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穴位,安然过冬

2022-01-10 04:56萱同
祝您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脾经凹陷处养阴

萱同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内的小环境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自然大环境的影响,所以一年四季各有所主,对人体影响不同,养生也各有侧重。冬季天气严寒,万物蛰藏,以收藏、封闭为特性,养生也要顺应节气的要求。

冬季养生,养护阳气必不可少,注意保暖、食用温热食材、早卧晚起等都是养护阳气、守护元气、避免阳气外泄的方法。除此以外,养阴、养肾、养脾胃这三件事也不可忽略,用好穴位能够帮助我们养阴、养肾、养护脾胃,助力大家安然度冬。

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四时规律是养生的重要原则。之所以秋冬季节需要注意养阴,主要是因为秋冬燥邪易伤阴气,同时秋冬本身阳气潜藏于体内,体内容易出现阳热之气过热而伤阴的情况。尤其是很多人冬季会多吃一些温热食材、药材,容易加剧这种内热伤阴的趋势,所以冬季养阴十分重要。

冬季养阴当注意生活起居,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饮食上注意养阴生津,避免食用大量的温热食材;人体12正经中有6条阴经,按摩特定的穴位也可以帮助秋冬养阴。

三阴交穴位于足太阴脾经上,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条阴经在此处交会,故名三阴交。刺激三阴交可以疏调足三阴经的经气,以健脾益胃、调肝固肾、理气调血。

【定位与取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10厘米,胫骨内侧缘后方。在小腿内侧,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关节内侧,四个手指并拢,沿着足内踝尖(脚内侧内踝骨最高点)向上另一侧对应的点,即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处,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功效与主治】健脾益胃、调肝固肾、理气调血,尤其善于养阴。主治阴虚诸证,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

【按摩方法】在家里可以用指切法(用指甲掐穴位,一掐一松,力度不要太大,以舒服为宜)按摩穴位。

照海穴位于足少阴肾经上,属八脉交会穴,足少阴肾经在照海穴处与阴跷脉相交会。“照”有照射之义,“海”,大水也,照海之名的含义是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

【定位与取穴】在踝区,内踝尖下3厘米,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取穴时首先找到内踝尖,向下量取1横指(拇指的指间关节宽度约为3厘米)宽度找到凹陷,按之酸胀处即为此穴。

【功效与主治】滋阴清热,调经止痛,通理三焦。主治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以及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

中医认为,冬季养生重在养肾。《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無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同时,在五行理论中,肾属水,四季中冬属水,肾脏与冬季相应,所以冬季养生少不了关注肾脏健康。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足少阴肾经是所属于肾的经络,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我们可以选取这两经上的穴位助力养肾。

肾俞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是肾的背俞穴,肾脏之气在肾俞穴处输注于背部,刺激肾俞穴可以有效调节肾脏气机,有补益肾脏的作用。

【定位与取穴】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左右开5厘米。取穴时可以找到自己的髂前上棘(两侧胯骨的最高点,多为腰带处),此处横平第4腰椎棘突,找到后向上数两节椎体后旁开5厘米即可找到肾俞。亦可找到肚脐水平面,后背脊柱与肚脐水平的椎体通常为第2腰椎,找到后左右旁开5厘米即为肾俞穴。

【功效与主治】益肾助阳、强腰利水。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

【按摩方法】肾俞穴位于肾区,应避免大力捶打、揉按。自我按摩时,可以将双手在背后握拳,用双拳以中等力度转圈揉按肾俞穴。亦可用双手掌上下来回搓肾俞部位的皮肤,以感到皮肤温热为宜,如此有温补肾府的作用。也可使用艾灸、热敷的方法刺激肾俞穴,但须注意避免烫伤。

太溪穴隶属足少阴肾经,别名大溪、吕细。“太”有巨大之义,溪即溪流,“太溪”的意思是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它是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和原穴,输穴就是本经经气汇聚之地,而原穴也是本经经气较大的“中转站”,太溪穴合二为一,所以太溪穴处肾经的经气最旺,刺激太溪穴有很好的补肾养肾功效。

【定位与取穴】位于足内侧,足内踝(高点)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中。取穴时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从内踝尖做垂线至足跟腱,连线中点极为此穴。

【功效与主治】滋阴益肾、温补肾阳。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

【按摩方法】自我按摩时,将一只脚抬起置于另一腿上,随后找到太溪穴,用拇指以中等力度点按、转圈揉按,每次按摩5~10分钟。亦可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使用中等力度捏拿、点按,每次按摩5~10分钟。

冬季养肾,养护的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而与先天之本相对,后天之本脾胃的养护也不能忽视。虽然脾胃并不与冬季相应,但养护脾胃能够为养肾助力,即通过补养后天之本实现“养后天以资助先天”的效果。同时,冬季很多人会选择进补,通过多吃营养密度高、性质温热的食材来补养身体,会对脾胃带来较大的负担,补益中药大多滋腻,食用也易碍胃,所以健脾胃也是服用膏方等补益调理前的“必修课”。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冬季寒冷刺激容易激活相关的神经感受器,刺激胃黏膜收缩,减少胃酸分泌,寒冷也会使肠运动增快,既影响营养吸收,又会造成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溏,甚至导致腹泻。不难发现,冬季养胃亦十分重要,除了做到饮食有节外,通过刺激互为表里的脾经、胃经上的特定穴位,也能发挥不错的补益脾胃之效。

太白穴位于足太阴脾经上,是脾经的输穴,脾经的经气在此处渐盛,由此注彼。太白穴更是脾之原穴,脾的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即在此处,按摩刺激太白穴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供养脾经的经气,起到健脾和胃、理气化湿之效,临床治疗脾虚疾病多会选用此穴。

【定位与取穴】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取穴时找到足大趾与足掌构成的关节,在关节的后下方,足掌、足背交界线的位置能找到一个凹陷,按之有酸胀感,此处即为太白穴。

【功效与主治】健脾和胃、理气化湿。主治胃痛、腹胀、肠鸣、腹泻等脾胃病证,亦可用于无汗的热病治疗。

【按摩方法】以中等力度揉按,以感到酸胀为宜,不宜用力过大。每日揉按2~3次,每次3~5分钟。脾虚的时候应该顺着脾经巡行的方向向足跟的方向推按,循经按摩。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合穴,也是胃的下合穴。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亦有理上、理中、理下之义。当发现足三里穴处凹陷时,通常提示有脾气虚问题,常伴有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症状。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同时,艾灸足三里穴更是一种有助于长寿的保健方法,唐朝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就曾表述“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观点,即通过对足三里穴反复、长期施加瘢痕灸來起到保健的作用。

【定位与取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10厘米,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取穴时找到外膝眼,向下量取10厘米(即除拇指外四指并拢的宽度),胫骨外一横指,可以摸到一个凹陷,按之酸胀即为此穴。也可以坐在凳子上,将小腿垂直悬挂,四指并拢,然后将食指近拇指的一侧缘靠近膝盖的凹陷处,小指的外侧缘与胫骨的交叉点,就是足三里穴,也就是与膝眼有四横指的距离摸到膝眼的凹陷处。

【功效与主治】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脂血症等。

【按摩方法】可以中等力度按压、旋转揉按、上下推按的方法按摩,每次5分钟,一日3次。

(编辑    车翀)

猜你喜欢
脾经凹陷处养阴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立冬补冬 小雪养阴
搓腰
——壮肾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按摩可调理耳鸣
调好脾经身体棒
最方便的健身
耳鸣火旺按揉两侧听会穴
应用清宣止咳除痹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脾经伏火,肺络痹阻症)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