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困扰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2-01-08 01:49张蕊段晶晶张利利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阶梯式条目依从性

张蕊 段晶晶 张利利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济南 250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而引起,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常并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症状〔1〕。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报道〔2〕,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约1100万,AMI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通过及时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改善缺血区供血,对挽救AMI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作用〔3〕。但由于术后再狭窄及并发症的存在,AMI患者PCI术后的康复过程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患者易出现急躁情绪、依从性不佳等情况,采取屈服的应对方式,不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心身康复〔4〕。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实施阶梯式护理模式观察其对AMI患者PCI术后心理困扰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0月期间于该院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②确诊为AMI,在该院行首次PCI术后的患者;③有良好的理解能力,能进行有效沟通;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需特殊处理,或术后1个月内再次入院者;②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衰竭等危重病症;③既往精神疾病史,或有沟通理解能力障碍者;④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不配合或配合条件不足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8岁,平均(58.43±8.24)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4例,下壁梗死11例,后下壁梗死7例,侧壁梗死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14例;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糖尿病17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8~77岁,平均(57.97±9.25)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2例,下壁梗死9例,后下壁梗死8例,侧壁梗死1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11例;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糖尿病18例。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文化程度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术前准备、PCI术后和AMI常规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的重要性,通过集体授课、个体化干预等方式提高患者认知,强化心理指导,并嘱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观察组采用阶梯式护理模式干预:①AMI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发病时患者常伴濒死感和恐惧感,术前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案,评价患者心理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支持性心理护理。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择期行PCI术。②术后1~2 d,患者意识清楚一直处于绝对卧床状态,病情恢复缓慢,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针对性沟通,列举成功案例积极鼓励,耐心抚慰患者情绪,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担忧,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抑郁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提供饮食指导,嘱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度、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术后消化系统障碍。③术后3~8 d,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包括肢体主动伸屈训练、下床活动步行、上下楼梯训练等,覆盖患者从卧床休息至下床活动的整个过程,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基本生活自理活动,适应家庭生活,从而提高患者自信心。④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的坏处,PCI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常见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并提醒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态,分数越高,提示焦虑、抑郁负性心理症状越严重。②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价应对方式,包括面对、回避及屈服三个因素,评分越高,提示应对方式越趋于这个因素。③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价治疗前后的依从性,包括合理饮食、定期运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项目。④采用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评价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活动(12个条目)、安全性(9个条目)、情绪反应(4个条目)、依赖性(3个条目)、饮食(3个条目)、担心用药(2个条目)及药物不良反应(2个条目)7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制(0~4分),总分14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低。⑤记录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MCMQ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MCMQ各因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CMQ各因素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依从性比较〔n(%)〕

2.4 两组患者MIDAS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MIDAS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IDAS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IDAS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AMI是因长期严重心肌缺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PCI已成为AMI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可尽早实现梗死血管再灌注,恢复濒死心肌正常功能,减少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5-6〕。但由于AMI患者多为急诊入院监护治疗行急诊PCI手术,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常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感,担心疾病对家庭和工作造成影响。黄曾艳等〔7-8〕多项研究均发现,AM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而这些负面心理又可能导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抑郁与AMI密切相关,其主要机制为抑郁可导致血小板聚集,并改变血管内皮病理样改变,使血压和血脂水平升高,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甚至AMI;AMI患者PCI术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上调,促进细胞间黏附因子、γ干扰素、E选择素等细胞因子大量分泌,导致炎症反应损伤,进而诱发抑郁症状〔9-10〕。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密切关注AMI患者PCI术后的心理变化,研究证实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1-12〕。

阶梯式护理模式是现代医学多种急救护理措施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积极救治,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预防病情复发,改善患者预后〔13-14〕。本研究以阶梯式方法将AMI患者PCI术后康复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获得患者理解和支持,便于后续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第2阶段为术后卧床期间的静养,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惑,提供饮食指导;第3阶段为术后功能锻炼,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锻炼指导,避免急进式或退缩式锻炼,护理人员可借助演示手册、演示视频、真人示范等多种视觉强化干预,降低动作难度,提高患者坚持功能锻炼的信心,使患者始终处于阶梯式功能锻炼的上升通道;第4阶段是出院指导,AMI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服药,可能产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压力,自我管理行为和依从性不高,而通过出院前健康教育强化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希望水平,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了阶梯式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心理困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对各种应激事件的应对行为和认识活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缓解应激时间带来的压力,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加重应激和负性心理的产生。已有研究〔15〕证实,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依从性和MIDAS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阶梯式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应对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还需后续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阶梯式护理模式对AMI患者PCI术后心理困扰和应对方式的改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阶梯式条目依从性
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谈阶梯式朗读教学——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