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堂教学的实践响应

2022-01-08 10:56向小琴何博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初中课堂双减政策

向小琴 何博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践推进要求初中课堂教学变革,因而我们亟须厘清“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堂变革的基本指向、立场边界和教师的实践操作策略。以“双减”政策为指导的初中课堂变革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学科学习内容高效完成,内隐目标是促进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本目标为助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相关各方要坚持立场不缺位、边界不越位。初中教师应积极作为,课堂教学应注意践行单元教学,坚持整体视角;构建核心理论,把握学科概念;培育关键能力,重视情境任务;把握评价导向,促进学习进阶,以顺应政策要求,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双减”政策  初中课堂  课堂变革  教师实践

引用格式:向小琴,何博.“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堂教学的实践响应[J].教学与管理,2022(01):29-31.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调我国教育事业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切实提高学校教育的育人水平,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即“双减”政策[2],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校教育实践提出新的要求。“双减”政策是社会层面的大变革,也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渠道,“双减”政策要落地,必然要求初中课堂顺应形势变化,进行课堂变革。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堂变革的必然要求

“双减”政策的导向要求初中课堂变革有明晰的目标,以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及家长等各方精准定位,导引课堂的组织方向。因此,我们要厘清初中课堂变革的价值追求。

1.基本目标:保证学科学习内容高效完成

初中学段有特殊性,学生有中考及学业水平考试的压力,“双减”后,学生学习内容并未减少,初中课堂变革中的相关学科的教学标准、课程方案、具体内容及评价指向并未减少。所以,“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堂变革的基本目标是要保证学科学习内容高效完成。具体而言,每门学科在课程标准指导下,都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必备知识,要习得能促进自身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如初中政治学科,包含个人成长与发展常识、法律常识、政治学与经济学常识等内容,且中考及学业水平考试都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了解并会分析时政热点”。由此可知,庞大的学习内容体系并没有因“双减”政策而减少,且对学生的思维及能力要求更高。

2.内隐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唤醒初中学生的“主体性”认知是“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堂变革的前提和保障。政策导向下初中课堂变革的内隐目标是促进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学生真正有自律和内省的意识和行动,才能真正提升“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堂变革的实践效度。根据初中课程实施方案,初中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双减”政策减少了学生低效的重复、机械性的学习负担,但对综合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

3.根本目标:助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

“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堂变革指向回归育人本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中落实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掌握学科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内化道德信念,从国家、民族的家国情怀中形成行为自觉,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助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实践中,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以更高格局、更大视野、更优方法、更好评价来实施课堂教学,在长期实践中创新育人方式,助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堂变革的立场边界

“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堂变革中极为关键的是相关各方的立场和边界问题。就当前初中课堂变革实践看,部分学校及教师并未意识到“双减”政策与自己有关,也未有所行动,对待政策落实,学校“口号喊起”却没有应对态度,坚持“按兵不动”,呈现“边缘性参与”或“沉默现象”,这背后呈现的是课堂变革中立场和边界划分不清的问题。因此,厘清立场边界是“双减”政策落地的现实要求。

1.保证课堂变革各方立场不缺位

“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课堂变革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共同指向育人目标,各方理应携手前行,互相尊重信任,保证各方立场不缺位。教师是课堂变革的直接执行者,处于核心位置,因而要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设计和組织学生深度参与高效课堂,着力提升培育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和分析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改变以“知识灌输”“机械刷题”为主的教学方式,坚持价值立意,做深度教学的引领与执行者;优化情境创设,做深度课堂的发起与设计者;主导探究课堂,做深度活动的推进与策划者;坚持多元视角,做深度评价的实施与设计者[3],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与“育人观”,在教学场域中做好初中课堂变革的前行者。学校是初中课堂变革推进的主力军。在引导初中学校课堂变革中,应该制定完备的、适合本校的课堂变革实施方案,引领学科组、教研组解读和细化内容,并能高效进行课堂变革的实施与评价,把脉学校整体思路,在知识、能力及人格培育上学校都要严守立场。此外,家长作为“双减”政策的直接影响者,在学生考试测评、学习内容并未改变的情况下,在焦虑情绪增加的同时也对初中课堂变革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家校双方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合力。而初中生作为直接作用对象,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在教师的主导下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内驱力,扩宽自己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提升自身的素养与能力。

2.坚持课堂变革各方职责不越位

明晰的角色立场是初中课堂变革实践推进的前提条件,相关各方必须明确职责,做到边界清晰。首先是学校与教师的边界不越位。学校作为课堂变革实践推进中的管理者和过程监控、评价者,必须明晰上级要求,在专家指导下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学校德育活动、家校共育等工作的规则和制度,使教师课堂变革行为能在学校的整体框架下进行,同时也要为教师的课堂变革所需要的素养提升提供充分有效的培训和指导。而教师须在学校的整体规程、经过科学检验的方案下具体执行。其次要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边界不越位。“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堂不是“一言堂”,而要做到真正“以学生为本”,教学实施始终围绕学生认知的起点开展,实施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思辨、同伴互助、实践探究的作用。这并非弱化教师作用,而是突出教师的整体主导,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此外必须把握课堂和课后的边界不越位。双减政策导向下教师要组织高效课堂,同时强化学生课下自主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夯实学科的基本学习内容基础上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增强个人的社会参与和责任意识。

