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让语文学习有滋有味

2022-01-01 09:28江苏省淮安市果林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陶行知书籍读书

江苏省淮安市果林小学 张 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通过生活才有效。近年,学校普遍存在一些教学难题:留守儿童多,语文根基薄弱,无暇或无心课外阅读,一提写作就犯难……这些问题,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笔者认为,不妨借助陶行知先生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着手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寻找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之间的相似点,让学生获取丰厚的语文学习资源,既能学到语文知识,也能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设置“读书角”,营造阅读氛围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用眼睛看,多读有趣的书籍,广泛接触周围的事物。目前,我区每学期已要求学生阅读一些必读书目,并加入到学期测评中,但这样又容易“为了任务而读书”的死板读书,学生未必在阅读中感到有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让学生汲取不同书籍的营养,笔者在班级里设置了读书角,鼓励学生捐赠书籍,要求学生每天利用午间20分钟读课外书。笔者仔细寻找教科书里的经典课文,发布每周阅读参考,当作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指导纲领,并给予适当的阅读指导,逐步把学生带到浩瀚的的阅读海洋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1.以一篇文章,带一类文章

部编教材语文教科书中的每个单元都设定了特定的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其编排的目的,介绍与主题相关的一系列好篇目,充分发挥其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学习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推荐《贝多芬传》《轮椅上的霍金》等经典篇目;学习了《牛郎织女》,可以推荐《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传统民间故事。学生通过广泛地阅读,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文字资源,还领悟到蕴含在书籍中的道理,获取了精神食粮,让学习不再空洞无味。

2.以一篇文章,带一套书籍

教科书编排了许多名著节选和作家美篇,这些文章、选文就是吸引学生读整本书、整套书的引子。例如,学习了《将相和》,我发现学生对于这些历史故事很感兴趣,但了解不多,就在读书角里放上历史方面的书籍,如《上下五千年》《史记》等,同学们喜出望外,抢着阅读。又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我在课堂上有意补充“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等故事,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时候,建议他们读《水浒传》,还讲了自己小时候痴迷集水浒“人物卡”的趣事。那段时间,林冲、鲁智深等水浒人物成了学生经常讨论的话题。

通过设置读书角,学生阅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在书香中心灵得以荡涤。我告诉同学们,对名家名篇,可以精读,也可以泛读、粗读;对精彩美篇,可适当摘抄下来,随时品读或诵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时常交流喜欢的章节片段,不知不觉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通过设置班级图书角,很多语言知识不经意间就刻在学生的记忆中,还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二、师生一起动笔,写成长录

陶行知先生倡导,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亲自触摸自然景物,热爱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深刻感悟,并积累鲜活而丰厚的素材,为写作打牢基础。为了培养学生勤写作的习惯,就要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到乐趣。我认真思考:每天的读书笔记有多少是真正有用的,不如改为写成长日记!先去关注学习、生活的细节和情绪状态等,然后再逐渐向家庭、学校延伸,了解社会,把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都写下来,进一步把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为了让学生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我作表率带头写,并和学生打赌要坚持下去。用这种别具一格的激励方式,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致。我把自己写的教学体会或者随笔展示出来,让学生品评。接着,我提出要求,希望大家与我一样,每天都写,我写教学记录,学生写成长经历,并且规定:每天交换互读我写的和一位学生写的文章。教师与学生一起动笔写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每一篇成长录,都记载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也记录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学生也有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三、让语文体验与实践活动相得益彰

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也是实践、探究与体验。语文,是一门注重生活、体验的学科,想要学生学会语文、会学语文、善用语文,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我在教学时尤其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探究,并展示获得的知识成果,体验到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1.优秀作品及时上墙

空荡荡的教室是没有趣味、没有激励人的可能性的,因此笔者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墙壁,开辟了“小作家专栏”,每月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获奖或者发表的文章张贴上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细细品味。获此“殊荣”的学生充满自豪感和信心,尝到语文学习成功和喜悦的他们,就是我最好的“宣传员”“动员兵”。每逢书法比赛、节日等,笔者总是让班级内写字端正的学生留下“墨宝”,张贴四周,以资鼓励。又如上文“写成长录”,我惊喜地发现有些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度,观点新颖又独特,于是我也一概将其“奇文共欣赏”,鼓励他们大胆、自由发表看法。通过搭建这样的展示区,同学们经常交流、讨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成果,学习的内容再也不是简单的书本,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

2.安排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把书教“活”,多组织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设计一个“小课题”,让他们自己探索,在摸索中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不断提高思维能力,锻炼团队合作能力。每个有效的活动,都是语文教学的活力体现。比如,举办诗词大赛、故事达人秀、猜成语竞赛、读书交流会等。又如,学习了《蟋蟀》一文后,我抛出问题:法布尔为何能将蟋蟀的生活写得那么详细?我们能不能做到?我指导学生按兴趣爱好分组,小组内立刻忙活了起来:有的自告奋勇观察蚱蜢,有的设计观察表格和日志格式……一次次的活动,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东西用到了现实生活中,既得到了展示和锻炼,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而言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无处不在用语文。学生的生活经历就是他们随时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妨回头看看教育先贤陶行知先生的理念,让学生的眼睛不再局限于课本;解放他们的思想,不再割裂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的问题,让语文课堂开放、大气起来,充分展现语文的魅力。

猜你喜欢
陶行知书籍读书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陶行知教育名录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我们一起读书吧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