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政治学科校本教研

2022-01-08 10:56唐翔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校本教研高中政治

摘要: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将课程设计系统优化,以一个大单元为整体进行结构化、有序化和优化趋向的教学设计。政治学科的校本教研从编制单元规划、设置教学议题、创设探究情境、设计学习活动四个方面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改变了学科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和校本教研中存在的主题宽泛化、安排随意化、力量分散化等问题,推动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培育的落地。

关键词:高中政治  大单元教学  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引用格式:唐翔.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政治学科校本教研[J].教学与管理,2022(01):56-59.

大单元教学设计,即为了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情分析,将课程设计系统优化,以一个大单元为整体进行结构化、有序化和优化趋向的教学设计。以往的校本教研通常以课时为单位的备课、观课、议课等活动为主,不注重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较少开展以大单元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校本研究与实践,学科教学呈现碎片化的特点。此外,校本教研中还存在着主题宽泛化、安排随意化、力量分散化等问题。一些学校的校本教研没有明确的研讨主题,只是全组教师坐在一起交流一下最近的教学工作;一些学校的校本教研往往是遇到优质课评比或公开课展示时才临时组织开展;一些学校的校本教研就是各个备课组几个人的集体备课和推磨听课,没有形成全组的合力。校本教研中围绕大单元教学设计开展主题研究是克服上述问题的有益尝试。

佐藤學把单元设计提炼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以“目标—达成—评价”方式来设计学科课程的单元,二是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来设计活动课程的单元。“在传统上,‘单元’是作为‘目标—达成—评价’的单位来组织的。但活动课程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把‘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作为一个单元来组织。”[1]前者有利于学习者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但是缺少了真实情境与任务的活动和学后反思,并不能让学生真正达成学科素养的目标。新课标将高中思想政治课定位为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议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因此,政治学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应通过“议题—情境—活动”的方式,在单元整体规划下,围绕教学议题,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和活动任务,在合作探究、参与分享中让学生经历深度学习和建构知识意义的发现之旅。下面以高中政治必修3“人民当家作主”单元为例,具体谈谈如何在校本教研中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编制单元整体规划

单元规划就是学习单元的组织建构,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围绕主题、专题、话题、活动等来进行规划。但单元规划也不能随意为之,需要综合考虑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理论逻辑、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在每个小的课时单元之间找到内在的联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通常将教材的一个自然单元作为教学设计单元,因为现行教材中的一个自然单元就是同一主题的知识内容和学习资源的呈现,据此组成教学单元符合师生的认知习惯。

在“人民当家作主”单元设计的校本教研中,主备人首先陈述他的单元规划设计依据。

从课标上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模块3《政治与法治》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奠定学生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2]可见“人民当家作主”单元承上启下是本模块的核心内容。

从教材上讲,本单元共设有三课。其中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我国的国体本质上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两者内容都是由国体决定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也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这样就形成了整体的单元架构,如图1所示。

从学情上讲,高一学生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初中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有关“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知识,但是对理论的理解深度不够,特别是能够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作为主人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要着重培育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针对主备人的观点,其他老师纷纷发言补充。概括起来单元规划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单元教学规划坚持学科性

思想政治学科单元规划必须坚持学科性原则,注意把握学科的标准性、基础性。单元规划要以思想政治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主题规划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呼应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单元教学规划体现整体性

单元规划不仅要整体思考教材中模块内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比如“政治与法治”模块的教学主线,可以概括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还要思考大单元与子单元,以及不同子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是并列式、递进式,还是互补式。

3.单元教学规划注重衔接性

中小学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高中思政课的单元规划要遵循高中生的认知规律,体现高中学段的特点,做好有机衔接。同样是“人民当家作主”,初中和高中都有涉及,但初中重在体验感知、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应重在启发思维、提升学科素养,特别是在比较辨析中形成政治认同。

二、设置单元教学议题

新课标倡导议题式教学,“它是通过选取一个能够统领课程内容的中心议题,围绕议题设置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3]。议题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石。教学设计能否反映课程实施的思路、实现教学目标,关键就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

主备人将本单元的总议题定为“理解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总议题下又有单元分议题以及课时议题,构成了有机联系的议题链,见表1。

教研组的老师围绕主备人设置的单元议题展开讨论,形成了关于议题设置的原则性建议。

1.单元教学议题要有引领性

议题要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即强调思想政治学科议题的引领作用。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形式,它必须服从服务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本单元要培育的首位的核心素养就是政治认同。老师们认为以上议题的选择总体上具有明确的教育价值,能够引领学生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但也有老师提出,为了让学生更加有效地领悟教师意图,还可以在单元议题的价值导向上更直接明了,比如也可以设置“民主为什么好”“人民当家作主好在哪里”“我国政治上的制度优势有哪些”等议题。

2.单元教学议题要有思辨性

一个好的议题要有足够的思辨性,能够激发参与者的思维火花,围绕寻求解决议题的策略,引发质疑、批判、辨析、联想、发散等思辨过程。在辨析式学习路径中,议题要能够引领学生在经历辨识、分析的过程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比如“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新’在哪里”就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和以往的阶级社会的民主进行对比分析。