三、“双减”政策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

1.践行单元教学,坚持整体视角

单元教学是“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思维的教学模型”,初中学科教师聚焦单元教学能够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和情境化,通过整体设计与整合性教学实施,可以形成对初中学科核心内容进行教学的基本思路[4]。例如,在初中政治学科“保障粮食安全”的时政热点专题课教学中,教师聚焦单元教学,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视角的整体性要求梳理有关“粮食安全”的学科基本知识,厘清“粮食安全”的时政背景与学科基本理论的内在逻辑,从更高立意把握学科本质。继而通过逆向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探析“粮食安全”背后的学科内容的内在关联,让学生能够从零散知识的“点点清”到“重点清”,形成系统性知识,经历思维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具体设计和开展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要求,通过设计学习的“任务群”,以任务为引领、情境为载体,整合学科的学习内容、情境和方法、资源等要素,让学生对“粮食安全”的学习由学科知识提升到学科本质的内容,达成整体目标统领下的深度学习过程。

2.构建核心理论,把握学科概念

学科核心知识是“双减”政策下初中学科课堂教学的基础,主要是从学科基本概念层面提炼,要求较高的学科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须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基本事实、思维和具体案例间的联系,掌握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构建学科的核心理论逻辑。如针对“粮食安全”的教学,建构学科核心理论可遵循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引导学生对“粮食安全”的基本内容和概念进行纵深的关联性理解,归纳、提炼并有效运用有关核心知识,掌握有关“粮食安全”的基本内容的学理体系,厘清本质性知识与现象性知识。其次,引导学生揭示“粮食安全”的现状、举措及意义等与相应的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在有效的把控中深度理解与阐释。再次,學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这一基本概念开展对话与互动,激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宽度,提升学生对“粮食安全”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最后,教师应引导迁移运用,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真正从学习知识进阶到解决真实问题。通过几个步骤,做到真正把握学科本质概念,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学生能够灵活应用。

3.培育关键能力,重视情境任务

“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课堂教学突出学生能力,教师应坚持“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教学。典型真实情境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学习内容的基本载体,具体应用到初中学科要新颖并经过序列化的创设,选用的素材应是真实数据、案例和事实,并应对照中考和学业水平考试要求,让学生在课堂探究中提升关键能力。在“粮食安全”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前叙两点基本策略外,创设情境并实施任务驱动是真正让课堂变革发生,让老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的关键点之一。结合学情及生活实践,教师可综合选用“我国粮食生产成就”、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中学生粮食浪费等素材来进行创设,并可提出学习任务,如“围绕情境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粮食安全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节约?请结合生活经验评析”“结合情境,说明弘扬勤俭节约对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等。学生在自我思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中完成任务,真正掌握学科必备知识,并在亲历探究过程中阶梯性推进关键能力的提升。在任务的设置与推进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对情境素材的学科解读、对情境发展逻辑的分析、对任务完成过程的逻辑机理的分析、对任务不同维度的思辨与综合。在任务引导和完成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科内容为基础,以学情考量为关键,培育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5]。

4.把握评价导向,促进学习进阶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还必须坚持以评价为导向,促进学习进阶。实际上,初中学科学习内容突出学生价值判断与选择,要求学生能够高效完成学科任务,因而教师要以“学科思维”为评价导向的基本依托,引导学生在分析、解答学科问题中提升学科素养水平。在日常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教师要侧重把握和评价学生在完成学科任务中表现出来的阐释观点、思维方法、信息搜集提炼等方面的能力,演绎一手把握学科知识内容,一手把握学科思维的基本范式。在评价反馈中,需要及时作出过程性评价,以语言激励等形式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品质和习惯加以引导,激励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科思维品质,把握学科内容内核。另一方面,在课后反馈中,要留给学生迁移运用的“精编”练习任务,做到既要关注学生已学学科内容与现有知识经验,又要关注综合整合学科理论知识与关键能力。此外,还要关注运用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分析解决问题。

综上,只有厘清“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堂变革的基本方向,明确各方的立场边界,并站在教师视角,寻找高效深度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才能彰显“双减”政策下教育的尺度和温度。同时,知易行难,变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唯有多方合力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堂变革才能真正落地,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4.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3] 向小琴.刘忠.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9):77-79.

[4] 张志勇.“双减”格局下公共教育体系的重构与治理[J].中国教育学刊,2021(09):20-26+49.

该文为2020年度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课题、2020年度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政课时政教育的实践研究”(SZQ202115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初中课堂双减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