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反馈及就业质量提升策略

2022-01-08 07:29王东晓朱玉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期
关键词:调研毕业生岗位

王东晓 朱玉平

[摘           要]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最能映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高职院校持续开展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调研具有关乎其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依据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调研反馈研究与应用”的研究结果,对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反馈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学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等多个视角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调研反馈;就业质量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01-0109-03

201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从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向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行业市场用人需求从数量优先转向了质量优先,企业单位对高层次、德才兼备、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反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职院校依据办学实际开展学生就业质量调查研究及实践应用,重新把脉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及时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推动学校内涵式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是响应国家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就业质量能够从多个纬度为高职院校办学发展释放出重要信息。所谓就业质量,一般概括为职业社会地位、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四大方面。具体体现在职业声望、职业期望满足程度、职业成就、职业锚、专业方向与职业的适应性、人与职位匹配等方面[1]。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仅反映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与毕业生个人发展及用人单位甚至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要关注表面上的就业率和就业机会,而且要关注深层次的就业质量[2]。

本文以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调研反馈研究与应用”的研究实践及结论为参考,主要针对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立足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及建筑行业市场实际状况开展调研反馈研究工作,深入分析与统计调研数据,多视角分类、分层次研究反馈信息,以期获得更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并实事求是地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之提升策略。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反馈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反馈对象为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全体毕业生。调研总人数为2180人。其中男生1735人,占总人数的79.59%;女生445人,占总人数的20.41%,男女比例为3.90 ∶ 1,由于建筑类院校工科专业多的特点,女生比例低。甘肃省内生源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7.84%,甘肃省外生源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16%。

调研数据主要来源:

(1)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0年8月25日。

(2)委托第三方公司(新锦成)调研数据。调研总人数2180人,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87.10%。

(二)调研反馈结果分析

1.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及毕业去向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65%。从学生毕业去向看,“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学生较多,占比75.87%;“升学”的学生占比为19.63%。

2.就业行业、岗位及单位分布

就业行业在“建筑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1.85%,学生主要就业在建筑专业领域与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相关。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占比72.36%;所从事岗位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占比19.07%。学生所就业的单位类型主要为“其他企业”占比71.15%,在“国有企业”就业的学生占比22.21%。

3.深造及创业情况

毕业生中428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 19.63%;2人选择出国(境)深造;1人选择自主创业。

4.学生就业专业相关度和工作满意度

认为个人就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生占比85.29%。92.69%的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满意。对工作内容、职业前景、工作薪酬的满意度分别为89.41%、85.50%、76.97%,工作薪酬满意度相对较低。

5.学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和工作稳定性

学生所从事工作与个人的职业期待相吻合的占 比87.32%。毕业生的离职率为18.35%,离职次数集中在1次。

6.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

经过调研,有92.11%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作表现感到满意,表示“很满意”的学生占比50.00%;不满意占比2.63%,很不满意占比5.26%。究其缘由,这部分用人单位均为初次合作单位,且未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线下校园人才洽谈会、双选会,面试以电话、邮件、视频面试为主,未能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洽谈和双向选择,毕业生职业期待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企业文化不完全一致。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反馈中凸显出的问题

(一)部分用人单位未能为毕业生及时购买社保

已就业的学生中,单位为其购买社会保障为“五险一金及以上”的占比45.86%,“暂未办理正常社保”的占比37.01%,“社保正在办理中”的占比17.13%。暂未给毕业生办理正常社保的用人单位,其中,国有企业因见习期或试用期未满尚未办理;个别私有企业主观上未能及时按规定为毕业生购买社保。对于此,需要学校与用人单位进一步沟通长效合作机制,平衡毕业生工作稳定性和企业人才发展持续性之间的关系,更需要政府监管部门通过有效监管和监督促进毕业生劳动权益得以切实保障。

(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培训孵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研数据显示,自主创业毕业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为0.05%,数值相对偏低。李克强总理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中,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并指出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培育毕业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创新创意类项目扶持指导,联合兄弟院校、政府部门打造服务功能齐全的毕业生创新创业实践及孵化基地,促进毕业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生根,进而产生实际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社会效益。

