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产业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思考

2022-01-12 06:43费世民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6期
关键词:成渝竹林建设

费世民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8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根据战略要求,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两中心、两高地)[1]。成渝地区地处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地位突出,是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2020年7 月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会议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2021 年5 月四川省林草局与重庆市林业局签订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提出协同落实川渝共建西部竹产业发展高地,协同实施“两岸青山 千里林带”工程,协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转化模式,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1 成渝地区竹资源丰富,竹产业优势独特

1.1 竹林面积大,约占全国竹林面积的1/4

四川竹林面积120.80 万hm2,居全国第一,主要分布在川南山区、盆周山地及盆地中部丘陵区129 个县(市、区);“20 万亩”以上的有24个县,其中,叙永县超过“130 万亩”,合江县、纳溪区、沐川县、长宁县、天全县等5 个县区突破“50 万亩”。此外,大熊猫栖息地竹资源面积约80 万hm2,大熊猫主食竹类主要分布高寒山地天然林内。

重庆市竹林面积约33.33 万hm2,主要分布在梁平县、南川区、荣昌县、合川区、大足县、永川区、铜梁县、涪陵区、潼南县、万盛区、北碚区等34 个区(县)。“10 万亩”以上的有8 个县,其中,梁平县、南川区超过2 万hm2[2]。

1.2 竹种类型齐全,独具特色和优势

成渝地区处于西南丛生竹林区、江南混合竹和西南高山竹的分布区,丛生竹、散生竹、混生竹3 种类型齐全,丛生竹面积占70%以上,与全国竹区省份相比,具有鲜明的资源特色与优势。主要竹种有慈竹(Bambusa emeiensis)、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白夹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毛竹 (Phyllostachys edulis)、硬头黄竹 (Bambusa rigida)、撑绿竹 (Bambusa pervariabilisMcClure×Dendrocalamopsis daiiKeng f.)、麻竹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等,其中,慈竹面积约占60%。

1.3 利用类型齐备,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材用、浆用、笋用、兼用竹均有,支撑发展了竹浆造纸、竹人造板、竹家具、竹编、竹笋等5 大特色优势竹产业。四川省浆用竹林面积近66.67 万hm2,约占60%;笋用竹林面积近10.67万hm2(不包括高山小径竹笋),约占15%。多类型的竹资源为做强做大竹浆纤维、竹笋等优势产业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2 围绕“双城经济圈”战略需求,谋划四川竹产业发展

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接区域战略经济布局,坚持走产业融合化、产品品牌化、主体多元化、经营数字化、方式绿色化的发展思路,协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转化模式,着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竹林风景线高质量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竹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延伸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竹产业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协同落实川渝共建西部竹产业发展高地,推动竹资源大省向竹经济强省跨越[3]。

2.1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四川省竹林面积稳定在120 万hm2以上,现代竹产业基地达到80万hm2以上;建设竹纤维产业创新发展基地,竹浆产能超过200 万t;建设特色优势竹食品生产基地,竹笋加工能力突破100 万t;建设美丽竹林风景线,建成高质量翠竹长廊(竹林大道) 60 条;推进竹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建成国家和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15 个;到2025 年,竹业总产值达到1 200 亿元,建设现代竹产业发展体系。

2035 年远景目标:建设全国最大的竹纤维产业发展创新高地、全国重要的竹食品生产基地、建成全球瞩目的“大熊猫+竹”文创基地,打造全国最美的竹林风景线;到2035 年,竹业总产值突破2 000 亿元以上,建设竹业经济强省。

2.2 发展布局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四川竹资源分布及加工利用实际,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将四川竹产业发展和竹林风景线建设分为竹纤维、竹文创、中小径竹笋等3 个主产带(图1)。

图1 四川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竹林风景线高质量建设布局Fig.1 Layout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 and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of bamboo forest scenic horizon in Sichuan province

2.2.1 做强竹纤维主产带

以乐山市、宜宾市、泸州市为重点,利用丰富的丛生竹资源和竹浆造纸产业基础优势,着力做大、做强竹浆纸一体化产业,联合重庆永川培育川渝竹浆造纸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竹纤维综合开发、高效利用,有序发展竹纤维纺织、竹原纤维等新兴产业,打造全国竹纤维产业发展创新高地。协同重庆实施“两岸青山 千里林带”工程,推进长江生态竹廊建设,打造一批百里翠竹长廊,提升蜀南竹海等竹景区接待功能,壮大竹文旅康养产业。积极融入成渝地区自贸试验区,构建中国西南竹产品物流贸易中心,创新开发竹源功能食品,建设竹食品加工园区,引进竹材精深加工技术,研发生产新型竹建材、竹家居和竹工艺品。

