进对社会组织的培育管理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实施分类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因地制宜一切从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社区治理难点、热点问题,要优先扶持和鼓励社区养老、公益慈善、便民服务等类型的社会组织发展;完善社会组织备案与注册管理制度,着重理顺基层运行机制,强化条块结合,简化行政管理层级和行政权力分割,调动街道社区的能动性;加强社会组织发展平台与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预警制度,对一些空壳化的社会组织进行正面引导和规范。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向社会组织提供专业的财务和法律方面的支持,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3.2 社会组织层面:优化内部管理结构,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①完善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制度,在采取合理化、人性化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建立内部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与工作人员具体岗位、事务相结合进行评估,通过订立短期、长期目标的方式定期考核实际工作情况。②通过提高薪酬待遇的方法来吸引具备专业水平的工作人才,并且对组织内部人员进行定期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收集资源、发现需求、项目规划、提供服务方面的能力,提升社会组织整体专业化水平。③提升社会组织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之间合作协商的能力,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构建协商工作机制,与此同时社会组织应扩宽融资渠道,打破对政府的依赖。④通过宣传和引导等多种方式,提高社会组织自身形象建设,使社会组织得到更多的了解与支持,以此来提高社会组织的认可度。

3.3 社区居民层面:提高认同感和参与积极性

①社会组织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沟通协商的平台,为社区居民了解和参与社区提供一个窗口,让社区居民切身地体会到自己也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一分子。②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培育和发展居民志愿者队伍,让社区居民有机会参与社区建设,使社区居民可以深层次了解社区具体情况,以实现更好融入社区。③社会组织可以主动邀请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组织社区居民沟通交流想法意见,拉近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同时也降低居民之间的疏离感。

猜你喜欢
三社联动居民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石器时代的居民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探索苏北特色农村社区的建设新路
高校融入“三社联动”社区建设创新发展探析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优化“三社联动”机制问题探讨
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探析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