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海南为例

2022-01-01 20:17张义红
科学咨询 2021年41期
关键词:语种海南一带

张义红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

截至2020年5月,我国政府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可见“一带一路”倡议“朋友圈”之广,取得的成绩之显著。海南是“一带一路”南线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倡议为海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语言互通才谈得上合作往来[1],语言互通是实现“一带一路”“五通”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环境比较复杂,以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培训为主的培养模式和以英语为主的单一语种人才培养模式不足以全面服务于“一带一路”。因此,如何改革小语种人才现有培养模式,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小语种人才,使之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服务,值得教育部门、高校和教师思考和研究。

一、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英语是全世界最广泛使用的通用语种,社会上普遍存在把“外语”等同于“英语”的现象。从广义上说,“小语种”是指除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而我国大学里也习惯性地将英语以外的语言称为“小语种”[2]。海南省在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长期偏重英语人才培养,忽视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因而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储备起步相对比较晚,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小语种人才储备和小语种相关语言服务存在比较大的缺口,难达到“一带一路”对小语种人才的要求。近年来,海南不断参与“一带一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贸易、旅游和农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金融、旅游、教育、文化交流和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随着“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对小语种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

(一)现有语种分布

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储备已经起步,省内各高校开设的小语种专业和课程已经达到一定的数量。截至2020年9月,海南21所高等院校中有8所院校开设小语种专业或课程。其中最突出的是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该校开设的小语种数量最多,达16种,且各门小语种都是以专业的形式开设。小语种数量排在第二位的是海南师范大学,开设的小语种数量为8种,其中日语以专业的形式开设,其他小语种课程为公共必修课。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开有3个小语种,其中俄语和泰语以专业的形式开设,日语开设公共课。此外,海南大学开设有日语和俄语专业。

(二)现有培养模式

海南目前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模式,主要采用“小语种+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以学习语法知识等纯粹的语言知识为主,学习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学、文化和语言学等方向的课程为辅,兼学商务、经贸和旅游等方向的语言课程。该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能够掌握一定水平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但是只能掌握商务、经贸和旅游等领域浅显的专业知识,因而难以胜任这些领域专业性强的工作。另外,海南现有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双学位”模式。在该模式下,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可以申请修读第二专业的课程,修完小语种专业和第二专业规定的学分,可同时取得两个专业的学位。“双学位”模式听起来不错,但是由于培养时间比较有限,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学生掌握的主要是小语种语言技能,第二专业知识学得太浅。海南目前实行的这两种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共同特点和短板:重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培训,把考取四级证书和八级证书当成学习的首要目标,专业知识教学缺失或被忽视,学生大都只能掌握语言技能,掌握的专业知识非常有限,且很难用小语种就专业知识进行沟通,所以人才培养效果不佳。

三、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储备起步虽然比其他省晚,但这是劣势,同时也是优势。因为海南在小语种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吸取省外高校小语种人才的培养经验,少走弯路。另外,英语作为开课学校最多的外语语种,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对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和参考价值。但是,小语种人才培养可以吸取英语人才培养的教训,而大可不必照搬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而应遵循小语种自身规律,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做出小语种人才培养的特色,培养“一带一路”真正需要的人才。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应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小语种人才,笔者建议增加“中文A小语种S专业”的培养模式,其中A表示and,意思是“和”,S表示study,意思是“学习”。在“中文A小语种S专业”模式下,小语种不是专业,而只是一种工具,学生只用大学一年级的时间集中学习小语种语言技能,在二、三、四年级阶段同时使用中文编写的教材和小语种编写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教材学习机械工程、经济、金融、法律或管理等专业,在高年级阶段到目标语国家学习对应专业一年。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一)培养目标

