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服饰元素在秦腔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01-09 13:06顾朝晖万远方杨悦婷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龙纹秦腔纹样

顾朝晖,万远方,杨悦婷,余 洋

(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秦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的声腔体系,被称为梆子声腔的鼻祖,历经历史的兴衰变迁,至今仍然活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1],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精华之一[2]。学者们从文学、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和音乐学等不同角度对秦腔艺术作了多种形式的研究[3],推动秦腔研究的不断深入。

1 秦腔服饰的溯源和发展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对秦腔的研究主要是对秦腔理论、秦腔发展史、秦腔音乐、表演流派、剧作家、剧目、脸谱、化妆、道具、表演程式、秦腔的传承以及保护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对于秦腔服饰的研究内容还比较少。探究秦腔服饰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现状,对于弘扬秦腔文化、继承和保护秦腔艺术中的精华具有重要意义[4]。

1.1 秦腔服饰的历史渊源

关于秦腔的起源与形成,说法众多,其中得到国内戏曲史学界普遍认同的是明代。而陕西出土的宋金杂剧砖雕人物中,戏曲人物或穿交领窄袖长袍,或穿曳地袍和套圆领宽袖长袍等;腰束黑带,头上戴长角幞头或无角幞头;肩披坎肩,下着宽腿长裤等。由此可以推测,戏曲服饰在宋元时期已形成一定形制。

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以明官服为基础设计的戏曲服装,嘉靖年间,民间艺人雕绘的木版画《回荆州》的画中人物身着红色帔、绿色裙、挂有斗蓬、披有铠甲和头戴彩翎等戏装,表明秦腔服饰日渐定型并日臻完备[5]。从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 年)同州梆子抄本《刺中山》中可知,当时戏曲服饰中已经出现了凤头盔、三尖盔、牡丹铠甲、百叶铠、碧玉袍和海棠红袍等,并且式样繁多,制作工艺精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秦腔剧团除了到苏州等地购置戏曲服装外,还自己设计定制戏曲服装,使秦腔传统戏曲服饰焕然一新。

1.2 秦腔服饰的发展特点

随着我国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秦腔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秦腔剧目和表演的需要,出现了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秦腔服饰。如秦腔须生刘毓中扮演霸王时穿的霸王靠,在原有传统戏衣套式程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突出了人物形象,时称“活霸王”。而在现代戏表演中,直接选用现实生活服装加以艺术处理,服装造型创作更加接近现实生活。

2 中华传统服饰元素在秦腔戏服中的应用表现

梨园行内有句流行的戏谚叫做“宁穿破,不穿错”。戏曲服饰有其独特的定律和个性,不能随意变动[6]。秦腔服饰作为戏曲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服饰的纹样、色彩还是款式,同样具有程式性的特点,服饰穿着遵循一定规律,即阶级、性格、方位和风俗有别等。

2.1 纹样元素在秦腔传统戏服中的运用

在服装上施以纹样进行美饰,是我国的民族艺术传统的惯用手法。传统秦腔服饰上的纹样元素种类繁多,样式精美,概括起来包括龙、凤、兽、花等传统纹样元素,并且它们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和特点。

2.1.1 草龙纹

草龙纹取自汉代以前的青铜器及壁画上的龙纹,一般作为辅助纹样,常用于秦腔服装的边缘装饰。草龙是龙的表现形式之一,头部是龙的形象,身体和尾、爪是卷草的图案,所以被称为草龙,寓意是吉祥与幸福,并寓示刚强,由于装饰性强,被广泛应用于秦腔戏服中。

2.1.2 龙纹

龙袍在秦腔服饰的发展中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最终把龙纹元素作为权贵象征的代表。龙纹,用于十色蟒、皇帔、靠和龙马褂等戏服,除龙纹为主体纹样外,通常还以海水山崖纹作为辅助纹样[7]。龙纹的使用,除有图腾意义外,还显示了作为统治阶层的皇室身份和地位。

2.1.3 凤纹

凤,是古代图腾中的一种瑞禽。凤纹元素在秦腔服饰中是一种权贵和女性的象征,多用于女蟒、女皇帔、宫衣和女靠等秦腔服饰,凤是象征吉祥的神,织物上饰以团凤图案,是最独具一格的装饰,寓示女主人公善战善武、英姿飒爽的整体风格。

2.1.4 兽纹

兽纹是模仿野兽体表纹理特征的服饰文化现象,兽纹元素中的虎、狮、豹多用于武职袍服,既表示武将的身份,又彰显了威武的气概。虎乃百兽之王,戏服中通过虎纹的巧妙应用,既突出了装饰效果,又彰显剧中人物的霸气、骄傲、神秘和性感。

