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
——基于赫哲族的民族实践分析

2022-01-01 01:30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赫哲族文化

葛 玲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081 )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2018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1]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3],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随后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背景的中国乡村正在进入一个全新发展的历史阶段,这不仅为乡村整体发展创造了时代机遇,还为其提供了延展性空间,拓宽了村落发展所面向的维度视域。

一、乡村振兴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内在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讲好中国故事,首要的就是讲好中国发展故事及其背后的发展理念。”[4]《“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5]。在《规划纲要》中专栏25“文化重大工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称《目标纲要》)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精准要求。《目标纲要》里“文化建设”辐射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文化和旅游”“一带一路”等重要发展方面。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经济基础得到保障,物质条件实现丰沛,还需要对精神文化建设进行内生性助力。乡村振兴之中文化振兴是内驱力,精神文化内在肌理的浸润可以使乡村振兴得到源源不断的原动力。2021年4月,中宣部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对未来五年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其中“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及系列文化经典等23个重点项目得到明确。“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在受访关于“传承传统文化”议题时,强调“要处理好传统民间文学和当代文化建设的关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6]。

当前,我国乡村空间结构呈现空心化和空巢化,乡村社会正面临年青一代不能够继承老一辈文化与精神的潜在风险。乡村振兴重在乡村精神和乡村文化,文学艺术是精神文化发展内生性驱动力,乡村文化振兴精神的发展少不了文学,其中民间口头文学在其中位置突出。一方面,口头文学以口耳相传方式延续至今,口头文学内在蕴藏乡村历史文化稳定内核,是历时性文本沿革,其内在具有有厚重积淀,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传统经验。另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的口头文学根植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每一个少数民族的口头文学艺术均在为地方乡村振兴提供持续性智力支持。对于一些有语言无文字少数民族,口头文学是民族生活的智慧凝练,通过对其重塑历史,将历史艺术化、提炼化进行历史与文化传承,口头文学是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积淀根脉所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重视乡村的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7]若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落到实处,就需要厘清民间口头文学发展脉络,在口头文学中寻找养分,将其运用到实践应用中,把乡村文化内涵提炼至文学外显形式进行传承与传播,继而焕发生机,从而打破“乡土隔膜”与“审美间距”,双向循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赫哲族口头文学实践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目前主要聚居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内,繁衍生息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三江所冲击形成的平原之上。赫哲族尽管人口少,但却蕴藏着数量丰富的口头文学。其口头文学形式主要分为“伊玛堪”(说唱艺术)“特伦固”(神话与传说)“说胡力”(民间故事)“嫁令阔”(民歌)这几类。目前均被列入为不同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近些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之下,赫哲族口头文学成为赫哲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核,民族地区也在积极挖掘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民族村落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一)形象探索:“莫日根”形象“双创”实践

“莫日根” 赫哲语,国际音标写作“m⊇rg⊇n”,在族群内部是神箭手、捕鱼能手、摔跤能手的统称。在赫哲族民族节日“乌日贡”中,体育比赛项目中第一名会被授予“莫日根”称号。在赫哲族传统民间口头文学中,“莫日根”一直牢牢占据故事男主人公位置,但在不同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中,“莫日根”所呈现的性格特质略有不同。在说唱艺术“伊玛堪”中“莫日根”是勇士英雄,他会萨满神术,射箭捕鱼摔跤样样精通,集所有超然能力于一身,与伴侣“阔力”一起披荆斩棘杀死敌人救回父母,成为部落首领带领族人过上幸福生活,例如《希特莫日根》《希尔达鲁莫日根》《木竹林莫日根》[8]等。在神话与传说故事“特伦固”中,“莫日根”也是勇敢代名词,“莫日根”其性格形象在一些故事里与在“伊玛堪”中职能一致,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会有神奇帮助者出现,助他渡过难关,例如《毕尔达巧克乔莫日根》①《乌力格莫日根》②等,但在一些“特伦固”(传说)里,此时“莫日根”多半是以关键性人物职能出现,以“施助者”身份出现,不再担任主人公角色,在故事中不管结果如何其都会秉持救死扶伤原则,战敌人、闯难关、信守承诺、助人最后赢得好结果,例如《七女峰》③等;在“说胡力”(短小故事)中,“莫日根”是机智人物形象,不仅有胆识还有谋略,会识破计谋,赢得胜利,例如《少年猎手》④《猎人莫尼特》⑤。这些口头文学中男主人公形象奠定了赫哲族“莫日根”的文化性格与精神品质,将其提炼出“莫日根”形象文化符号,通过其在文本内所呈现的平面形象进行创新性发展,助推赫哲族乡村文化建设。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三十六章“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中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体验。”[9]2020年赫哲族聚居区着重围绕“莫日根”文化形象符号化。“莫日根客栈”生态旅游项目相继在聚居区展开,利用“旅游+”“生态+”模式,实现经济效益转化与实现。笔者在调研中发现⑥,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民族乡已建设有“莫日根大道”“莫日根饭店”与松黑两江游“莫日根号游船”,将新时代乡村精神渗透进乡村建设和村民生活现实世界,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精神文化传承上均起到一定作用,如今“莫日根”形象延展了外界对赫哲族认识的审美观念,同时塑造出新型“莫日根”形象,增强了赫哲族民族性格的宣传力度。

