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CO2排放量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抵消CO2和温室气体排放量 2020年—2021年“双碳”科研 全国盛开

2022-01-01 16:28编辑王懿霖
求贤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双碳碳达峰研究院

编辑/王懿霖

碳达峰是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组织或个人测算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于是,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行动起来,成立与碳中和相关的科研机构。

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

成立时间:2020年12月11日

简介:全球首个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机构,是由东南大学和南京市政府、南京江北新区、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最新部署和要求,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期待以碳研院为重要载体,南京市和东南大学以及相关行业产业能加强协同合作,推进校地融合创新,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为东南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为助推南京“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增添新动能,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东大智慧和东大力量!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

成立时间:2020年12月24日

简介:作为全国第一家从事碳中和基础研究的机构,中心将全力推进碳排放的科学研究,预估2030年和2060年的全球及我国碳收支特征,研究规划碳中和最优路径的方法论,评估可能生态工程方案和转换能源结构的科学途径,为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中科院院士、大气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吴国雄:“碳中和”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要求实现人为源排放和人为汇清除相互抵消,研究涉及大气、海洋、陆地、生态等多个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项目,意义重大。碳中和研究中心的成立十分必要,希望中心在相关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打下扎实的科学基础。

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

成立时间:2020年12月31日

简介:中心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愿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部署,助力国家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心建设主要围绕碳中和的机理研究、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展开,着力在碳化合物的化学表征及惰性机理、海洋碳汇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等10 个方向开展研究。

厦门大学校长张荣:海洋碳汇是应对温室效应气体剧增和减缓气候效应的重要手段,相关研究是厦门大学的优势研究方向。海洋储碳新机制“微型生物碳泵”理论由厦门大学科学家提出,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关注,引领了新的研究方向,衍生出一系列海洋碳汇技术。厦门大学将汇聚全校优势资源,把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打造成在国际上具有引领性的创新研究中心和海洋碳汇科学领域的人才高地,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以及碳中和愿景贡献厦大力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

山西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院

成立时间:2021年3月11日

简介:研究院由山西春汾科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清控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未来蓝天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设立,依托清华大学及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科技、人才资源,以生物质高效清洁利用、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太阳能、风能、工业节能、储能、综合能源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开发、成果产业化,以及绿色金融在碳达峰、碳中和产业中的作用为主要研究方向。

山西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院院长张静:山西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院将充分发挥行业内头部企业的资源和平台优势,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为首席科学家,着力组建一个国内一流的学术专家和运营管理的团队,深度促进能源、信息、智能制造、金融等多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先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模式,通过碳基金、绿色贷款等多种金融手段,培育现代低碳经济,助力研究院的低碳产业研究成果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实现转化,推动山西省能源革命全面转型升级,为中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山西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

成立时间:2021年5月22日成立

简介:研究院定位于碳中和高端智库和碳中和技术促进,对内积极推动能源、环境、信息、管理和金融等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外广泛开展与政府、企业和国际各方的协同合作,实现基于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和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旨在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和决策支撑。碳中和发展研究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突出的跨学科优势、雄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合作经验,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服务于中国以及全球碳中和的能力,力争成为国内权威高端碳中和智库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中和研究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对于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上海交大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积极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学校将以研究院成立为契机,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持续推进能源科技创新,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专业支撑和技术储备。

福建师范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成立时间:2021年7月9日

简介:研究院面向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深度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以期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和基于技术变革的增汇目标,是全省首家碳中和研究院,主要开展碳中和基础理论、减排增汇技术、清洁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法规、碳核算、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构建等综合研究,为国家、福建省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咨询,为企业提供绿色转型解决方案,为福建省的碳中和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福建师范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陈镜明院士:福建师范大学在森林碳汇、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节能减碳、碳交易、碳中和政策与法律等方面已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同时拥有与碳中和研究相关的国家野外站、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为服务国家碳中和战略,福建师范大学发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优势,整合校内相关研究力量,组建了碳中和研究院。新成立的福建师范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按研究方向设气候变化与陆地碳汇、清洁能源和节能减碳、节材增效与固废资源化、碳汇计量与碳排放核查、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与法律等5 个研究中心。

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成立时间:2021年7月12日

简介:是我国能源、地矿类高校中第一个成立的碳中和研究院。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双一流”能源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率先开展“双碳”行动,依托学校的化学化工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新能源与新材料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光伏产业研究院、天然气现代产业学院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跨学科联合,举全校之力,在能源碳中和领域形成战略性、前沿性、稀缺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助推成都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中和科技创新中心,为我国能源革命助力。

西南石油大学校长赵金洲:为加快推进研究项目落地、助力产业发展,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积极主动作为,作为主力军参与碳中和天府永兴实验室筹建工作。同时,碳中和研究院还联合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四川省能投集团,在天府科学城共建天府新能源研究院,从产业需求出发,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开展新能源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学校的碳中和行动和天府永兴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成立时间:2021年9月22日

简介: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是清华大学在110 周年校庆后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主动抓住工科战略转型重大机遇的积极作为,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贯彻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发挥一流大学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创新引领作用的责任担当,也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的重要举措。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希望碳中和研究院紧紧围绕“双碳”目标,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服务碳中和主战场与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整合相关学科优势和特色,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多院系、多学科联合创新,实现原始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协同打造低碳、零碳、负碳等颠覆性的共性核心技术,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推动碳中和相关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力争成为一个有清华特色、服务国家“双碳”目标、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猜你喜欢
双碳碳达峰研究院
碳中和·碳达峰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