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20世纪上半叶江西籍美术人才培养
——以上海美专、武昌艺专为例

2022-01-10 02:50南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陈露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艺专武昌江西省

南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陈露

19世纪末中国美术开始了现代化转型,进入20世纪,这一演进历程愈演愈烈,美术教育也随着时代浪潮从传统进入现代,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大批公私高等美术院系的开办,培养了众多新式美术人才,反过来又加速了20世纪中国美术的成长。但是,对于高等美术教育滞后、美术人才匮乏的内陆地区而言,回归地方的新式美术人才恰恰是促进区域美术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江西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人文荟萃之地,曾为中国美术史贡献了黄庭坚、杨无咎、方从义、八大山人、罗牧、李瑞清、陈师曾等众多极具影响力的美术家与美术教育家,这主要源于历史上江西经济的发达、交通的便捷、文教的兴盛,以及江西理学、江西诗派、江西画派的深厚文脉积淀。进入近代以后,随着江西经济的衰落,江西美术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江西高等美术教育的缺失。自1912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文简称上海美专)创建,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开办高等美术学校的热潮,江西地区直到1943年才出现第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立风艺术专科学校,江西美术人才培养长期依赖外省,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江西现代美术的发展。

20世纪上半叶,由于经济不振、社会动荡、交通不便,江西美术学子主要沿长江向外省流动,江西下游的上海美专、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中央大学艺术系等学校成为主要目的地,江西上游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后文简称武昌艺专)也招收了大批赣籍学生。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江西美术人才培养来源的梳理与分析,不但可以厘清江西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轨迹,而且对于20世纪上半叶江西美术的现代化转型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将上海美专和武昌艺专作为研究个案,以美术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尝试探讨江西现代美术史中的美术人才教育问题。

一、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江西籍学生分析

上海美专作为“新兴艺术策源地”,不但成立时间早、办学时间长、教育理念先进、课程体系完善,且身处中西美术碰撞交汇的起点,师资力量也最为雄厚。江西和上海分处长江上下游,赣沪之间的水路交通便利,抗战全面爆发前的江西美术学子纷纷前往上海美专求学,为江西培育了大批美术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20世纪江西美术史的中流砥柱,也构成了江西美术教育的中坚力量。

通过对已出版的上海美专史料的梳理,在1914年1月至1937年6月的23年间,上海美专共培养了约1761名毕业生,其中江西籍学生共有9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6%[1]。从数据中可见20世纪上半叶江西新式美术人才的短缺,这也导致了1937年之前江西美术的沉寂,当时南昌文艺界人士常用“荒芜”形容其现状。因新式美术人才不足,中小学美术师资也十分匮乏,或依赖中等学校美术毕业生,或只能由非美术专业教师授课。如傅抱石在1926年7月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南昌模范小学、鸿声中学、洪都中学、心远中学、女子师范学校等校担任美术教员,同时也在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江西省立第二职业学校兼课,甚至还担任了中学音乐教员。

在20世纪第一个10年中,上海美专仅有3名江西籍毕业生,20年代江西籍学生增加到41名,30年代的7年间则有大幅增长,共有55名江西籍学生毕业。至全面抗战爆发前上海美专江西籍学生人数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1937年7月上海美专为方便江西省考生投考而在南昌第一中学设立了代考处[2]。30年代的江西美术界也逐渐活跃起来,美术展览、美术交流等活动开始增多,中小学与中等学校师资也得到了改善,一直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才打断了江西美术的短暂发展期。

该时期上海美专江西籍毕业生所学专业包括西洋画、中国画、初级师范科、高等师范科、艺术教育系和图案系,除雕塑系未见江西籍学生外,基本涵盖了上海美专的核心科系。如表1所示,通过对99名江西学生就读科系的分类统计,美术教育类科系毕业生(艺术教育系、高等师范科、初级师范科)占总人数的66.7%,培养美术专门人才科系(西洋画系、中国画系、图案系)占33.3%,共同为江西美术发展造就了纯正美术人才、美术教育人才和工艺美术专门人才。由于美术教育类毕业生所占比重最高、省内地区分布较广,也直接推动了江西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如1918届毕业生诸昌言任江西省立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西画教员;1926届毕业生钟国徽任教于江西省立第一女子中学;1927届黄植楠任江西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艺术组主任,校友简昭悊、裘德瑜、蔡脱姮也同在该校授课;1931届学生邓履中任教江西省立宜春乡村师范学校[3]。

表1 上海美专江西籍学生科系分布图(1914—1937)

在上海美专江西籍学生中,出现了一批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与江西美术史中留下鲜明个人印记的美术家。如引发刘海粟人体模特论辩的饶桂举,江西第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立风艺专校长、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胡献雅,国立杭州艺专教授吴承燕,中国共产党早期宣传干部彭友仁和留法美术家彭友贤兄弟,“江西十老”之一的龚炜,江西早期美术社团辟荒社的组织者邓仰淇、谢吻、张庶平,中华艺术教育社创立人鄢克昌,较早在江西举办女性画展的赖秋云、黄佩芬,以及江西文化抗战的参与者徐警凡、文纯、余培根、胡华国、胡友葛、黄光学、李士襄等美术家,他们以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宣传及其它社会活动的方式为中国现代美术史创造了丰富鲜活的局部特写。此外,江西籍教师也出现在上海美专:李健任金石学、书法、国画史、篆刻教师,龚希芨任图案蜡染教师,梁书任国画山水教师。

