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2-01-01 16:13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南通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张艳
区域治理 2021年52期
关键词:高新区产业链园区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南通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张艳

产业园区作为工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资源能源集中消耗和污染物集中排放的区域,实现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带动区域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园区循环化改造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高资源产出水平、优化园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产业集聚,可实现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实现公共服务平台的互惠互利,同时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园区经济发展内在质量。通过循环化改造,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有效改善园区环境质量,从而实现园区的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

一、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现状及问题

(一)循环化改造理论认知程度不足

从生态工业园创建、低碳产业园区创建到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等的创建,我国已经在园区层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可持续发展改造工作,园区循环化改造是指根据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要求等将传统工业园区改造成生态园区[1]。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园区如何统筹发展、提高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理论认知程度还需要加强。

(二)循环化产业链构建和延伸困难

循环化产业链即在园区不同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通过副产品、能量、废水以及固废等的梯级利用,来形成生态工业链,在实际改造过程中,由于企业之间产品及产生的废物差别较大,企业之间对废物量也不够了解,不能很好地进行循环化的改造控制,反而会增加园区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如何合理延伸产业链,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闭路循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

(三)循环化改造评价体系难以统一

循环化改造涉及的产业较多、范围较广,全国各个园区自身条件千差万别,因此难以制定统一的改造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循环化改造的评价和管理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对资源产出率、可再生能源使用率等循环经济的关键指标无法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园区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产业园区智能化管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园区管理暂时无法全部实现远程操控,入园企业不能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信息。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下,园区需要加快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步伐,通过打造大型数据中心平台和智能手机终端软件,实现园区大数据整合和信息即时传递,从而推进园区智能化发展,打造智能、智慧园区。

二、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实践

(一)园区简介

江苏省某高新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区,自2004年成立以来,多家企业总部先后入驻,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创新资源高度集聚,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高新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发展目标为围绕“创新生态宜居”的空间战略布局,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道路,聚焦生态禀赋优势,推动科技创业创新,集聚高端人才和发展新兴产业,建成设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配套、产学研相结合,全国一流的软件研发基地和知识经济对外窗口,建设城市科技生态宜居新空间。近年来,高新区紧抓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战略机遇,始终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提档升级的主攻方向,通过突出“科技”“创新”关键要素,聚焦软件信息、医药健康两大主导板块,依托骨干企业群,在软件研发、电子商务、数字文化、物联网、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全面发力,已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医药健康和科技服务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和人才汇集、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高新技术园区,成为全区乃至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高新区循环经济发展虽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园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未能将产业、功能等进行有机协调与对接,制约了整体功能的发挥。原辅材料方面,现有企业所需原辅材料来自园外,其产品大都输送至园外,未形成区内良好的上下游依托关系,未形成园区内的闭合循环。末端处置方面,区内固体废弃物基本采用委外处理的方式处置,园区内部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程度有待提升,企业间的产业协调和生态产业链衔接不够,生态链的生态位有待培育。同时,区内各企业发展水平不一,各自的优势未能实现有效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此外,园区目前尚未建立循环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导致信息共享和利用渠道不畅通,无法及时为企业提供循环经济相关的政策法规咨询,企业物质流分析服务以及循环经济产品或技术信息服务等相关的配套服务,园区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资源共享等与园区的循环化运行存在脱节现象。

(二)园区循环化改造总体思路

立足园区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综合分析园区主导产业链和物质流,对园区循环化改造进行总体构架设计,在园区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循环链接、资源综合利用、公共设施改造升级、环境保护和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实施循环化改造[3]。发挥产业集聚优势,重点推进产业强链、补链等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内共享共用基础设施体系和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不同行业的企业以能量流、物质流为媒介进行链接共生,打通园区内生态产业链和物质循环链,促进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推动园区调整优化[4]。

(三)园区循环化改造主要特色

顺应区位特点,合理规避产业经济发展的约束。高新区地处主城临境地区,处于生态红线和学生密集的敏感地段,在生态环境条件制约下,高新区顺应区位特点,合理规避高污染产业,引导现状与规划主导产业向低碳循环生产方式发展,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医药健康和科技服务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当前区内软件信息产业在生产者、渠道商及消费者的需求基础上,通过产品及应用软件的开发,已基本具有循环产业链雏形且产业链总体已处于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链上游中的研发和设计阶段,因此,在本轮循环化改造中,总体延伸拓展方向将主要为聚力于研发产品与市场多元化结合的成果研发以及提升园内企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能力,通过企业引育并举,促进企业集群;突出融合,促进工业软件应用和产业化以及行业应用生产服务化平台化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聚整合资源,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使得区内现有产业链不断延长,从而更广泛地辐射下游产业。此外,为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全省知名的医药健康产业示范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医药健康业产值的突破,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加速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与医药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健全服务平台,提升自主研发水平,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高附加值的特色优势产品,加强与区外医药企业的共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医药服务业综合平台,并利用物流,使产业链延伸辐射至区外下游销售、制造等产业。