(二)渔猎文化符号的强调与强化

“乡村景观强调人地关系,物理自然空间与人的生产空间和人的生活惯习三者共同形成乡村社会生活的文化特征。”[10]村落由村屯房屋等自然空间与村民生产空间和生活惯习三者合力筑成。村落是一个共同体,所以村屯建设势必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非遗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赫哲族村屯房屋建筑具有渔猎风格特色。当地政府在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时以赫哲族神话传说为内容,将房屋墙壁进行图文艺术绘制,充分挖掘赫哲族渔猎特色,力图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乡村形象。在2021年7月公布的《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一批全国旅游重点镇(乡)名单的通知》中,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入选。无疑,八岔村的乡村建设成为了赫哲族聚居区“三乡五村”的学习范本。笔者调研发现,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一直在进行着渔猎文化符号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莫日根大街”“乌日贡广场”“赫哲族渔猎文化馆”等公共空间,是村民举办重大节日的重要场所,村里将传统文化空间替换成公共活动场域,继续发挥民众凝聚力的社会功能,通过定期维护,听取村民需求与建议继而更好地为村民生活服务。

乡村旅游若想实现产业经济,就需要对于赫哲族地区文化生态进行挖掘,目前赫哲地区主要围绕渔猎生活文化进行钩沉。渔猎是赫哲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赫哲族村屯根据季节时令定时举办“开江节”“渔猎节”“乌日贡”等节庆仪式,意在通过祭祀祈求渔猎丰收。现如今逐渐演变为推介渔猎文化这一宣传功能。下江捕鱼、进山打猎有很多禁忌,在节日庆典中会有长者普及介绍给外来访客,与此同时也间接进行了渔猎文化传播与传承。“早期的打牲禁忌多伴随着山林洞穴与动植物的传说,新猎手无法快速通过实践而掌握捕猎本领,“劳德玛发”(老猎手)就会讲一些动物习性小故事让新猎手学习到一些要领”⑦。村落民间口头文学根据生态环境、地方历史、民俗规约彼此交融,形成了具有地方性口头文学艺术,无论是“伊玛堪”还是“特伦固”之中风物传说等,都逐渐从口耳相传的村落口述历史演化为当下村落文化符号,例如“特伦固”里描述街津山的《德勒乞玛发》、饶河四排的《七女峰》等,都成为当地人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活跃在村落空间。

(三) 口头文学舞台化呈现与融媒体宣传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三十四章“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中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9]“伊玛堪”这一口头文学说唱艺术形式已经成为赫哲族当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宣传符号,近些年来赫哲族也在积极拓宽“伊玛堪”的传承空间,将“伊玛堪”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主要在文艺表演层面进行创新尝试,将单人口述“伊玛堪”讲唱变成多人演绎形式搬上舞台,借助“伊玛堪”这一文学文本内容进行改编,重新编曲配乐形成舞台剧,《乌苏里传歌》《拉哈苏苏》是近些年较为代表性歌舞剧作品。

以《乌苏里传歌》为例,被媒体称为“我国第一部以赫哲族文化为题材的舞蹈剧”[11],化用歌曲《乌苏里船歌》的“船”字,一字之变,将赫哲族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传神呈现。整个舞台剧源于赫哲族“伊玛堪”,通过说唱形式颂扬赫哲族民族英雄“莫日根”与其勇敢拼搏的精神。它开启了赫哲族文化传承新形式,将舞蹈与史诗“伊玛堪”相结合,形成“舞蹈·诗”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赫哲族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与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意识。尽管歌舞剧在形式上与传统“伊玛堪”讲唱方式不甚一致,但是这不乏是一种在继承传统中有关形式与内容的有效尝试,其内在肌理所反映的精神内涵依然是服务于当代社会,对于所传达出的真爱至上、善良果敢的民族性格等依然发挥着作用。

