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改革研究*

2021-12-31 15:44李亚军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7期
关键词:实验课思政教学内容

李亚军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药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良好的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使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大分支,在教育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1]。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它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是为社会提供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实验实训课的开设及实施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职专业课教师,立足新时代背景积极开展实验课教学改革,提升实验课教学效果迫在眉睫。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是药品生产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为天然产物提取、分离、鉴定技术和各类天然产物的开发技术等[2]。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学生能够根据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提取分离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采用选择的方法将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2]。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及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开设具有特色的高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显得尤为重要。

1 新时代背景对高职实验课提出的新要求

1.1 教学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中多次提出将行业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融入教学内容中。“职教20条”中明确指出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对接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将企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等融入实训教学中,在教学内容上对职业教育实训课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和教师对接现代职业岗位技能新标准更新教学内容。

1.2 教学环境实现信息化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3]。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互联网+、5G+、虚拟现实、虚拟仿真技术、智慧教室等新兴技术已逐渐进入了教学过程,成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的神兵利器。针对现代大型设备进不去、工作场景难再现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实习实训教学环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

1.3 以革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性

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教育的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在多个会议中被提到。任何教育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辅以多变有趣的教学设计,革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让学习”转变为“想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找到自信。

1.4 教学延伸促进创新能力培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3]。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许多企业对毕业生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期望。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活力,为企业实现突破添砖加瓦。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不仅需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5 融入思政元素强化课程思政特色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当前职业教育依然存在吸引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突出问题[1]。为此,职业院校需要在传授理论知识、职业技能之外深挖课程内涵,将爱国情怀、职业素养、思想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提高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特色。

2 高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改革路径研究

2.1 校企合作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是一门动手能力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目前的实验教学还是延用几十年前的老内容,教学内容脱节、提取分离方法陈旧、实验设备老旧,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企业高端设备及新方法的要求。

校企合作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首先,根据现代药企天然产物开发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实验课开设条件,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安排进实验教学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其次,定期邀请企业导师进课堂,由企业导师将生产一线的新方法、新设备、新工艺带进课堂。最后,学校可在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下一线锻炼,提高并更新一线教师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水平。

2.2 信息技术环境提升教学效率

目前,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还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教学环境。课前,教师将实验内容、原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上课时,教师根据黑板内容给学生讲解;实验课结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教学上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学效率低。

借助信息化技术可大大提升实验教学效率。首先,构建智慧教室。每个实验台面上安装摄像头,带教老师及企业教室可随时观看学生实验操作及实验进展情况。其次,对于企业大型提取分离设备的操作,学校可购买或自主开发虚拟仿真软件,学生在电脑上模拟企业提取分离设备的操作,完成企业项目,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利用教学APP,如超星、蓝墨云班课等,延伸教学时空,提高教学时效性。课前教师上传企业案例,发布实验课小组任务,学生根据案例查找资料,设计实验课提取分离方案;课中教学汇报,学生、教师、企业导师探讨最佳提取分离方案,根据方案实施操作;课后教师在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及拓展任务,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完成课后任务。

2.3 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理实一体

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再进行实验操作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虽然动手操作了,但如果出现突发问题则不会变通,实则只是理解了表面意思,没有掌握深层次的原理,出现问题不会自行解决。

可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融汇贯通,基于多变教学法实现“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稳步提高。首先,将小组任务的形式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实行奖励机制,利用小组之间的竞争关系,提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内容实施环节,可采用理论——实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学生掌握第一个技能点后再开始下一个技能点的教学。单个技能点教学过程中,将原理与实操结合,在实操中深化教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际实验项目,利用一种或多种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在活动中内化知识、强化技能。

2.4 课中任务和课后拓展项目实现创新能力培养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主要进行中药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都是经典方法,教师在课上将提取分离操作流程讲解后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这样的教学形式直白地将提取分离方案告诉学生,学生没有机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提取分离方案进行设计,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可以小组任务的形式将实验项目安排下去,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设计提取分离方案;课上各小组进行汇报,小组、教师共同探讨确定最佳提取分离方案,在任务分析——任务汇报——任务探讨中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可采用课后拓展项目的形式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中药抑菌液的制备、药用手工皂的开发、萃取装置的改良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2.5 通过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达到立德树人目标

目前,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在教学中仅仅教授学生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以及如何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开发,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严重缺乏思政元素,没有凸显在技能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一方面,教师需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深挖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于教学内容中。如在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及鉴定项目中,可由中国传统中药——大黄融入文化自信;在大黄中游离蒽醌提取分离等实验操作中融入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提高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如专业课教师可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商讨本门课程实验课思政元素的融入,利用思政课理论武装专业课思政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3 结束语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为社会培养药品生产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用、有趣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非常重要。社会在进步,技术在革新,我们需要利用现代教学理念武装头脑,实现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先进性、学生学习自信性;采用信息技术提高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实效性;通过深挖思政内容,在实验课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实验课思政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思政课“需求侧”
有趣的实验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