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黄化皱缩病在冀东北地区的发病情况及防控对策

2022-01-01 04:24齐慧霞李双民孙伟明温晓蕾冯丽娜兰淑慧霍佳欢
河北果树 2022年2期
关键词:黄化板栗病害

齐慧霞,李双民,孙伟明,温晓蕾,冯丽娜,兰淑慧,霍佳欢

(1 板栗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秦皇岛 066004;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河北省特色园艺种质挖掘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3 昌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板栗黄化皱缩病是一种植原体病害,近年来北京怀柔在2007 年发现了板栗上的植原体,并定名为板栗黄化皱缩病(Chinese chestnut yellow crinkle,CnYC)[1]。朱晓清等[2]分别于2009 和2010 年板栗生长季节对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和九渡河镇2 个板栗主产区进行板栗黄化皱缩病抽样调查,证实了发病植株中植原体的存在。植原体是不具备细胞壁结构的原核生物,目前已发现与植原体相关病害多达1 000余种,在我国发生的也有100 多种,常引起如丛枝、小叶、花变绿(叶)等典型或特有症状[3]。由于植原体难于实现体外培养,针对该类病害的高度抗性品种又很难获得,实际生产中该类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依靠清除染病的植株,杜绝侵染来源[4]。

1 病害危害

近年来通过对冀东冀北板栗产区进行了系统调研,板栗黄化皱缩病在兴隆、宽城、迁西、遵化等地导致了大量树势衰弱、不长栗蓬或空蓬多,甚至死树现象,部分县区已经有对发病板栗树进行了砍伐。由于该病的传染性特点,该病害已经成为了目前制约板栗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各地有关林业部门及监管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严防该病害的传播与蔓延。

2 发病特点及症状表现

该病在结果树上表现较多,树龄越长发病越重,而且发病有由点到面的发病过程,刚开始发病的栗园是零星出现病株,随后逐年扩散传播,病树增多。对于单株发病栗树,从新梢顶端会逐渐出现叶小、黄化、皱缩现象,下部叶片有不均褪绿等症状,枝条变脆、节间明显缩短,空蓬数量增多,病树板栗不仅有晚熟现象,有的还会出现二次花,病树上的栗果果皮褶皱、果仁干、瘪、小,空,失去食用价值及商品价值。

3 病原及发病规律

近年来,我国北方板栗产区,尤其是在冀东和冀北板栗主产区,发生了一种俗称“板栗小叶病”的病害,笔者所在团队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显示,其病原菌为植原体(Candidatus.Phytoplasma.castaneae),利用NCBI 中的Blantn 进行对比,冀东和冀北地区“板栗小叶病”病原菌与北京怀柔区板栗植原体Ca.P.castaneae 和韩国板栗植原体Ca.P.castaneae的相似度分别为99.44%和99.60%,此把冀东和冀北地区发生的“板栗小叶病”确定为板栗黄化皱缩病(Chinese chestnut Yellow Crinkle,CnYC)。同时发现在生长季板栗叶片和枝条不同阶段植原体的检出率不同,在落叶前期的检出率较高,说明生长季节植原体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不同。

植原体在植株间的传播主要依靠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也可由带病的植株、砧木、接穗和嫁接等传播。通过观察,目前品种之间有抗病性差异,主要集中在早熟品种如燕山早丰发病普遍而且严重,晚熟品种也有发生但相对较轻。土壤瘠薄、肥水条件差、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等树体衰弱的栗园发病较重。

4 防控对策

4.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由植原体引起的板栗黄化皱缩病,发病有一定的隐蔽性,初发症状为枝梢顶端叶片表现为叶小,叶黄,似缺肥、缺水状,整株栗树表现为树势衰弱,易被栗农和相关部门忽视,而且一旦发病,病原的传染性强,目前还未见根治的相关报道,也未见有抗病品种、免疫品种的报道。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及栗农的培训工作,了解该种病害的危害、掌握该种病害诊断技术及防控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前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4.2 加强检疫,控制病害传播 严格执行苗木及嫁接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的调入和调出检疫审批程序,避免携带板栗黄化皱缩病植原体病原的传入和传出,彻底隔绝传染来源。杜绝从病区、病树及疫区栗树上采集接穗嫁接或出售,禁止出售病苗,从而切断病苗和病接穂的传播途径,避免人为传播。

4.3 建立无病的种苗繁育基地 在加强检疫的基础上,做好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建立无病的种苗繁育基地,规范管理,为栗农提供优质健康无菌携带的苗木和接穗,保证板栗栽培生产健康发展。

4.4 加速抗病良种选育进程 板栗育种选种工作亟待加强,尽快筛选抗板栗黄花皱缩病的种子资源,进一步从当地实生老树中选育板栗抗病品种,为病害防控及根治提供可能。

4.5 加强做好病情、虫情监测预警工作 板栗主产区各级林业管理部门、板栗商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栗农要加强板栗黄花皱缩病病情的监测调査,密切关注病情发生、传播蔓延情况,同时注意传毒昆虫的监测与防控,避免由刺吸式昆虫的传带而导致的传播扩散。

4.6 加强栽培管理,壮树防病 肥水管理及修剪等栽培管理措施也是防控植原体病害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条件栗园,增施有机肥,增加磷、钾肥使用,合理修剪,适量负载,改善树体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各种病害能力,达到壮树防病之目的。

4.7 病树采用树干输液治疗技术 秋季收获后落叶前或春季萌芽后进行盐酸四环素等树干输液治疗,春季展叶期加强肥水管理,减缓或抑制树体发病,从而促进枝叶的健康生长,提高树势。

4.8 采取“治虫防病”技术 由于刺吸式昆虫通过刺吸植物传播板栗植原体,因此生长期防治刺吸式害虫可切断板栗黄化皱缩病的病菌传播途径。板栗展叶期悬挂粘虫板诱杀叶蝉等刺吸式昆虫,也可在虫害发生初期及时使用杀虫剂来消灭传播植原体的刺吸式昆虫,从而达到预防病害发生及控制病菌传播的目的。

5 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环素等抗生素类进入植物体后对植原体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使病株得到恢复,但不能根治,经过长时间的生长,有可能板栗植株再次表现症状,这一现象在生产中还需各级部门及栗农给予密切关注,谨防病害再次复发、传播、蔓延。另外,使用抗生素治疗植物病害时,如果使用不当,特别是高浓度使用时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如果长期、大面积滥用抗生素,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污染,对公共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使用抗生素时要特别小心,谨慎管理,密切监测。

猜你喜欢
黄化板栗病害
打板栗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盆栽沃柑生理型黄化现象分析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捡板栗
广西鹿寨县科普惠农乡村e站站长韦忠献:流翔高钙来了,黄龙病、黄化树奇迹般的走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炒板栗
黄化安全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