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阈下建筑施工类“软硬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2022-01-08 07:29朱从香张军束必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期
关键词:建筑行业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朱从香 张军 束必清

[摘           要]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施工类专业人才供给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而建筑行业企业每年却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为了培养适应建筑行业发展需求、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分析建筑施工类学生“软技能”培养的现实诉求,构建了“软硬一体化”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学生“软技能”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    键   词]  软技能;硬技能;课程体系;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1-0088-03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扩大招生导致人才供给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而企业每年却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如何培养适应建筑行业发展需求的“软技能不软、硬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1]。

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建筑行业企业人才遴选标准发生了改变,除具备必需的专业技能之外,企业更注重毕业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沟通协调等软技能,毕业生的软技能直接决定毕业生在职场上的发展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事业上升的空间[2]。

一、建筑施工类学生“软技能”培养的现实诉求

(一)软技能的内涵

软技能称为非技术技能或非认知技能。软技能是个人内在的或人际间的能促进技术技能及知识应用的工作技能,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且具有普适性、促进性或可迁移性的能力,能适应行业岗位不断变换的能力。借鉴曾湘泉的软技能分层思想[3],软技能形成机理如图1所示。

(二)建筑施工类学生软技能培养的现实诉求

主要针对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等施工类关键岗位的岗位能力诉求进行分析(见文末表1)。本课题组到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华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29家省内知名企业进行调研,并对学校建筑类专业近3年486名毕业生展开调查。根据调研结果分析,95%的建筑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重视员工的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责任感、团队合作、职业道德等软技能,而新毕业的大学生难以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缺乏企业忠诚度,且在沟通协调、主动适应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尚显不足,这也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对接企业需求,从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终身需求出发,在具备建筑行业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适应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的可持续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4]。如何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软硬兼备”的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建筑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主动适应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构建“软硬一体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对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加大软技能教育课程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分量。除此之外,还要将课程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等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質技术技能人才。

(一)构建三位一体软技能育人体系

构建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把分散在课堂学习、社团活动、企业实践、虚拟空间等中的培养活动串联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在专业实训课中融入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并构建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具有劳动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健康的体魄和在困境中迎难而上、主动适应环境的积极心态。充分发挥软技能培养课堂主渠道,创新实施“思政教育、专业体验、实践创新”三位一体软技能育人体系(见图2)。

(二)构建分层分类、“软硬结合”的课程体系

瞄准建筑工业化生产管理、装配化施工的关键核心技术应用和岗位能力需求,构建了三层次课程结构(基础能力课程、专项能力课程和拓展能力课程)和三类课程模块(职业素养课程、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课程)(见表2)。增设校本专题课程和多彩实践平台,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参与性和接受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实现了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的交叉融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了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

开学第一课、专业引导课重塑自信、提升认同,持续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大师公开课、校友分享课提升教与学的耦合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技能拔尖课、工匠培育课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重构创新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全方位提升双创课程的质量与水平。

(三)对接岗位能力需求,将“软技能”培养渗入第二课堂

基于建筑施工类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以及职业发展要求,校企联合开发多形式的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成为培养学生软技能的有效途径,可实现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与个别性的难题,注重能力提升和个性化发展。

打造鲜明的校本特色,初步形成“专创融合”“能力递进式”第二课堂创新培养体系。依托科技创新类社团如经天纬地测量社团、虚拟建造BIM等专业社团,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加入社团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训练研究和培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等软技能。面向少数创业精英实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依托校、省、国家级“挑战杯”创业计划项目和“互联网+”大赛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实现了二次创新提升,打造全方位职业核心素养和能力培养体系(见图3)。

三、结论与分析

我国建筑行业已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正在优化调整,因此对专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应深入调研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岗位变化及能力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持续优化高职院校学生软技能培养机制,持续优化“软硬一体化”课程体系,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筑施工类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晓燕.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软实力”的思考和建议[J].教育教学研究,2010(12).

[2]刘晓玲,庄西真.软硬兼施:匠心助推高技能人才培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8.

[3]关冬梅.高职学生软技能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

[4]梁耀相.“准职业人”视域下高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166-170.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建筑行业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新发展格局下建筑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01—02合刊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促进我国建筑行业低碳化的思路
优化技术在土建结构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