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华北地域传统贴布绣文化

2022-01-09 13:06杨艺媛姚桂珍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绣品纹样内蒙古

杨艺媛,姚桂珍

(浙江农林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贴布绣” 是一种将刺绣与拼布相结合的古老工艺,是将贴花图案剪好贴在绣面上,并用各种针法进行锁边的一种绣法。古时也叫“剪贴绣”“堆绫绣”“贴花绣”。经考究,中国传统贴布绣文化起源于周代,唐代形成“补绢”和“堆绫”的独特手工艺,盛于明清,在明清又叫“补子”[1]。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俗习惯形成了风格不一的贴布绣,即使是同一地域不同地区也具有差异性,这从我国华北地域不同地区传统贴布绣的差异性可以窥见。该地域文化丰富多彩,不同地区的贴布绣题材纹样、材质、色彩等与群体人文、地理环境等紧密相连。

1 华北地区贴布绣艺术特征

北京、山西、内蒙古地理位置邻近,气候相似,相互间的交通较为便利,因而其文化有一定的融合和借鉴,传统贴布绣的艺术特征有其相似之处,风格上都较为大气,题材图案范围广泛,色彩丰富多彩。但由于自然环境、民风习俗等影响,这3 个地区的贴布绣文化又存在差异性。山西活跃的晋商与繁荣的手工业为贴布绣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山西在古代是较为封闭的内陆地区,这使得山西贴布绣在长期的封闭状态中始终保留着原始的风貌,并自我不断完善和丰富。北京具有特殊的政治、文化地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古代北京贴布绣又被称为“堆绫”,宫廷贴布绣专门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做工讲究,富丽堂皇。内蒙古以畜牧业为主,贴布绣的发展以实用、保暖为目的,拥有原始的图腾崇拜,具有少数民族特有的贴布绣纹样。

1.1 题材纹样

明清晋商崛起,但农人仍占据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并以物产富足为追求,因此山西贴布绣风格有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山西贴布绣题材广泛,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内容。多福、多寿、多子、生殖崇拜是山西传统贴布绣中常见的主题。常见纹样有鱼戏莲、鸳鸯戏水、蝶恋花、牡丹花等,用莲蓬、石榴、葡萄、葫芦的多子象征生殖崇拜(如图1,图片来源于网络)。此外,贴布绣纹样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用“鱼跃龙门”“连中三元”和“蟾宫折桂”等寄托理想抱负;用松柏、仙桃、仙鹤等表现对长寿的追求。

图1 莲生贵子贴布绣肚兜

内蒙古贴布绣传统纹样源自本族人民与自然的交互和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构建,其普遍认为孕育在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有其灵魂的[2]。在最初的青铜纹饰、草原岩画和服饰纹绣中蕴藏着代表内蒙古人民精神信仰的各类图案[3]。犄纹、万字纹、云头和盘肠纹是内蒙古贴布绣中重要的纹样,如图2 为内蒙古女子盘绣靴[4],万字纹和云纹都有所体现,不同云纹的表现形式增加了贴布绣品的层次感。此外,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内蒙古贴布绣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多样化,如“喜”“寿”字纹样、“梅兰竹菊”和“蝙蝠”等吉祥图案的采用。

图2 女子盘绣靴

北京地区和山西地区传统贴布绣所展现的风格又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常见的吉祥图案外,等级服饰图案是其重要纹样,贴布绣物品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祈福纳祥,另一个是身份地位的标识。在古代,北京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传统贴布绣品主要为皇亲贵族阶级服务,反映了宫廷审美,图案饱满大气、造型凝练,以此彰显皇家气息(如图3,图片来源于网络)。明清时期的补子,象征身份地位,更体现出统治者的意愿(如图4,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3 北京传统贴布绣荷包

图4 清代官服局部

各地传统贴布绣题材纹样的形成,都受各自经济文化的影响,决定了贴布绣的风格取向。山西贴布绣所表现的题材带有乡土文化,所表现主题多为生殖崇拜;北京传统贴布绣图案的设计是古代等级制度的产物,主要起到标识身份的作用;内蒙古贴布绣纹样体现了人们对原始信仰的崇拜,代表着人们的精神信仰。

1.2 色彩

山西贴布绣受商贾文化影响,在色彩运用上相较北京贴布绣有乡土风格的倾向,强调对比的审美法则,注重对比色的搭配,贴布绣品以纯度较高的红黑等颜色为底色,纹样则用相对淡雅的颜色,使贴布绣品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图5,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5 山西贴布绣肚兜

内蒙古地区贴布绣品中最常见的色彩为黑色和白色,黑白两色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中黑色代表着吉祥如意,白色代表着圣洁纯真。由于环境恶劣,蒙古族人民对象征着生命力的红色尤其喜爱,常见于衣襟、袖口、荷包、摔跤服等服装和饰品外部,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奋发向上的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同时,蒙古族人民善于运用大自然中的色彩,色彩搭配清淡高雅,多用绿叶、紫藤、蓝白相间或粉白相间的花瓣等自然提取的色彩进行搭配,如图6 所示[4],蓝色和白色搭配来体现蓝天白云,表达内蒙古人民对蓝天的原始信仰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喜爱,如图7 所示[4]。