赫哲族口头文学传承空间目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由各层级传承人在非遗中心设立传习所,对学员讲授赫哲语与“伊玛堪”等口头文学。第二方面,在村落性民族节庆中的文艺展演上,有选择的进行口头文学讲唱,这种形式起到了对外传播、对内传承的作用。第三方面,主要是风情园、渔猎馆、博物馆这些固定的传承场域。在这些集民族文化于一体的场馆内通过工艺作品(如鱼皮贴画、桦树皮画等)与有声视频音频的宣传屏幕进行展播,起到一定科普性与对外推介作用。以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为例⑧,展馆内藏有百余幅根据赫哲族“伊玛堪”小故事而做成的鱼皮贴画,每幅鱼皮画根据每个故事精彩之处选取一个片段,右上角写有“伊玛堪”故事片名,右下角是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刻获取到音频与文字版的该个故事。上述提到,赫哲族是渔猎生产生活鲜明的民族,展馆内设有专门猎展馆与渔展区,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数字媒体与影音3D技术,通过渔猎长廊之时,每走一步脚下会跟随脚步自动亮出该地区鱼的种类配以文字说明并伴有声解说,这不再是传统“你说我听”,而是三维立体式进行了解。这种加入融媒体等先进技术的手段拓宽了传承空间,新型手段与方式成为了新的传承媒介。

三、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背景下,就民族村寨来说,利用好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乡村基础建设的抓手,也是激活民族村落特色的关键。口头文学是民族文化资源中重要一环。“我们当下振兴乡村的理路,更为关键的是要振兴乡村固有的文化内质,重建乡村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战略意义,让乡村成为人们灵魂依附的地方,重新成为滋养文化发展的沃土。”[12]所以,充分利用好村落中口头传统文学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其中萃取并生发乡村精神传统,“以优秀的民间文学激发村落社会的内生力量,建立乡村文化自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创造力。”[13]势必会对乡村文化建设增添新思路与启发新思考,筑造乡村精神内核与重塑民族品格,继而凸显乡村振兴重要价值与现代意义。

[注 释]

①故事来源:《黑龙江民间文学》第五集(赫哲族民间故事专集)内部刊印,哈尔滨,1983:139。故事梗概:主人公从小力大无穷,其父捕鱼被乌鲁古力杀害,巧克乔决定为父报仇。巧遇柞树获得神奇的橡子,遇到猎刀,获得猎刀,帮助牛尾巴鱼获得鱼刺,以及获得滑雪板,这些神奇的帮手一起战胜了乌鲁古力。

②故事来源:《黑龙江民间文学》第五集(赫哲族民间故事专集)内部刊印,哈尔滨,1983:186。故事梗概:天灾降临,乌力格莫日根请缨去找山峡神,以期望解救乡亲们。莫日根在路上得到了太阳、月亮、彩虹的帮助,找到了山峡神,并得到了一柄剑,其永战妖魔,解救了乡亲,最后化成了石头。

③故事梗概:七个女儿寻找幸福,途中五个姐妹落水,后七妹遇到满格木莫日根,帮助莫日根退掉熊皮,解救了小龙王。莫日根帮助七妹找到失散的六姐,小龙王帮助七妹找到了五个姐姐,并告知不能对人说“有吃的”,否则会变成石头。满格木和七妹互相喜欢,决定杀完魔鬼就回来娶她,七姐妹路上看到遭受魔鬼迫害没有吃的人们十分可怜,喊出了“有吃的”,瞬间化成了一座座山峰。

④故事来源: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第五集):赫哲族民间故事专集[G].1983:129-132。故事梗概:卜白是个少年,想着打熊回来孝敬父母,拜了老把头为师,并赢得了老把头的喜爱,另一个孩子博里只会骄傲和嫉妒,不能称之为优秀的猎手。老把头测试博里和卜白,卜白淡定对战熊,博里害怕退缩,并使坏,后卜白杀死三只熊,博里消失。

⑤故事来源: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第五集):赫哲族民间故事专集[G].1983:112-114。故事梗概:有个狼精,害人不轻。猎人莫尼特带着儿子进山打猎顺便寻找狼精,儿子因偷吃一块野猪肉,痛昏过去。狼精出现,想要吃掉小儿子,被猎人重伤。后请萨满查找原因,结果发现萨满就是那狼精,猎人设计除掉狼精,儿子得以健康。

⑥基于笔者2021年10月11日—10月14日赴同江调研。

⑦根据2021年10月6日笔者赴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进行“伊玛堪”田野调查访谈付占祥时,谈及早先赫哲人讲唱“伊玛堪”的情况加以整理。

⑧基于笔者2021年10月11日—10月14日赴同江调研,地点: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猜你喜欢
赫哲族文化
赫哲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与人
论新时代背景下赫哲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赫哲族冰雪体育促进北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研究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