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技能教学的融合探究

2022-01-10 19:13谭颖欣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工匠精神

谭颖欣

摘要:近年来,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学校不断开发校企合作项目,积极探索工匠养成与技能习得的人才培育方式,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文着重研究工匠精神与教学技能如何做到有机融合,以习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指示为导向,通过设置工作项目,重组教材知识教学、学生作品创作、多元评价等过程,探讨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能培养;有机融合

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工匠精神培育工作高度重视,习总书记曾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刚刚开始。本文就如何在教学改革中更高效做到真正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培育高技能人才展开以下探究:

一、工作项目设置

工作项目的设置离不开企业的支持,统筹安排教学计划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必须契合。在教学之前,清晰企业需求是一切教学安排的前提。教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摸清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岗位设置目的,与企业老师对接日常工作安排及工学结合任务的合理性,做大量的前期工作,真正做好校企合作,这是培训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因素,也是以身作则的真实教学案例。教学中全过程的工作项目均是以企业的工作模式,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与修改每个工作项目的规划表,由企业专家验收小组作品,通过模拟企业日常工作流程,企业项目进课堂,让学生在“工学结合”中清晰工作岗位和任务要求,根据每个不同的项目完成分配任务,从中养成工匠精神,习得专业技能。

另外,为了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每个工作项目,皆可以初、进阶的教学环节进行设置,以基础能力习得与综合能力习得为划分依据,组内帮扶,共同进步。该设置思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材知识重组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地专业人才需求与岗位能力要求,基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首先,可以尝试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优化重组,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技能,更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和工作内容结合起来,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要提高技能训练质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必须加大课内实训的指导力。

当前,不少课堂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堂内外断层,缺乏整合及有效衔接。课堂教学与课外能力锻炼没有达到连贯性,学生课内所习得的技能,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二是课堂活动与企业项目脱节,体现不出校企合作的价值。这些情况与教材的运用有紧密的关系。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知识的增减,都是以更适合学生学成一门技能为出发点,以当时企业的一线经验为参考,这个步骤不可或缺,甚至是开展教学前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教学不能因为培养实操技能而忽略,没有基础知识,只能做出重复工作,只有渗透理论知识的教学结合技能培养,才有举一反三的进步,才是真正掌握一门技能。

三、学生作品创作

自己动手完成作品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融入工精神到专业技能中的最好时机。学生根据教材和老师的经验,在结合企业项目的工作中,需要呈现一个原创作品,原创的基本要求不能缺少创新。学生在创新的过程里,极少一蹴而就的例子,都是经过不断的打磨历练,不断的重复犯错,一次次达成项目成果。这个过程能提高学生“创前、创中、创后”三位一体的风险预判能力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前将自身能力、素质、资源等与企业项目进行有效对接,做到客观评估,从而确保作品把握得当,提高原创作品成功率。

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也离不开认真、细致和追求完美。学生在工学结合上课模式中,越来越勇于开拓,创新拼搏,吃苦耐劳,为一门手艺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极致。久而久之,每一次企业验收环节都成为学生最期待的节目,每一次验收通过,放下心头大石的那种成就感,慢慢将学生学习的被动变为主动。所以,学生亲自创作的教学环节,是人文精神与专业技能有效升华的重要一环,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多元评价提升

多元评价有横向多元评价和纵向多元评价,学生个人综合学习成果评价应同时包含以上两方面。横向多元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小组、教师、企业专家等根据学生表现及最终作品成果对学生作出的客观评价。纵向多元评价应该包含但不限于个人的课前自学评价、作品价值体现、作品展示说明、团队精神凝聚、课后精修升华,还有小组初、进阶的完整性及创作过程的合作性,最后,整门课程的量化成长值评价等等。

评价对于学生而言犹如醍醐灌顶的指点,学生往往将自己认为已经是最好的作品展现给企业,而企业往往是站在最需要的低成本高效益角度考虑验收,最好的作品不一定是企业最需要的作品,但一定会是这位学生最有价值的作品,这个作品不仅蕴含了自身价值,也体现了学生最诚挚的付出,这里就需要评价体系发挥作用。评价体系完善,既能起到鼓励与促进的作用,也能保证工匠精神地位的延续。反之,一件精心出眾的作品得不到肯定,学生钻研提高的自主性就被削弱,不利于有效掌握一门技能,也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

综上,学校积极融入企业机制,结合市场需求不断紧跟变化趋势,从课前的设置,课中的展示,学生的创作,到企业的决策、评价,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系统教学模式,但在更迭中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宝”点,创造更多更适合当下能融合人文精神与专业技能的机会,仍然是我们需要下苦工钻研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朱建坤.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J].经贸人才,2021(295):64-66

[2]王凯.社团文化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功能及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21(11):57-59

[3]谭璐.以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64-66

猜你喜欢
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工匠精神
论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中信息页的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民族舞蹈介入音乐课堂教学的途径探微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