图6 内蒙古贴布绣小帮样

图7 内蒙古传统服装

北京贴布绣的色彩运用相对较为丰富,讲究华贵端庄,艳而不俗(如图8,图片来源于网络)。其中黄色代表权力,红色是喜庆的象征,蓝色代表富贵。明清以来,建立了以金银色、正五色、退晕色、对比色、多彩色为显著特征的设色体系,色彩风格的最终形成主要是两大因素:一是中原传统色彩文化观念,二是自辽金元清随其带到京城的各种游牧或渔猎民族的色彩习俗。因此,北京贴布绣设色是多个民族融合的结晶。

图8 北京传统贴布绣绣片

1.3 材质的比较

三个地区传统贴布绣品所采用的材质有一定差异性。受寒冷气候影响,内蒙古劳动人民以畜牧为主,穿着服饰要求保暖、耐用,因此贴布绣在实用、保暖的基础上再讲究美观,所采取的材料具有保暖实用性的特点,往往采用驼绒线和牛筋线等在羊毛毡、皮靴、马鞍等硬面料上刺绣。而北京地区更注重贴布绣的美观性,北京贴布绣用料讲究,豪华富丽,为满足宫廷需求,不惜工本,善于采用上等锦、缎、绸,绣线多使用蚕丝制成绒线,风格较其他地区奢侈。山西晋商发达,北京为政治中心,古代这两个地区商业经济都较为繁荣,因此两地都偏爱使用金银线等绣线围绕纹样进行贴布绣创作,制作成贴布盘金绣(如图9,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9 贴布盘金绣

2 华北地域贴布绣发展现状和措施

2.1 发展现状

传统贴布绣往往被归纳于刺绣大类里面,很少细分,关注和重视度较低,特别是受汉民族文化影响较大的蒙古族传统贴布绣。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究华北地域贴布绣的传承,重视各地区贴布绣存在的传承失衡问题。导致传统贴布绣传承困难大致有以下3 点原因。

其一,随着时代变迁,过去一些奢华讲究的面料没有传承下来,传统贴布绣的材质较为缺乏。例如北京和山西传统贴布盘金绣绣线中以金银线为其中一种材料,价格相对比较昂贵,不适合商业化生产;一些奢华的锦缎以现在的技术很难生产复原,在现阶段,采用一些普通材料来代替就缺少了传统贴布绣的质感与韵味。

其二,原本各个地区传统贴布绣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随着通讯和交通便利,地方性文化进一步交融,各地贴布绣文化逐渐失去了自身特色,风格逐渐趋于统一,这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过程。

其三,由于科技受限,传统贴布绣一般采用口传身授的民间传承方式,一旦传承行为断裂,其文化不易留存。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家庭基本上不再使用贴布绣的生活用品,社会需求有限,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少,华北地域传统贴布绣的传承人才严重缺乏,这项精致讲究的手工艺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2.2 华北地区传统贴布绣的文化传承措施

2.2.1 传统与现代审美技艺结合

应将传统贴布绣和现代审美技艺相结合,增加绣品的艺术性与实用性,使受众范围更广。在对传统贴布绣技艺进行创新的时候,要保持原来地区传统贴布绣的特色,如徐金香设计制作的《蝶恋花》手提包,将北京传统贴布绣工艺与绘画巧妙结合,创造出花卉立体塑形的新工艺技法,即使少了传统金银线的点缀,在构图和色彩上也依然端庄大气,因此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如图10,图片来源于网络)。在传统贴布绣图案上,可以对传统纹样进行简化,融入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如图11 所示(图片来源于网络),佛八宝纹样之一双鱼贴布绣品简化了传统纹样和构图,但又不失纹样原始的象征意义,和传统佛教思想结合在一起,双鱼象征佛的双目,是智慧的表征。

图10 《蝶恋花》手提包

图11 佛八宝之双鱼

2.2.2 创新传承之路

应进一步挖掘传统贴布绣的市场潜力,发挥其经济效益。针对华北地域3 个地区创立不同的贴布绣品牌,建立多渠道、完善的营销网络,加强独特性,保证绣品的质量,促进贴布绣原材料的开发。培养传承民间传统贴布绣工艺的人才,举办一些手工艺技能大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贴布绣的魅力,从而使这项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加强民间教学,将传统贴布绣的学习作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传统贴布绣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加强传统贴布绣的文化传承,为华北地域传统贴布绣的传承和创新做好人才储备。

此外,应倡导地域特色,保留各地传统贴布绣的特色。近些年来,各个旅游胜地的纪念产品往往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因此,在对各地传统贴布绣进行传承和创新时,要保留自身的独特性,宣扬各地的贴布绣特色。

2.2.3 拓宽应用载体

如今,市场上关于传统贴布绣的产品相对较少,大多数都是服装类,产品种类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贴布绣的应用载体也应不断地创新拓宽,由此可产生许多有创意又时尚的作品,如贴布绣装饰画、贴布绣文创品等[5]。拓宽贴布绣的应用载体,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接纳、喜爱传统贴布绣文化,从而提高市场的接受度。

3 结语

华北地域的北京、山西、内蒙古3 个地方的传统贴布绣,都具有独特的图案美、色彩美、工艺美的特点。华北地域各地区传统贴布绣工艺扎根于传统服装和服饰中,承载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反映着当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符号,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北京、山西、内蒙古传统贴布绣在其工艺、图案、色彩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在传承之路上,需要保持各地区的贴布绣文化特色,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在今后研究中,应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贴布绣,注意各个地区贴布绣文化的独特性,进一步挖掘并汲取其意蕴内涵和艺术特征,创新运用传统贴布绣文化,使贴布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拓展贴布绣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使传统贴布绣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创新。

猜你喜欢
绣品纹样内蒙古
《自由》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教育 2021年征订启事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