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析

2022-01-01 17:43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党许煜华
区域治理 2021年28期
关键词:乡土村民文化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干)校 许煜华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实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乡村文化振兴是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更是关系现代化强国实现的重要方面。

一、新发展阶段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大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显然,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所在。乡村文化既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向度,也是乡村振兴实现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认清新形势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大意义,对探析其实现路径十分必要。

(一)乡村文化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精神基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庄严宣告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在抓物质文明的时候也要重视精神文明。而强调乡村文化振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强调要在乡村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诸如勤劳致富等良好的社会风尚,激发广大村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继续保持奋斗精神。因此,乡村文化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精神基础。

(二)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精神基础,而且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助力。村民是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可以说,村民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能否实现,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否如期实现。作为新时代农村主体的村民,其最基本层面的物质需求已然得到满足,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人类精神需求的体现。村民一定是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关心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才会尽己所能助力乡村建设与振兴。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要提高乡村的文明程度,也就是要满足村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要加强村民诸如劳动素养、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这也是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历经历史沉淀下来的具有中国风格、蕴含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气派的文化形态。今天谈文化自信,自信的重要一维就是因为我们有源源不断的中华文明。谈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不得不说乡村社会蕴含的丰富的诸如古村落建筑、文物古迹、传统民俗、农耕遗址、剪纸等宝贵的乡村文化资源、遗产和手工艺。这些是乡村亮丽的“名片”。而振兴乡村文化,意味着要保护好这些宝贵丰富的资源,传承好优良的传统,学习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贵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遗产和手工艺在新发展阶段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一定层面来理解,振兴乡村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能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新发展阶段振兴乡村文化的现实困境

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虽意义重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城镇化的加速,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强,乡村文化生存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冲淡了乡村文化情感,这些都是振兴乡村文化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两化”冲击乡村文化生存环境

随着乡村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加速和信息化的发展这“两化”使得乡村文化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城镇化的推进中,流动和留守是其重要的标志,当然乡村的空心化也在所难免。大量的人口流入城镇,乡村人口稀少,有的乡村甚至正在慢慢消失。乡村的空心化导致文化载体空心化。乡村的消失不仅仅是从地理学上或是社会空间意义上的消失,更重要的是在以村庄为物质载体基础上所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消失,作为村民精神家园的文化语境和场域的消失。载体、场域面临消失的风险,也在加大振兴乡村文化的难度。

在信息化发展中,文化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也在冲击乡村文化的生存环境。“到2020年12月,我国乡村地区网民数量为3.0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9%。”[1]通过网络和手机,村民能更便捷迅速地了解到文化信息,更容易地感受到现代文明,更直观地触摸到城市文化。借助现代技术,大量的现代信息进入村民的精神世界。以电视、电影及网络为代表的传播媒介对城市文化广泛地宣传,导致对乡村文化的冷落和边缘化,这也意味着抢占乡村文化传播的场域,抢占乡村文化的话语权。

(二)乡村文化生存环境冲淡文化情感

无论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还是信息化的发展中,在乡村这片土地上,都面临着现代与传统的较量。在这较量的过程中,现代文明或多或少会影响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知与态度。

城镇化过程中,背井离乡是村民的常态,离乡意味着离土。而乡村文化的特质在于其文化之根牢牢地扎根于乡土,失去乡土气息,便失去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韵味。过去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建构在土地之上,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随着离乡、离土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常态,以及土地流转的自由进行,土地不再是村民唯一的生产资料和经济来源。村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由紧密变得松动,依附于土地而形成的乡土情结日益淡化,构建在土地上的文化形式和内容不再成为村民的情感和精神寄托。

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在给村民提供丰富文化大餐、拓宽视野、带来感官上的震撼的同时,更使村民文化情感和心理受到冲击与挑战。特别是在庞杂、跨越时空边界的网络文化场域内,村民极容易受到不良的错误的文化信息影响和左右,造成其在文化认识、观念上的判断偏差与错误。当大量的现代文化通过现代媒介充斥着乡村社会时,带来的结果就是村民对自我文化的否定。这种否定表面上表现为对文化形式和内容的排斥,对乡土情怀的割裂与淡化,但其深层次上是对乡村文化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与观念的否定。村民的乡土文化情感被冲淡,这是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另一困境。

(三)乡土情感淡化导致振兴主体流失

城镇化导致的农村空心化以及在大时代背景下乡村环境发生的变化所导致的乡土情感淡化进而使得乡村文化振兴主体流失,这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又一现实困境。流动在改变村民生活方式的同时,使流向城市的村民,在面对与乡村文化迥异的文化语境与场域时,内心展现出对乡村文化的否定与远离,对现代、开放、活力的城市文化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村民流动动摇和改变了乡村文化存在与建设的主体根基,特别是一些接受过教育、有思想、有抱负的青年人离开乡村,抽离了乡村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主体的流失与缺失使乡村公共文化活动难以组织开展,公共文化空间日益萎缩,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村民流动也导致了乡村文化建设精英的流失,文化建设精英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其流失造成了乡村文化引领者的空缺,使乡村文化失去了发展与传承的方向,甚至使乡村文化失去了特质,变得粗俗、媚俗、低俗。失去强有力的主体支撑和保障,乡村文化未来之路变得困难、艰辛。

三、新发展阶段振兴乡村文化的实现路径

乡村文化振兴不是通过一句口号、一个标语就能实现的,这需要在结合时代特征,紧密联系农村工作实际,增强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打造人才队伍来推动实现。

(一)利用新媒体技术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现代元素

传统的未必优秀的,现代的未必都是糟粕。两者都有优缺点,只有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真正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数字化发展”已写入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可以说,以数字化赋能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可以依托新技术与新媒体,将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既能让村民不丢弃优秀的乡土文化,又能做到与时俱进;既能在感官上受到震撼,又能弘扬乡土文化主旋律。这就需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现代元素。

(二)以构建乡村文化产业体系留住振兴人才力量

当下,乡村文化正经历着现代化思潮的巨大冲击。如何使村民从文化转型的阵痛中走出,重新唤起村民的乡村文化意识和情感,推动优秀的乡村文化回归,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开放、多元、现代的文化环境下,村民以何种姿态和方式面对异质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决定着乡村文化的未来走向和前途。能否对乡村文化形成坚定的自信,不仅是关乎村民心中的乡愁何处安放的情感问题,更关乎乡村文化的兴衰。

推动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振兴,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打造一支展现新时代精神面貌的专业人才队伍。乡村建设是“农民的自身价值、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2]广大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人,顺其自然地成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要留住振兴人才队伍,就必须要通过构建乡村文化产业体系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可以利用乡土地域特色通过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对传统工艺品宣传推广等方式实现乡土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这既传承好了优秀的乡土文化资源,又留住了振兴人才力量,让乡村文化振兴有了主体支撑。

(三)以开展丰富文化活动增强乡村文化认同

增强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是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可以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活动激发满足其精神文化需要。如:通过腰鼓队、歌舞队、书画社、戏曲社、手工技艺社等文化自治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以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开展一些农民所喜欢、所需要,贴近生产生活,反映新时代乡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精神风貌的公共文化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农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向农民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有效地遏制不良文化在乡村社会的传播。

猜你喜欢
乡土村民文化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