(三)毕业生求职主动性、积极性欠佳,求职信息获取使用技巧不足

学院组织的现场招聘会(63.58%)和父母及親友推荐(10.72%)为毕业生落实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次是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9.17%)。通过专业化的招聘求职网站/App、学校网站、校外现场招聘会求职成功的毕业生只占比7.12%;毕业生通过校外渠道求职成功的比例较小,说明毕业生求职主动性、积极性欠佳,对校外招聘信息的捕获和甄别使用技巧不足。学校需要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培养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良好就业意识,有效激发学生求职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生获取和使用招聘信息的相关技能类课程开设,切实提升学生获取和使用求职信息的能力。

(四)毕业生职业素养类、岗位意识类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政治素养满意度为89.48%,“不满意”占比10.5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满意度为92.11%,“不满意”占比7.89%。可以看出,毕业生在职业素养、岗位能力方面还有一定欠缺,这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职业素养教育,优化职业素养教育内容,以适应企业人才素质需求,加强专业引导、岗位意识及岗位能力培养,增强毕业生对所从事职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

(一)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进入“十四五”,我国职业教育迎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转段升级的重要机遇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一种主体多元、价值诉求多向的合作形态[3],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为出发点,以培养满足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着力点[4]。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就业、青年教师挂职锻炼、科研课题合作及技术研发攻关、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与企业单位项目管理、员工培训、技术创新、生产基地建设、企业文化升级等多个层面进行有机衔接、深度融合。

深化校企订单式、现代学徒制、冠名班等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不搞形式化人才培养合作。根据行业市场变化和企业人才战略,适时审视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积极探索政、校、企联合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探索与行业内具有影响力、创造力、服务国家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企业单位在省级特色专业、国家骨干专业及新型专业领域开展联合人才培养,充分利用政、校、企优势资源和平台,实现政、校、企软硬件资源的协同共享,使学校培养出更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助力企业发展,为地方乃至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强化专业引导和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岗位意识和职业精神

高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就业教育”。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要与行业企业道德规范紧密融合[5]。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行业企业岗位工作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岗位意识,具备充分适应所从事职业的心理准备、精神准备和技能准备。

毕业生应具备适应所从事岗位工作应有的专业能力和心理准备。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学生实习实训,以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深入开展仿真实训、全真实训,以短实训的方式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以顶岗实习的方式零距离适应岗位工作,着力增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专业带头人、专业导师应定期分阶段为学生开设专业引导类讲座,使学生逐步形成清晰的、清楚的岗位工作认识和理解力。高职院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培育对学生未来发展尤为重要,职业素养教育应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又不脱离学生生活,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应紧贴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特色课程应融入企业文化和行业规范,校园文化应服务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以名师工作室、名校友工作室等平台为依托,起到言传身教、带动引导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并逐步培养优良的职业精神。

(三)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职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就业是个人学习的重要目标,如何实现最满意的就业?除了具备相应专业能力、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之外,掌握一定的就业创业技能和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求职能力尤为必要。就业指导课是就业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求职应聘模拟大赛、创新创意大赛等活动为抓手,优化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内容,使课程知识模块与求职应聘和创新创业过程性环节相对应,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利用优质网络资源构建线上共享课,依托学校师资团队的就业创业指导经验与成果开发线下特色校本资源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就业创业政策剖析、解读给学生,以参与式、体验式、路演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步形成求职应聘和创新创业能力。当然,学生能力的培养既离不开知识与思想的浇灌,又离不开师资及资源的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就业创业师资培训,关注取证类、能力提升类专题培训,保证人人有相应的职业资格、人人有不同的指导专长;重视就业创业类课程资源建设,开发具有行业元素、学校特色的创新型就业指导课;积极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培训与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开拓校外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以课、赛、平台、基地为着力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职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献群.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思考:韩国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4(17):26-31.

[2]张保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8.

[3]徐晔.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7):73-76.

[4]刘林山.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深度融合的难点与策略[J].职教通讯,2019(15):63-67.

[5]孙季勤,王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新型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15):97-101.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调研毕业生岗位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调研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