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约瑟研究对老子“科学”思想的认识

2022-01-10 20:13秦刚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李约瑟老子科学

秦刚

摘要:科学划界问题一直是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重要话题之一,李约瑟作为研究中国科学史的专家,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一直是厘清中国科学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而道家思想正是中国科学思想的来源。老子作为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对其思想的探讨也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科学,李约瑟,老子

1 科学划界问题

科学划界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中的重要话题之一,李约瑟作为著名的科学史家,在对其第二卷科学思想史的著述中,必然包含着自己对什么是科学的思考。而考虑到对划界问题探讨的深入认识以及第二卷科学思想史的出版时间,根据陈建老师的归纳“自标准科学科学诞生以来,关于科学划界的理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消解科学划界--以多元标准重建划界问题”[1],分析李约瑟研究中老子的“科学”思想,首先要对科学的定义问题有一个历史地认识。李约瑟的科学思想史出版于1956年,但对科学划界的认识并非是严格的处于第一阶段,首先中国科学思想史的出版本身就是多元视角的一种证明,而现在探讨的科学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李约瑟研究中国哲学的目的也是为了了解其对中国科学思想的发展作用,而首要前提是辨析清楚此处李约瑟研究的科学思想的具体指向。李约瑟提出:“为什们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有机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虽然在不同的学派那里有不同的解释,但它和近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后被迫采纳的自然观非常类似”[2],可见李约瑟认为的中国科学思想比较宽泛,对自然的认识显然也包含其中,而道家思想正是这种认识的来源。从道家思想中的科学自然观出发,是李约瑟对老子思想剖析的一个角度,而其本身也是老子思想的丰富内涵。

2 道家思想的内涵与分析

李约瑟认为:“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与宗教的及其有趣的结合,同时包含着原始的科学和方技······是世界上唯一并不极度反科学的神秘主义体系”[2],李约瑟对于道家思想给予了高度的认可,是因为他观察到道家思想的两个重要来源,一是探索自然之道的哲学家,不同于研究封建社会礼法制度的儒家,这部分人本身追求的是对自然秩序的认识,大多是以隐士的形象示人;另一根源是古代的萨满和术士,类似于实验者的角色。而以抽象观念为基础的道家学说包含的原始科学思想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被认为是纯粹的宗教神秘主义。

2.1、道的含义

老子关于道和造物的论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3],这里李约瑟将支配万物运行的法则类比作西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而这种类比也反映出早期人类对于宇宙奥秘探索的相似之处,即相信宇宙有其规律,而需要自身的探索。

在对道的描述方面,老子认为“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3],李约瑟将其理解为一种强调自然界运行的统一性和自发性的自然主义泛神论,是对自然万物的描述,同时也是对自然万物的追问。陈鼓应将中国哲学中的这种顺应自然不为主的道与基督教耶和华作了比较,他认为耶和华创造万物后,长而宰之,视为囊中之物,他主张发挥“不辞”,“不有”,“不为主”的精神,消解领导者的占有欲与支配欲。从原始的自然观的描述引向了社会政治方向,而李约瑟也对其中科学和政治的分界问题归于道家哲学家对知识的态度问题。

2.2、自然界的统一性

李约瑟认为在中国思想发展的早期阶段,即宗教和科学分化之前,道家哲学的宗教神秘主义可以更倾向地解释为对自然界统一性的确认,而这种统一性是自然科学的前提[2]。而这种统一性在老子的描述中体现为:“圣人执一为天下式”[3]。而后根据科学所特有的原则:没有任何事物是在科学探索领域之外的,不论它是多么讨厌,多么不愉快或多么琐碎[2],李约瑟认为老子所描述的圣人对世界的观察是暗合自然科学的这一原则的,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3],这是老子哲学中相对主义的立场,即认识到人类的标准并非世界万物的标准,这是排除伦理的评价对世界的认识,而这是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必要认识。李约瑟根据后期科学发展的特点来反推老子哲學或者说道家哲学的科学因素,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在科学发展中,“科学”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带着原始的朴素的气息根植于我们的早期的哲学思考中。老子对自然界统一性的认识,固然有相对主义的立场,但从今天的视角回顾分析老子的思想,也要考虑到中间人类认识的发展的飞跃程度。当不可避免地陷入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察视角,回顾老子对自然界统一性的思考,可以重新让我们认识到早期人类认识自然科学的视角。

