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路径

2022-01-01 01:30高艳霞谭乐园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传统专业

高艳霞,谭乐园,李 艳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00)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石,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人们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影响深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些年国内掀起了一股国学热,许多幼儿园开设了有关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或是以课后延时服务的形式开展相关课程。这就迫切需要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有深度的了解,才能肩负起幼儿文化认同启蒙教育的责任。然而,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基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调查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指向服务于一线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侧重于具体实践应用,受这种理念的影响,高职教育普遍较为重视专业教育、技能教育,轻视人文教育,部分学生人文素养偏低,人文精神淡薄。笔者所在课题组以本校为研究个案,选取本校的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情况问卷调查。

(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悉程度

此次调研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76份,数据显示,在“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这一问题上,“大概了解”的占44.74%,“了解一点”的占47.97%,由此可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是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学生平时喜欢阅读的书籍看出,喜欢看文化历史类书籍仅占到34.33%,而喜欢看小说类书籍的占73.21%,这说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喜欢阅读小说类书籍,而极易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在“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的主要来源”这一问题上,数据显示最多的是书籍,其次是电视,第三是课程学习。从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有很强的自我选择意识,善于挑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可以看出,除自身外,外在环境也是影响学前专业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如,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都可以影响到他们。

(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解

在“你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吗”这一问题上,80.02%的学生选择很有必要。但是在“如果学校增设了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你会选吗?”这一调查中发现,仅仅只有12.92%的人选择肯定会去,由此看出,大多数学生虽认为有必要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不太认可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要改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的现状,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课堂完成的,这也突出了教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儿童文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内容上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融通之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儿童文学教师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路径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软实力,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存高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自觉自觉践行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可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国的国际文化竞争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刻不容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是依托人为载体,而教育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主要症结在于:以政治教育代替思想品德教育,以科学知识教育代替思想文化教育”[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注重蕴含本土文化的课程,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2]要贯彻落实这一思想,我们首先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只有当他们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才能在未来的岗位上自觉传承。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过: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在这一文化背景下,教师应具有自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识。儿童文学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文化素养课,儿童文学作品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蕴含着真善美等人类的可贵品质,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纯真情感,领略作品中的童趣和温情,在春风化雨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儿童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文化因素在传递着民族文化的讯息,它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细致,有生动的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故事,也有脍炙人口的儿歌童谣,这些根植于地域,孕育于生活的文学作品都闪耀着传统文化的光芒,极具感染力,能触发学生内心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知与从教期待,同时许多作品兼顾文学性与思想性,既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地感悟人生,加深对世界的认知,提升道德品质,领悟教育的真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传承传统文化,为其今后走上幼儿教师岗位做好铺垫。

(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3]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育的主要群体,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应该具备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自觉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示范者和推动者。明确自己“教什么”和“如何教”。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在内容上做好顶层设计,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掌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素养,引导他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培养合格幼儿园教师必备的相关素养,从情感上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借助高昂的文化认同感促使学生群体树立文化自信。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学结合的可行性

(一)文化环境上的共享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累,孕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渗透着国人的智慧和哲理,蕴含着中华民族高贵的精神气质,具有强大的世界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制度秩序慢慢构成为文化环境的基础部分。在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没有被抹去,而是成为高校的教育活动中文化环境的根基,有着广泛影响着。共同成长在这个文化环境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打上了同样的文化烙印,有着类似的思维模式。一方面,文化环境影响着儿童文学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教师知识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文化环境也影响着学生的接受能力。显然,从心理接受层面来看,学生更易于认同在耳濡目染中熟悉的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