2.1.5 花纹

花卉元素用于服装的历史悠久,秦腔服饰中的花纹元素一般用于装饰衣边、衣领、袖口、裤口或其他部位等,富有韵味和浓郁的装饰效果,并且男女皆可使用。

2.2 色彩元素在秦腔传统戏服中的运用

色彩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语言,它的表意功能和符号指向性体现在色彩的抽象和象征作用上[8]。据记载,在清代时,秦腔服饰的颜色主要有金色、黑色、红色、白色、蓝色、青色共6 种。秦腔服饰上运用的五彩缤纷的色彩,使每个角色形象生动夸张,增加了秦腔表演本身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表1 列出了秦腔服饰不同色彩的寓意。

表1 秦腔服饰色彩元素的寓意

秦腔服装在色彩搭配上还具有对比色强的特点,秦腔服饰的色彩美从戏曲舞台群体服装的宏观角度出发,结合款式及纹样、刺绣的特殊需要,运用鲜明、活泼的色彩体现出来,达到一种色彩浓重的富丽之美。

2.3 款式元素在秦腔传统戏服中的运用

款式,也称样式。秦腔服饰的款式多为宽袍阔袖,全封闭式,外造型宽大平直,不显腰身,多数呈庄重、质朴的“H”型廓形。秦腔服饰的款式主要分为:蟒、帔、靠、褶子和官衣等。

蟒,即蟒袍,相当于现在的礼服,是帝王将相等身份高贵的人物所通用的身份装。蟒分男、女两式。图1的秦腔剧《杨门女将》中,八贤王身穿一身银色的蟒袍,象征其高贵的身份地位。

图1 蟒袍

帔,旧称披风,分男、女两式,是帝王将相、豪宦乡绅及其眷属的常服,对襟,左右胯下开衩、满绣团花,以不同色彩的纹样,区别人物身份。

靠,旧称“扎甲”,分男、女两式,是一种戎服,是武职将帅所通用的身份装。用靠旗的称为“旗靠”,不用靠旗的称“便靠”或“软靠”,图2 为杨门女将身穿带有靠旗的旗靠,华丽的服饰加上英姿飒爽的形象让人眼前一亮。

图2 旗靠

褶子,俗称“4 道袍”,分男、女两式,是一种便服,其应用范围广泛,不论文武、贵贱、贫富、男女、老幼,均可依制通用。男褶子大领大襟,长及足;青、中年妇女为小领小襟,长及膝下露裙;而老年妇女穿大领大襟[5]。

官衣,是中级以下文官的公服。圆领大襟有水袖,式样与蟒袍同,但不绣花,只在胸、背部有方形的“补子”,上绣仙鹤等纹样,不同品级的花纹各异,图3 秦腔剧《法门寺》中赵廉所穿的正是带有补子的官衣。

图3 官衣

3 中华传统服饰元素在秦腔戏服中的应用创作

秦腔服饰中的“美”是非常具有魅力的,在如今,现实的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秦腔服饰的影子,无论是美轮美奂的国潮婚纱也好,还是国潮风格的秦腔主题印花T 恤也罢,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相融合的产物。

图4 呈现的是秦腔戏服创作设计效果图,这是一件基于秦腔花旦角色服饰的创新设计,不仅在设计上保留了秦腔特有的元素,还在肢体动作得以延伸的基础上扩展了身体在舞动中的表现力,是秦腔服装“行云流水”美感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些颜色由面料上的刺绣与图案相互衬托,不但有暗纹的立体质感,更有中国古典的精致温柔美。另外,服装上面具有的中国古典特色花纹设计也使得秦腔元素更加灵动丰富。例如选用的最具代表、非常经典的忍冬纹(如图5),或者简易版宝相花纹等,都可以大大增强服装的艺术表现力。这些中国元素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但是通过设计师巧用设计方法,将它们精巧地融合在一起,就可以真正实现“传承、融合、创新”的设计创作目的。

图4 秦腔戏服创作设计效果图

图5 忍冬纹

4 结语

秦腔服饰历史悠久,从明朝中期开始,在长期的发展演化中形成了一系列适用于舞台表演的戏剧服饰,它们绚烂夺目、风格独特,深受群众喜爱。它们涵盖了东方文化精髓和审美标准,这其中不乏中国的民俗文化、民间手工艺术乃至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等,而这些传统的服饰元素是人们用之不竭的灵感宝库。对于现代服装设计师来说,运用服装设计语言,针对以秦腔服饰元素为代表的中国丰富多彩的戏曲服饰文化进行重新提炼、诠释,找到创新设计的新思路,对于服饰设计工作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龙纹秦腔纹样
传统龙纹图样的现代平面设计研究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瓷器上的龙纹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