3.单元教学议题要有综合性

好的议题要引申出多个有意义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而驱动学生调动学科内的多个知识和技能、多种学科思想和方法来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整合书本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有老师指出,议题“协商民主有什么优势”中,协商民主的渠道不仅有政协协商,还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等,是可以多维度观察、多角度探究、多层面剖析的。这样的议题就是综合而非单一、开放而非封闭、复杂而非简单的好议题。

三、创设单元教学情境

“情境是指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4]它是议题展开的载体。新课标指出:“学科内容只有与具体的问题情境相融合,才能体现出它的素养意义,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5]。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围绕一定的议题,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认知、体验,有利于达成大单元教学的学习目标。

主备人对应课时议题,分别创设了鲜活的情境,形成了课堂教学情境场,见表2。

创设好的情境,缩短学生已有认知与学科内容的距离,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取知识、提升素养,应通過以下方式对情境进行优化。

1.单元教学情境须结构化

好的情境应该是结构化情境,即情境的内容是完整的、有序的,具有较好的逻辑结构。有老师指出,其中第一个课时议题“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新’在哪里”把中美抗疫对比分析作为大情境,但三个小情境梯度不够明显,甚至前两个还有重复。建议首先从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来讲国家职能,对比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和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我国国力强大的根本原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然后再对比中美对抗击疫情不同态度来讲我们的民主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最后再上升到实践层面让学生模拟外交部发言人回复外媒的问题。这样的情境设计就有了时间、空间以及实践等三个维度。

2.单元教学情境须具体化

真实具体的情境是打通知识世界或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我们应当呈现生活中具体的情境,力求可操作、可把握。老师们讨论认为,关于“南京垃圾分类现状”的情境,源于学生的课前调查,呈现了周边社区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接触,也有实际经验,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而“关注20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情境设置,则离学生生活较远,建议切入口可以更小一点。比如可以选择两会中具有争议的点或者关注度高、学生感兴趣的提案作为教学情境。例如,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整顿“饭圈文化”、防控青少年近视、规范校外辅导机构办学等提案,就可以作为学生模拟两会或是仿写提案的具体情境。

3.单元教学情境须冲突化

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有老师指出,“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议题下的情境创设缺乏矛盾冲突的展开,显得过于平淡。当前国际反华势力粗暴干涉我国内政,操纵民族议题,如“新疆棉花事件”“疆独课本事件”等,围绕着民族问题展开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非常激烈。这都是我们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鲜活素材。此外,如少数民族学生考试“加分”政策是否和民族平等的原则相违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之间是否有矛盾,把这些作为问题情境,学生在认知上有冲突,思想上有困惑,就会激发课堂探究的兴趣,也有利于启发思维。

四、设计单元教学活动

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思想政治课,活动是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教师需要对单元目标进行分析、研读与解构,以确立各个单元学习活动的目标、设计单元活动的形式、流程,并辅之以适当的资源。“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6]。

主备人在不同的课时议题下,结合创设的情境,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串,见表3。

参加教研的老师就主备人的活动设计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形成以下共识。

1.单元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活动必须围绕目标,目标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即目标要素养化。例如课时议题一中的活动目标是“学生通过中美抗疫的对比分析,感悟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培育对我国人民民主的政治认同;通过模拟外交部发言人活动,理解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再如课时议题二中的活动目标是“学生通过模拟人大代表提案、参与民主管理、模拟政协等活动,培育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体验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具备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2.单元教学活动要内容合理

活动内容要符合课标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认知规律。学生通过系列活动,能够思考和领悟到活动蕴含的素养目标的指向。有老师指出,“模拟外交部发言人”“模拟人大代表撰写提案”等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就很难达到活动的目的,变成为活动而活动。建议如果要开展这些活动,最好能通过“放样子”的形式,事先做好指导。而课前收集我国为民族团结所做的努力和国际上民族宗教规律的事例的活动,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但要注意通过分组从不同角度加以收集,提高活动效益。

3.单元教学活动要形式多样

活动可以是课内活动,也可以是课外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也可以是思维活动;可以是真实活动,也可以是模拟活动;可以是自主探究活动,也可以是合作探究活动。多种多样、形式新颖的活动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主备人设计的本单元活动就有画对比分析图、写小评论、调查研究、模拟外交部发言人、模拟人大代表、模拟政协代表等。还有老师指出,在“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议题的教学中,除了收集材料、列举事例外,還可以开展唱红歌、看视频、学模范、谈感悟等活动。

通过校本教研的深入,借助系统论的思维,我们逐步认识到大单元教学应该更加注重整体性,它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法;大单元教学应该更具有序性,其内部“议题、情境、活动”这些要素应该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要能够形成议题链、情境场、活动串;大单元教学还应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即不同的环节要共同指向育人目标的达成。只有用系统思维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建立学习内容与真实情境之间的关联,打通知识学习与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深度学习与意义学习。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3.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7,49.

[3] 段聪美.议题式教学课堂构建三重奏——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0):35-37.

[4] 潘永志.情境议题体验[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1):21.

[6] 周寰.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2.

该文为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践行‘八个统一’的高中政治课课例群研究”(L/2020/26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校本教研高中政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