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调查研究

2022-01-10 20:13刘商卫张富强陈大玉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刘商卫 张富强 陈大玉

摘要:目的 探究一例疑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调查,并对其调查结果、调查方法和解决途径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一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展开调查研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结果,判断发病原因及控制途径。结果 通过对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可知,患者居住环境脏乱,有“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病史10余年,既往有蜱虫叮咬史,其共同工作的儿子有多次蜱虫叮咬史,最终结合医学检验实验结果分析,该病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是典型的由蜱虫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所引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密切的接触患者无发病现象。结论  本地区应提高警惕,及时做好病例患者活动区域的消杀工作,及时对病例接触人群进行隔离处理,加强对该病例病情的观察等,综合性的加强该病症的防控管理。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原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2017年5月15日,丽水市疾控中心接到丽水市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发现一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立即采集该病例合格标本,送往省疾控中心进行化验检测,开展病原学检测,通过反馈的结果看,该病例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确认为一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传染病请发生后,当地立即开展隔离措施,摸排接触人群和被污染场所环境等,制定了明确的控制措施,现对调查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1病例分析

病例沈某某,男,61岁,汉族,农民,现住址景宁县九龙乡九龙村,2016年8月开始在自家附近山上养蜂。

主诉:患者于2017年5月7日左右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伴少许咳嗽、咳痰,伴全身乏力,行走困难等不适,5月9日至九龙乡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拟诊断发热待查,予“克林霉素、利巴韦林”输液治疗,速效感冒片、板蓝根冲剂口服用药2天。5月10日在九龙乡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原方案治疗,开始出现口齿不清,伴四肢肢端无力,仍有发热(温度不详),(请核实出现前述症状时间是否为5月10日),5月11-12日在九龙村卫生室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经治疗后仍有发热(温度不详)、乏力,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感四肢无力加重。5月13日家属陪同至景宁县人民医院就诊,入院时精神软,急性热性病容。

查体:体温38.6℃,查体双肺呼吸音粗,余无殊;门诊血常规示:白细胞2.14×10^9/L,血小板63×10^9/L,CRP9.06mg/L;血钾2.81mmol/L;尿常规:尿蛋白2+,尿胆原弱阳性,镜检白细胞+++/HP;大便常规+隐血试验:隐血试验+。门诊拟“社区获得性肺炎;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收住入院。

治疗:予“头孢西丁针2g ivgtt q8h联合左氧氟沙星针0.4g ivgtt qd”抗感染,溴己新祛痰,补充维生素、氯化钾等治疗。用药后出现腹泻,水样便,10余次/天,仍有阵发性发热(最高体温39.4℃),少许咳嗽、咳少量粘白痰,胃纳、夜眠差,5月14日大便常规+隐血试验:隐血试验+++,镜检红血胞0-1/HP,镜检白细胞1-2/HP。为求进一步治疗,5月14日转至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急诊血常规:WBC 3.1×10^9/L,NE 84.3%,L 13.5%,RBC 4.99×10^12/L,HGB 155g/L,PLT 22×10^9/L;CRP 10mg/L;急诊生化:谷丙转氨酶350U/L,降钙素原1.88ng/ml,钾4.70mmol/L;急诊尿常规:尿蛋白3+g/L,镜检红细胞++/HP,镜检白细胞+/HP;胸部CT:右下肺感染。初步诊断“发热待查:肺部感染?”,拟“肺部感染”收住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精神软,球结膜充血水肿,舌红肿,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少许干湿性罗音,余无殊。入院后予利巴韋林针0.6 qd ivgtt抗病毒,莫西沙星针0.4 qd ivgtt联合头孢曲松针2g qd ivgtt 抗感染,补钾,补液补血浆,丙种球蛋白等治疗。

5月16日患者病情持续加重,持续高流量吸氧下氧饱和度低,转EICU治疗,予抗病毒、抗感染、输血对症治疗。期间患者病情仍持续加重,5月21日13:59患者动脉搏动消失,予心肺复苏后仍不能恢复自主心律,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于14:21停止心脏按压,宣布患者死亡。

2流行病学调查

该病例子女及配偶健康,病例患有“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病史10余年,并于每年发生一次,之前为不规则性治疗,无其他病史。本病例的日常工作环境相对恶劣,患者自2016年8月开始,与儿子一起从事养蜂,养蜂地点约距离九龙村10分钟车程的山林中,灌木杂草密集。据家属反映患者既往有蜱虫叮咬史,其共同工作的儿子有多次蜱虫叮咬史。另向周边居民调查得知,平素上山干农活,很多人都有蜱虫叮咬史。

3讨论

近几年,我国部分省份地区相继发生一系列类似传染性病例,经过对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认定该病情与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相关,本病例发病潜伏期达1-2周,发病前3个月并无旅居史,因此可排除外地感染的可能。因此应加强当地疾控预防管理和控制。市疾控中心将根据当地人群感染率、蜱虫带毒率、蜱虫密度,开展风险评估,指导落实疫情监测、灭蜱、健康教育等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医疗机构督导,提高监测敏感性,发现不明原因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病例一定要询问有无蜱虫叮咬史,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医疗机构易误诊漏诊传染病培训,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临床监测的敏感性,同时也提醒广大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做好职业防护,防止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毛雪兰,邓宝成.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4):2979-2984.

[2]丁淑军,林艺,张晓梅,王显军,于学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4,30(05):531-534.

[3]王黎源.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

[4]孙立平,童巧霞,揭盛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01):87-89.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调查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宁远县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
山羊脑包虫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大学生痛经症状评分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胃食管反流发病相关因素与治疗分析
ABO血型对女大学生中医体质及痛经症状影响的研究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试验
广州市番禺区祈福新村社区2000名普通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
某高中结核病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