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语言技能的培训固然重要,但是高校不能把语言技能当成最重要的目标。“中文A小语种S专业”模式的目标是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该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并且精通小语种,通晓目标语国家文化,具备极强的沟通中外文化的能力,且能用小语种就专业知识与外国专业人士进行无障碍沟通。如果政府和企业需要就法律、金融等问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企业进行谈判,小语种人才要能利用自身法律、金融等专业的知识,使用中文和小语种帮助双方实现快速有效的沟通。

(二)课程体系

高校在大学一年级阶段集中开设小语种语言课程,比如为德语学习者开设“基础德语”“中级德语”“高级德语”“德语语法”“德语阅读”“德语口语”和“德语听力”等语言课程,为越南语学习者开设“基础越南语”“中级越南语”和“高级越南语”等语言课程,为泰语学习者开设“基础泰语”“中级泰语”和“高级泰语”等语言课程,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小语种语法知识,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高校同时开设思政教育、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社会科学、艺术欣赏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培养其人文素养,涵养其人文气质。学生在二、三、四年级阶段用中文和小语种学习非外语专业课程,比如法学专业学生学习“知识产权法”和“国际法”等专业课程,金融专业学生学习“国际金融学”和“金融市场学”等专业课程。海南省内各高校结合本校的师资力量和专业优势合理开设专业,各个高校开设不同的专业,相互之间不形成不良竞争。此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考虑海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点合作的行业以及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优势行业,设置与这些行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方能为“一带一路”做更大的贡献。比如高校引导马来语学习者、泰语学习者和缅甸语学习者学习橡胶种植加工技术等农业方面的专业,学生学成之后能进一步促进海南与东南亚国家在热带农业技术上的深度交流合作。再比如高校引导德语学习者学习与汽车技术相关的专业,促进海南本土的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汽车制造强国德国的品牌汽车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此外,高校引导阿拉伯语学习者学习旅游相关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业从业人才,吸引阿联酋、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富裕国家的游客,为他们来海南度假消费扫除语言障碍,能促进海南旅游业升级发展。

(三)教学方法

第一,高校教师从学生入学开始实行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运用学习通和智慧树等平台加强在线教学,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在课外经常学习国内外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慕课课程,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专业的慕课课程。第二,小语种教师定期到省外知名高校参加教学培训,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向同行学习优秀教学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委派小语种教师到目标语国家的学校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学成回国的教师将先进教学方法分享给其他教师。

(四)考核方式

高校进一步对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进行深化改革,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减少闭卷笔试科目数量,适当增加开卷考试科目数量,鼓励实行学期论文、设计和报告等考核方式,或几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此外,高校对学生考取小语种等级考试证书不做硬性规定,不规定小语种等级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挂钩。

(五)实习创新

高校创新实习方式,拓宽实习渠道,一方面加强与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安排学生到对口行业实习,另一方面打造海外实习模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赴目标语国家到其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三个月。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能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目标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沟通中外文化的能力。

(六)政策保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较多,如果大学新生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没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会误以为学习某些小国家的语言不利于就业。因此,在新生入校时,高校应向他们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带来的就业机遇,帮助他们消除误解和顾虑。教育部门可出台学费减免政策,鼓励部分大学生学习偏门小语种。此外,由政府和教育部门牵头,高校与目标语国家就交换学习和海外实习等工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小语种学生在高年级阶段能有机会到目标语国家学习对应专业一年,并且在相关行业实习三个月。此外,高校人事部门可放宽人才引进相关政策,不再“一刀切”地要求教师语言专业出身,应引进经济、金融、法律和管理等专业出身且通晓小语种的教师,且适当引进非语言专业出身的优秀外籍教师。

四、结束语

总之,海南高校改革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试行“中文A小语种S专业”培养模式,使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与“一带一路”更好地对接,培养精通专业知识、通晓小语种且能用小语种沟通专业知识的高质量人才,切实为“一带一路”做好高水平语言服务,助力海南深度参与“一带一路”,能为海南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中文A小语种S专业”培养模式对其他省培养小语种人才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语种海南一带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