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中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2-01-01 09:24骆金鸿周思思
经济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维度教学内容

●骆金鸿 周思思

从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热度更多的重心是在学校和教师层面的研究,而真正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大学课堂学生课程思政的诉求问题;分析大学课堂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影响要素问题的研究甚少。课堂是思政教育“主渠道”,学生作为课程思政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的课程思政感知度直接决定其价值理念和言行举止,也是检验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成效的关键,因此,从学生视角出发,探讨影响高效课堂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的相关因素,对于全国大学课堂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2]。

一、大学课堂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现状分析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五个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围绕“政治素养、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5个维度设计了测量学生感知度现状的15个调查题项,为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课堂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相关因素问题,设计了包括学生、教师两个维度上的23个调查题项。其中测量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的15个题项和测量影响学生课程思政相应因素中的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技能、教师教学规范与态度状况、教师教学内容的19个题项,均按照李克特5点量表进行赋值。

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学校的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开设课程为基础,以在校生为调研对象,开展课堂教学环节思政感知度问卷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521份。采用SPSS对调研问卷的量表题项进行信效度分析得知,研究数据信度系数值为0.956,大于0.9,分析项的CITC值均大于0.4,综合说明数据信度质量高;KMO值为0.936,KMO值大于0.8,说明研究数据效度很好。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目前大学课堂学生课程思政整体感知度为3.992,政治素养感知度均值为3.927;家国情怀感知度均值为4.078;文化素养感知度均值为3.963;宪法法治意识感知度均值为3.988;道德修养感知度均值为4.005。

根据调研结果,说明目前大学课堂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成效明显。其中家国情怀维度的感知度最高,学生对从课堂中获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等很认可,政治素养维度的感知度最弱,学生从课堂上获得最新的与专业有关的时事信息方面的认可不高。同时可以看到文化素养维度的标准差最大,说明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专业自豪感、新想法、新方案、新设计的激发度、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存在较大差异。

二、大学课堂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关系,教学效果由教师和学生两个关键因素决定,因此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来分析影响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的主要因素[3]。

(一)学生学习行为对其课程思政感知度的影响

学生学习行为通常表现为课程学习目标,学习控制能力,学习共享性,课程学习成就感四个方面,利用Kendalls相关分析,研究学生课程思政整体感知度和五个维度的感知度:(1)政治素养感知度;(2)家国情怀感知度;(3)文化素养感知度;(4)宪法法治意识感知度;(5)道德修养感知度。分别和学生课程学习目标、学习控制能力、学习共享性、课程学习成就感4项之间的相关关系,具体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学习行为对其课程思政感知度的相关分析

从表1分析得知,整体感知与课程学习目标、学习控制能力、学习共享性、课程学习成就感4项之间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405,0.356,0.376,0.454,并且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意味着整体感知与课程学习目标,学习控制能力,学习共享性,课程学习成就感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表明学生学习目标越明确、学习控制能力越强、学习共享性越高、课程学习成就感越大,学生的课程思政感知度将越高。其中课程学习成就感对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的关联度明显高于其他相关学习行为状况,并且不同感知维度与各学习行为状况的相关度存在差异性,但课程学习成就感与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所有维度的关联度都最高。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显示,学生课程学习成就感变量对其课堂思政感知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他3个方面的影响则不显著。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较高的成就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产生从课程中获取相关新知识的认知兴趣和动机。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大学生课程学习获得的成就感亟待提升,甚至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从课程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都不高,其中1.15%学生表示完全没什么成就感,5.57%学生表示获得的成就感不强,48.74%学生表示获得的成就感一般。这种整体较低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成功心理需求的满足度直接导致其学习兴趣低落,从而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及其所蕴含的系列价值理念的感知和理解。

表2 学生学习行为对其课程思政感知度的线性回归分析(n=521)

(二)教师教学状态对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的影响,

教师教学状态具体体现在教师教学技能,教师教学规范与态度,教师教学内容几个方面。从Kendalls相关分析得知(见表3),整体感知与教师教学技能,教师教学规范与态度状况,教师教学内容3项之间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666,0.717,0.756,并且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意味着整体感知与教师教学技能,教师教学规范与态度状况,教师教学内容3项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表明教师的教学技能越高、教学的规范与态度越好,教学内容越丰富,学生的课程思政感知度也越高。同时从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规范与态度和教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程思政感知度相关系数大于教师教学技能。为排除教师教学态度量题中可能存在的共线性问题,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的影响关系。回归分析显示,教师教学规范与态度,教学内容会对学生课程思政整体感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而教师的教学技能并不会对整体感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表3 教师教学状态对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的相关分析(n=521)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对大学课堂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规范与态度、教学内容总体评价处于中上,平均分分别达到3.77、3.93、3.87,相对认可度较低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技能、给与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及课堂中的鼓励和赞美等。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结果显示,学生课程思政整体感知度为3.992,说明目前大学课堂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成效明显。其中家国情怀维度的感知度最高,而政治素养维度的感知度最低。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看,学生课程学习成就感和教师的教学规范与态度、教学内容与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关。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课程思政感知度。

第一,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成就感。

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不同与以往,所谓的大学教育是精英层教育的价值导向不复存在,到处都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生收入还没有农民工高等社会舆论充斥着大部分大学生价值所谓,使得他们对大学的学习本身就没有期待,所以更谈不上成就感。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层面的正确引导,上好大学的第一堂课,让同学们对大学生活有美好期待。

第二,构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话语权,鼓励同学们敢于对老师讲授的知识提出质疑,要多以欣赏、赞美的声音对同学们的每次进步给与肯定,批评学生的过程中要能控制个人情绪,分阶段开展学情调查,用心去了解每一位同学,构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等。

第三,设计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的教学内容。

教师是搭建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桥梁,这个桥梁的宽度与广度,直接决定学生的价值意识的高度与深度。教师在专业知识讲授中要信息量大,能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要让同学们养成读名著、学名人,拓宽同学们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提升同学们的思想涵养和精神品位。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维度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