上海美专江西籍学生除了推动江西美术发展之外,他们也与母校展开互动,积极参与到上海美专的校史之中。1932年11月23日,上海美专举行20周年校庆纪念会,推选江西籍毕业生鄢克昌、胡献雅为毕业同学会筹备会委员[4]。1936年在南昌成立上海美专同学会江西分会,召集熊大恽、刘政声、晏腾昌、张迁善、黄夏支、邓雅宾、欧阳同等10余名校友[5]。十年后的1946年,上海美专江西省校友发起组织江西同学会,并举办了上海美专在赣同学书画展览[4]。

上海美专所培养的江西籍学生充分展示了它的教育成果是如何影响了江西地区现代美术的成长,江西籍学生也在赣地传播了上海美专的艺术理念和美术教育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了20世纪上半叶江西美术的现代化转型。

二、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江西籍师生考略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创办于1920年4月,是成立时间较早的新兴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武昌艺专也是中部地区第一所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招收来自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川等省份的美术学子,且因湖北与江西两省接壤,行程较近,交通成本、生活开销也低于长江下游的宁沪杭等城市,更方便江西学生求学。在求学费用方面,以1942年为例,武昌艺专每年所需费用与上海美专不相上下(见表2),但是武昌艺专提供的免学费、贷金名额较为优厚。在1942年统计的188名在籍学生中,享受免费者30人(16%),核准贷金者22人(11.7%),约有27.7%的学生可享受优待[6]。同时期上海美专约有学生237人,免费名额12人左右(5%),优秀学生奖学金10人,贷金额若干人[6]。因此,武昌艺专在成立之初即吸引了江西籍学生前往深造。

表2 上海美专、武昌艺专所需费用—览表(1942年)(单位:元)

由于尚未出版详尽的武昌艺专毕业生名录,相关史料也较为零散,对江西籍学生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尚待文献的完善。但是通过对1920—1946年武昌艺专校友的初步考察,仍可见江西籍学生的身影,其中不乏江西美术史中的著名美术家与美术教育家。

目前已知最早的江西籍学生是1923级西洋绘画科的萍乡人陈洪时,但其人生轨迹并未走上艺术道路。1924年陈洪时被派往苏联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回国后历任中央苏区泰和县、乐安县委书记,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等职务,并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陈洪时由艺术转为投身革命的经历可能与武昌艺专有关。武昌艺专校长唐义精是一位极具爱国情怀的进步艺术家与美术教育家,曾经保护学校中的地下党员,其治下的“武昌艺专成为革命者和进步青年的庇护所”[7]。陈洪时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呈现了武昌艺专不仅是新兴美术的教育中心,同时也兼具进步文艺和革命文化传播中心的独特面向。

1928级艺术教育系学生喻为相是江西萍乡人,毕业后回到江西从事美术教育与中国画创作工作,1937年前后他曾在萍乡鳌洲中学①任美术课和音乐课教师,由此可见武昌艺专对学生综合艺术修养的注重。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喻为相的父亲喻岱钟曾任武昌艺专国画教师[8],同欧志先一道专授山水,与王霞宙、张肇铭、方康直等人为中国画组同事,他也极有可能参与了由武昌艺专创办人蒋兰圃、唐义精及欧志先、王霞宙、张肇铭、方康直等人主办的湖北省近代以来第一个民间艺术社团“梅社”的美术活动。喻岱钟、喻为相父子与武昌艺专的关系典型地展示了赣鄂两省间的双向美术教育交流模式。

1927级艺术教育系学生徐远荷的史料则完全阙如,他是否为江西人也无从查证,但是他与江西现代美术教育的转型却有着直接的联系。江西近代以来第一所新式高等美术学校是成立于1943年8月的江西私立立风艺术专科学校,也是江西现代美术教育转型的重要成果。在1946年出版的《立风艺专校刊》之“本校历任教员一览”中保存了关于徐远荷的史料片段:他于1945年9月到立风艺专执教《工艺》课程[9]。徐远荷在立风艺专的教育教学虽无具体内容可考,但是他在江西第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的执教经历可视为武昌艺专艺术教育系教学成绩的一个缩影,他也必定以《工艺》课程教学实践了艺术教育系开设的《工艺》与《工艺理论》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理论,传播了武昌艺专的教育理念。