2.3、对自然的态度

李约瑟从道教的庙宇名称着眼,认为道教的庙宇称为道观,其实有着原始的科学观察心理。观,谛视也,原意为观察,李约瑟认为,观之一字,体现在今天道观的普遍名称中,是其古义的象征。从词源上分析,固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最主要的是,从整个道家哲学出发,了解其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

2.3.1、水—阴性的概念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3],李约瑟认为这里暗含了观察自然的视角,不是命令式的主动性,而是感受式被动性[2],从这个意义上说,水和阴性的含义一脉相承,而李约瑟推测后期中国实验科学没有兴起的原因,可能在于之后的注释家未能了解透彻以至于出现注释混乱的现象。

2.3.2、从事自然观察的动机

李约瑟在此提出了一个中心问题:“道家哲学家喜爱从事自然观察的主要动机是什么”[2],而他将答案诉诸于原始科学特色的心地平静,即在老子哲学概念中的“静”。“致虚极,收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3],李约瑟做出了一个心理学上的解释,认为古代社会结构脆弱,人们需要一种暂时的理论或者假说,来获得心理上的平静。这种自然主义理论,是人们免除恐惧的一剂良药。

2.3.3、无为—经验主义

“无为,则无不治”[3],这里无为指遵从事物的本性,不做违反事物本质的事,李约瑟认为其符合原始科学的一般特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给出了模糊的认识规律,而没有在具体的事物的本质上做出总结。要实践无为,就要通过基本上是科学的观察而取法自然[2],李约瑟将其称为对整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致为重要的经验主义开端。

2.3.4、 变、化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负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其日故久”[3],老子描述的这种循环变化是人们对自然的理解,李约瑟将其看作是道家哲学精心的基础,因为在道的自我创造的过程中,事物的完善和消亡同时存在,而道自始至终都都是循环变化的即“反者道之动”。

2.4、对知识的态度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無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绝智弃圣,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慈孝;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学无忧······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之,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3],李约瑟指出,这些痛斥“知识”的字词看似只能解释为非难理性知识和经验知识的传统意义上的宗教神秘主义[2],而与之前道家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兴趣发生了矛盾,所以他将这种“知识”称为社会知识,与真正的自然知识做了区分。从而对“知识”攻击就就从反理性的神秘主义转向了原始科学对抗儒家经院哲学的方向。李约瑟指出,“道家思想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2],而其对知识的矛盾的态度,或者说对知识的区分不明让人难以理清根本,所以李约瑟提出了通过阐明政治立场从而确定其知识的范畴,因为科学和民主的关系一直是紧密联系的,而李约瑟认为《道德经》中至少有十五章有明确的政治意义,从而将对自然的观察应用到人类社会,是原始自然观的社会化过程。

3 结语

从李约瑟对老子哲学的研究中,重新以科学史家的角度研究老子哲学对中国科学和技术的影响,可以发现在原始科学阶段,近代有机主义哲学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从整体的道家思想体系入手,以科学主题的角度逐步分析其中代表人物思想的方法,也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种手段,而对其中制约中国科学发展的因素,李约瑟在对老子的解读中并没有太多的显现,需要之后深入地分析。

参考文献:

[1] 陈建.科学划界——论科学与非科学及伪科学的区分[M].东方出版社,1997.

[2]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科学出版社,1990.

[3]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商务印书馆,2003.

猜你喜欢
李约瑟老子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的渊源
汉语典籍文化专有项英译研究
漫画
智者老子
也谈“李约瑟问题”
科学拔牙
寻找老子【三】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