以科技创新为取向,培育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集聚优势。高新区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借助邻近大学城的区位优势,与多所高效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做大、做强的主要路径,多方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长三角特色创新文化策源地”“江苏省智慧生态发展样板区”。围绕信息技术、医药研发、金融商务、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主要针对大数据技术成果、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及科技技术创新孵化等方面进行拓展衍生,此外,充分园区基础,结合政策要求,与相似结构的科技产业园间加强合作联系,通过招商、统计、技术合作、商贸互通等,充分发挥各园的禀赋资源与产业技术优势,着力打造科技服务及创新孵化产业。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引导产业循环发展。目前高新区入驻的企业多为科技研发为主,企业占地面积小、产出率高,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及企业间循环经济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出率,通过产业集聚促进循环发展,实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与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方式。

把握企业或产品生命周期特点,实现产业链延伸的普惠效应。除延伸高新区内部的循环产业链以外,园区应抓住邻近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机遇,积极与邻近园区构建循环产业和产品链,主要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和科技服务业为主发展循环产业链。

(四)园区循环化总体改造方案

按照国家、省、市循环化改造相关文件要求,坚持 “整体推进、高端引领、市场驱动、协同发展”原则,构建以信息流为主、物质流为辅的产业共生体系,着力提升高新区核心区辐射带动功能,打造科技总部集聚高地。

在园区内部构建以信息流为主的产业共生关系,内外耦合构建以物质流、能量流为主的区域生态产业链。在企业层面,推进生态设计,积极开展绿色采购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园区层面,共建共享先进环境理念,切实做好环境管理,全方位建设生态基础设施;在社会层面依托园区企业建立环境管理辐射体制,提高社会区域内联动企业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利用程度及生态效率,推进社会区域内低碳发展。立足当前高新区产业发展坚实的产业基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瞄准前沿发展方向,引进和培育并举,着力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优化高新区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一引擎一战略” 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化应用进程,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实现软件信息产业“大”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优”发展,打造高新区成为以绿色循环为特色,以软件和信息服务、医药健康和科技服务为主导,以智慧创新为发展主题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三、园区循环化改造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一)企业摸底调查和发展现状分析

在进行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编制之前,要先对园区内主要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把握各企业的发展现状。

主要解决措施如下:(1)园区管理部门现场调研。通过搜集资料和前期沟通等方式调研园区循环化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现存问题以及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2)园区内企业现场调研。采用实地与企业对接、资料收集的方式,尽量全面了解企业的类型、主要产业发展方向、污染物排放现状、主要原料、产品和废弃物等。根据调研结果初步确定各企业在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链构建中的位置和作用,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方案。

(二)循环化产业链构建

循环化产业链构建是园区循环化改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高新区以信息技术产业和医药产业为主,无生产性企业,在构建循环化产业链时不能照搬工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思路,主要解决措施如下:(1)从商业循环的角度构建循环产业链。高新区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仅从污染物循环角度难以将所有企业涵盖到一个物质流,因此考虑从商业循环的角度进行循环化改造,不同信息企业、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技术产品、服务等构建商业服务产业链。(2)从园区内循环和园区外循环两个角度构建循环产业链。在没有制造业的情况下,高新区难以形成园区内部的物质循环链,园区应积极与邻近园区构成循环产业和产品链。

四、循环化改造经验总结

(一)基于园区现状设定目标

按照国家和地方关于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具体要求,依托园区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园区规划制定的总体目标,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从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和其他等五方面设置循环化改造指标,改造指标要有可行性,才能真正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

(二)挖掘并大力发展园区特色产业

每个园区都根据当地产业规划形成自身特色产业,要充分挖掘本园区的特色产业并作为循环化改造的主要突破口。以主导产业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园区企业内部、企业之间构建循环产业链,同时可向园区外延伸,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

(三)构建产业链时充分考虑与周边园区的联动性

园区应积极与邻近园区联系,与邻近园区构建循环产业和产品链,围绕产业链延伸进行科学统一的规划,使园区产业链互补,同时共享物流运输,助力园区原材料供应和产品运输,共享通信系统,助力获取更多基础网络资源,为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搭建提供载体。

猜你喜欢
高新区产业链园区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遂宁高新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