1929级艺术教育系学生沈飞与1930级艺术教育系学生罗时慧均与傅抱石有关。罗时慧是江西南昌人,1930年入学,同年3月与傅抱石结婚,1933年毕业。《傅抱石年谱》记录罗时慧毕业于武昌艺专音乐系,根据武昌艺专毕业生名录可修正为艺术教育系,很可能就读的是艺术教育系图音组。沈飞,江西南昌人,即沈翀云,他在江西省立第二职业中学读书时傅抱石是其图画教师,也是在傅抱石的推荐与资助下考入武昌艺专,读书期间傅抱石曾鼓励他“寒暑假留居学校,既可节省往返路费,又能获得充裕时间学习艺事。”[10]1933年沈飞毕业后,傅抱石又帮助他联系江西省立第二职业中学、洪都中学的图画课教职,解决了他的工作问题。1936年左右,沈飞又充任江西省立南昌商业职业学校图画、广告画教员。

彭友贤、彭友善兄弟是江西现代美术史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二人分别在武昌艺专授课与求学。彭友贤于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随后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并于1928年毕业,1929年赴法国巴黎国立美术院留学,1931年回国后任武昌艺专教授,他是武昌艺专实力雄厚的留学师资阵容的重要成员之一。1935年彭友贤前往北平艺专执教,旋即返回江西,致力于中国陶瓷的现代化改良,他是国瓷现代化和陶瓷美术教育的先驱,是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史不容忽视的一位大家。彭友善在1931年肄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后入武昌艺专就读,1934年毕业。他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恶梦》《同舟共济》等作品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新中国成立后,彭友善任江西陶瓷专科学校、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及中国美协江西分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江西十老”之一。

宁璘,江西余江人,1943年在重庆江津考入武昌艺专,在抗战时期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得到唐义精校长的帮助得以完成学业。1951年宁璘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美术组入朝作战,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抗美援朝精神的优秀美术作品。宁璘在1958年参与创办的景德镇陶瓷学院,为新中国培养了众多陶瓷美术人才和美术教育人才,而这一切成就的起点,应溯源至1943年他考取武昌艺专的夏天。

除此之外,中国现代著名油画家万昊毕业于武昌艺专附中,曾在1958年被聘为湖北艺术学院油画教授,即湖北美术学院前身。萍乡人彭以翼曾任江西省立南昌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南昌第一中学教员;高安人陈颖珊任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工艺教员;萍乡人贺熙武在江西省立南昌师范学校任劳作教员;丰城人刘守瑜在1948年充任江西省立宁都中学国画教员;景德镇人黄鼎钧自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湖北省从事美术创作与研究工作。

不管是在武昌艺专执教的江西人喻岱钟、彭友贤,还是在此学习的喻为相、沈飞、罗时慧、彭友善、宁璘、万昊、彭以翼、陈颖珊、贺熙武、刘守瑜、黄鼎钧等江西籍学生,武昌艺专与江西现代美术的关系呈现了单向输出之外的双向交流模式,而武昌艺专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将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江西美术事业的新发展阶段。

三、20世纪上半叶的江西美术教育

20世纪上半叶江西美术发展史的主要推动力是毕业于公私高等美术学校的毕业生。在上海美专与武昌艺专之外,中央大学艺术系、杭州艺专、上海大学艺术系、苏州美专、上海新华艺专等学校也为江西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人才,同时将新的美术潮流、美育观念、美术课程体系引入江西,促进了江西美术教育的现代化转型。但是,20世纪上半叶江西美术人才培养对外省的依赖较深,究其深层原因,是与这一时期江西的时代命运息息相关。江西自近代以来的迅速衰落导致高等教育大为落后,高等美术教育更无从谈起,不但中小学美术师资匮乏,高端美术人才也多留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大城市,人才流失严重,各县美术教育严重滞后。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江西美术教育才迎来了一次短暂的转机。全面抗战军兴后,众多国统区美术家迁往大后方开展艺术救国,北平艺专、杭州艺专也曾在江西驻留,特别是30年代活跃于宁沪画坛的江西籍美术家返回故乡从事文化抗战,使得江西的美术事业活跃起来,美术人才一时齐聚赣地。加之江西地处抗战前线,交通阻滞,亟需抗战宣传人才与美术师资,因此,在诸多时代因素的催化下,1943年8月立风艺专在泰和成立,首开本省培养高等美术人才的先河。虽然江西美术教育在抗战时期有所突破,但美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仍显不足,高等美术教育师资也以江西籍教师为主,缺乏省域间的频繁流动。随着抗战胜利后各主要艺术院系相继复校,江西美术学子仍前往外省求学,由此可见,赣籍美术人才培养对外省美术高校的依赖并未有实质性的改观。

江西美术教育事业的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八一革命大学美术系、南昌大学师范部艺术科、江西师范学院艺术系、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院系相继开设,真正使得江西美术队伍日益壮大,美术教育师资获得了稳定的输出,为江西美术的持续发展积蓄了有生力量和骨干力量。回首20世纪上半叶江西美术教育的曲折历程,离不开外省高等美术学校所培养的美术人才,对于江西现代美术史、美术教育史研究而言,这是不应忘记的历史。

注释:

①萍乡鳌州中学现为萍乡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艺专武昌江西省
模拟成真
声律启蒙·一东(童声独唱)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鄂州古铜镜述略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
老艺术家的待遇问题:齐白石为“加薪”上书中央
曾寓居重庆的大师林风眠
丁宁原作品欣赏
武昌区公共文化品牌建设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