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抗美援朝老兵讲烽火故事

2022-01-01 04:07陈毅然
民族大家庭 2022年5期
关键词:引线方形班长

文/陈毅然

在雾渡河下乡支医期间,我接诊了一位九十岁高龄的老人,若不是事先知晓了他的年龄,很难从他的容貌、步态、谈吐,和精神状态中推测出老人已是耄耋之年。

老人体形瘦削,短头发,留着花白胡子,但身板硬朗,步伐沉稳,从体检报告来看,除了肺部有些阴影外,其他所有指标均正常。老人无意间提起年轻时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我不禁心生敬意,便请老人讲讲抗美援朝的烽火故事。

老人名叫黄祖周,1932 年8月出生于黄花乡聂家河村,黄祖周祖上都是农民,他上过两年的私塾,在当时算是个文化人。黄祖周骄傲地说:“那时乡里很多大事件都是由我执笔记录的。”

1950 年6 月25 日,朝鲜战争爆发。黄祖周积极应征入伍抗美援朝,并带动了三十余人参军。

黄祖周回忆,奔赴朝鲜战场路途十分艰辛,由于没有空军掩护,志愿军不得不背负六十多斤的军需物资夜里行军以防止暴露目标。部队翻山越岭,走的是灌木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有时赶上狂风暴雨,小道满是泥泞,漆黑的夜里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但始终斗志昂扬。

黄祖周是个战斗英雄,曾荣立二等功。翻开他珍藏的二等功证书,殷红的封面满是岁月的痕迹,里面纸张已泛黄,在“立功事迹”中一栏,竖排写着:“1952 年10 月3 日立二等功一次,功绩摘要:在方形战斗中,在敌炮封锁下,克服困难完成了抢救任务,并主动的协助步兵作战,杀敌人十余名,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1952 年10 月,黄祖周所在的608 团1 营接到进驻大黑山的命令。部队迅速制定了作战方案,选取了方形山作为部队主攻方向,其他山头作为辅攻。部队将攻取方形山的任务交给了1 营3 连,也就是黄祖周所在的连队。10 月3 日晚9 时,进攻方形山的战斗打响了。

方形山下,连长带领的尖刀排在炮火的掩护下冲向敌人的阵地。黄祖周作为卫生员,紧跟着连长,迅速向敌人阵地靠近。战争一开始进行得很顺利,但因叛徒出卖,次日清晨,方形山便遭到了敌军猛烈的炮火攻击。彼时,敌我力量悬殊,我军伤亡惨重。作为卫生员的黄祖周,从一开战就从没歇息过。战事吃紧,眼见着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纷纷负伤倒下,黄祖周既心痛、又心急,恨不得也端起冲锋枪杀向敌人。可是,受伤的士兵们此时此刻更需要他。他按捺住激愤悲痛,扑在地上寻找幸存受伤的战士。他的双眼被滚滚的浓烟熏得睁不开;喉咙早已干得冒了烟,嘴唇皲裂了缝,都舍不得喝一口水,要把仅有的水留给伤员们喝。

打到傍晚时分,我军弹尽粮绝,此时,战场上幸存地就只剩下三个人:连长、班长、黄祖周。连长耳聋了,手枪里也没有子弹。班长手中有一挺冲锋枪,只剩下10 多发子弹。黄祖周腰背部多处受伤,满身是血,衣服粘着鲜血,粘到身上,完全分不开。他们手持手雷,握着引线,随时准备着一旦敌人靠近,拔掉引线,同敌人同归于尽。

突然,敌我双方都停止了射击,战场上死一般地寂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方形山的四周,似乎听得到敌人“窸窸窣窣”的声音,小心地向山项摸索来。黄祖周与连长、班长三人默不作声,彼此心领神会,一起等待着最后决一死战时刻的到来。

敌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连长负伤已失去了知觉,黄祖周凝神,用手拽着引线,班长的食指已经紧紧扣住了扳机……

战火喧天的战地,突然间,没有了枪声和战火,显得更加阴森、恐怖,夜色显得更加浓黑、深沉。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大黑山的上空升起了我军营撤退的信号弹。

“怎么办?是和敌人同归于尽,还是听从党的指挥?”望着满山坡躺着的战友们的遗体残骸,黄祖周三人内心充满了对战友的悲痛,对敌人的愤恨,陷入了极大的矛盾痛苦中。

连长满带哭腔,从喉咙里哽咽着挤出几个字:“全连的官兵都死在了这里,我也要死在这里!”

“你们走,我掩护!”黄祖周高声咆哮怒吼道。

“同志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党让咱撤,咱不能违抗命令啊!”班长一句话,如醍醐灌顶。黄祖周迅速拔掉引线,将手雷扔进敌群;班长端起冲锋枪,将枪里最后十几发子弹拼命向敌人扫射,然后三人紧紧抱作一团,趁着敌人惊魂未定,借着夜色滚下山头,撤回到大黑山。

回到驻地后,已经四天四夜滴水未进的黄祖周仍食不下咽,一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就忍不住号啕大哭。后来,首长们来看望黄祖周,给予了他极大的肯定和鼓舞。

方形山一战,是黄祖周在朝鲜战场上经历的一次最残酷的战斗。他无限感慨地说:“1952 年的方形山那场仗,我们一个连,敌人一个团,整整打了四天四夜,我们一个连两百多人,最后活着出来的仅仅三人,其他士兵都死了。”

在608 团战斗总结会上,团部为该连记一等功臣连,黄祖周也因其救死扶伤、奋勇杀敌的英勇表现记二等功,连长、班长均记三等功。

朝鲜战争胜利后,黄祖周并没有立即撤离,而是留在朝鲜,帮助当地群众修建公路、房屋,恢复生产生活,直到1956 年才返回祖国。

归国后的黄祖周随即被派到徐州训练新兵。1958 年,黄祖周退伍,回到家乡。组织上安置他在县人事科工作,一干就是四年。1962 年,黄祖周主动放弃了县城工作,重回到了安平乡,照顾家人,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没能继续留在县城里工作,黄祖周没有感到遗憾,他骄傲地说,他有三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学了门手艺,“子女们有出息、孝顺,这就是为祖国作出了贡献,也是我最大的福分”。

我坐在老人家一侧,安静地听他讲着战争故事,从他那清晰的双眸中,从他那微微颤抖的双唇中,从他那如雕塑般镌刻的皱纹中,从他那形如枯槁的双手中……我仿佛看到了战火硝烟在他身上烙烫下的印记。每当他回忆讲起过去那一幕幕,就仿佛在云淡风轻地讲述着别人的故事。他从不张扬,就连身边的人都极少听闻他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更没有提过他曾立过赫赫二等战功的光辉历史。

我不禁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们舍生忘死、勇于牺牲,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深深震撼、感动!也为老兵们如此谦逊、低调,知足而感恩的高贵品质深深折服!此时此刻,对正坐在我身边这位看起来瘦骨嶙峋的老人,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心中满怀敬意!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们用生命为我们拼来了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我们每个有良知、讲道义的中国人,都有责任秉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始终将家国利益至上,甘于奉献、敢于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猜你喜欢
引线方形班长
基于超导磁体的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传热优化
差一点儿当班长
捕捉方形泡泡
我的方形创想
带引线的固体酒精
班长的烦恼
鞭炮迷宫
数图形
每天一个新班长
观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