(二)教育内容上的共通

儿童文学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无法剥离传统文化的母体,这也决定了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化有着必然联系,在内容上有许多互动共通之处,也正是由于这些共通,才创造了二者结合的可能。同时,由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内涵上的丰富性深刻性,可以进行现代性的阐释,提炼出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就图画书而言,中国的原创图画书在内容上主要倚重传统文化资源,但都经过现代语言的转换,立足现代儿童本位论,汲取传统文化中故事内涵,并在叙事方式等维度进行创新,如,有基于文学经典创作的《武松打虎》《草船借箭》《北冥有鱼》等,有基于民俗文化创作的《斗年兽》《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 灶王爷》等,有基于童谣和民间故事改编创作的《一园青菜成了精》《耗子大爷在家吗》《花木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这些作品都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从不同维度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气质与魅力,带有中国符号的烙印。因此,在讲授图画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从内容、形式的创新层面,深入阐释传统文化的图画书转化这一重要命题,形成传统文化与图画书之间更好的对话与融合,从而在春风化雨中实现了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学科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他针对不同的人群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不能忘。新时代下,儿童文学课程也要充分发挥人文素养、道德情感培养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优势。各高校要打破固有的片面追求专业技能教育的传统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定位,儿童文学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坚持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以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为宗旨,将传统文化育人模式与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实现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育人之路。

(二)加强教师素养:强化传统文化与教学素养培训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课堂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一条路径。儿童文学教师要明确自身教书和育人的岗位职责,培养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同时,要做好对儿童文学教师队伍质量的把关,对于儿童文学教师的教育培训要给予高度重视,学校要加大教师进修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一方面,加强现有师资的培训,让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学习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进知名学者到校授课、开展讲座,激发教师的学习、学术热情。鼓励教师开发儿童文学校本课程,编写儿童文学校本教材,开展相关专题研究。此外,高校还要围绕德育对儿童文学教师进行指导,规范其行为,防止不良思想意识的渗透。

(三)开发课程资源:挖掘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朱家雄教授在2015年发表了《中国的学前教育理应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文,文章指出,“在我国,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也应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4]可见,把传统文化引进教材是教师的重要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儿童文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完成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从而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注入人文精神力量。很多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与传统文化因素相关,如,儿歌《春节童谣》《孙悟空打妖怪》《传统美德——童谣》;幼儿民间故事《狼来了》《牛郎织女》;图画书《二十四节气》《团圆》等,这些经典作品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都是很好的教育内容。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精髓充分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只要用心钻研教材,合理选择教材内容,带领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就能在教学中实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尽管一些经典的绘本源自国外,教师在讲解时同样可以放置于中国文化背景之下开展,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如,在讲解日本经典绘本《十四只老鼠》时,教师可以联系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儒家文化中,饮食被定义为人类本能的欲求,所谓“食色,性也!”[5]对于饮食作为欲望的肯定,这是对人个性的肯定,同时,餐桌礼仪又是儒家礼教的重要构成,这是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做出的规定。无论是对人类本能欲望的肯定,还是从伦理规范的考量,都反映出饮食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十四只老鼠餐桌文化的解读,进而领略中国传统饮食观,然后再具体到食材的获得过程,即全部由家庭成员去自然中采集而得,相互合作协助完成加工,进一步开展劳动教育。

(四)拓展教学实践: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工作要与社会实践结合,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实践教学也是儿童文学教学的重要形式,拓展教学实践活动是实现儿童文学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途径之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活动中,适当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如音乐、绘画、舞蹈相结合,如在教学中开展背诵优秀的地方儿歌大赛、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图画书创作、体现新时代精神的儿童剧表演,举办儿童电影展等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如剪窗花、包粽子、做月饼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更加深入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在实践中践行中华美德,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在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课程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较为开放性的社会调查题目,特别要求学生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例如,“幼师职业道德”,“幼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状况”。

(五)创建隐性课堂: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传统优秀文化熏陶

教师通过创建隐性课堂实现对学生的浸润熏陶。首先,举办结合传统文化的儿童文学专题讲座,结合当地的人文科学讲座,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还能激发他们学习儿童文学的热情。如重庆的人文历史风情,重庆地方民谣,中国红色儿童经典故事欣赏等。我校曾举办过一次“重庆地方儿歌”讲座,由于该内容是很多学生幼时亲身感受过的,对其印象深刻,讲座后不少学生爱上这种儿童文学体裁。

其次,构建本校儿童文学学习平台。网络的开放性特性,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团队,在网上开建电台或网页,开设不同体裁的栏目,并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儿童文学作品开设专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网络既进行了自我管理,也实现了自我教育。

五、结语

为了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教学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课堂绝非易事,需要教育者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实践论证,及时调整和修正存在的问题,才能确保其路径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传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