2.2.2 做精竹文创主产带

以内江市、自贡市、资阳市、遂宁市、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眉山市、雅安市为重点,立足川中的成渝经济中轴及其发达的交通、商贸与雄厚的人才、科技优势,利用丰富的竹编文化、大熊猫文化和形态多样的竹林盘资源,着力打造以竹编、竹研发、竹博览、竹会展、竹培训、竹灯饰为特色的国际竹产业文化创意先行区,培育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大熊猫食竹景观为特色的“竹+大熊猫”原生态竹旅游示范区。推进青衣江、龙门山生态竹廊建设,巩固提升翠竹长廊、竹林景区(点)、竹林盘的旅游服务功能,建成竹文旅融合发展带。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川竹”产品展销和出口基地。

2.2.3 做优中小径竹笋主产带

以达州市、广安市、南充市、巴中市、广元市为重点,利用丰富的白夹竹、巴山木竹(Arundinaria fargesii)、斑竹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f.lacrima-deae) 等资源,加快引进培育竹笋加工企业,创新开发竹笋系列产品,打造中小径竹笋产业基地。对接重庆、陕西和甘肃,打造川东北竹产业生产、商贸、文旅基地;推进嘉陵江、渠江生态竹廊建设,改造提升华蓥山、五峰山、峨城山、曾家山等竹林景区(点),结合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竹+红色文化”旅游线。支持引进竹材加工龙头企业,创新发展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特色竹制产品等新兴产业。

3 理清战略思路,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成渝地区乃至全国竹产业发展进入了关键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竹产业发展亟待通过新思路、新模式,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制定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

3.1 聚焦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突出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一是2018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指出:“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总书记对竹产业发展和竹林风景线建设的重要指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竹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也引发了中国竹产业重心向西部转移的变革[4]。

二是成渝地处中国西部、长江上游,是支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纽带与核心腹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与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推进川渝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战略机遇。三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全面推进竹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竹林体验、自然教育、生态康养等新业态,竹文旅康养产业及生态竹源产品将成为山区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四是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培育全方位开放新优势;构建“欧盟—中国成渝—日韩”“中国成渝—东盟”开放通道体系和“四向多廊”物流体系,将进一步推动竹产品走向世界。五是落实“禁塑令”“碳达峰、碳中和”新要求。自2020 年开始,欧盟和中国推进实施“禁止限制使用塑料制品”规定,竹浆造纸、竹纤维创新利用、竹制用品等“以竹代塑”产品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全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减少木材采伐的背景下,“以竹代木”的竹建筑和建材产业链将不断扩大和延长;“以竹代钢”竹缠绕管道、“竹钢”材料等竹纤维复合材料将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家具等领域[5-6]。

3.2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市场导向,突破关键瓶颈

目前,成渝地区竹产业依然存在“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等突出问题,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农业及其他行业相关产业相比较,竹业发展质量不高,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尚不完整的特征十分突出,面临竹资源利用不足,竹加工发展滞后,市场化水平不高的困境;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对照,战略引领缺乏,创新驱动不足;聚焦现代产业三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在高质原料生产、高效加工利用、高值市场贸易3 个关键环节存在3 个“最大”问题:

一是最大的瓶颈:竹资源利用率低,经营难、下山难、转化利用难。四川竹区平均路网密度为14 m/hm2,仅为浙江省(35 m/hm2) 的40%;竹材、竹笋采运成本居高不下,缺乏竹林经营、采伐机械化设备;现有竹林经营利用率约50%;尚有低产、低效竹林近26.67 万hm2。竹区基础设施落后,竹林经营、竹材采集机械化缺乏,导致生产成本高,严重制约竹资源利用。因此,应围绕盘活竹资源,重点开展种质资源、立地管理、生长管理、产品评价、生态康养等基础研究,突破种质创新、精准培育、生态康养、机械化经营等关键技术创新,优化现代竹产业原料林基地布局,促进竹原料高效生产与供应。

二是最大的短板:龙头企业缺乏,竹科技创新研发不足,精深加工缺乏,带动产业链发展能力不强。2019 年四川省竹加工企业2 600 家,其中年产值5 000 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20 家,不足浙江省(50 多家) 的40%;在竹产业一二三产产值构成中,二产产值占比为42%,较浙江省的60%低18 个百分点。因此,应围绕竹资源利用,着力培育与引进龙头企业,重点研发集约化采集和预处理加工、规模化竹材仓储、竹笋保鲜等实用技术;创新突破安全高质化、标准化精深加工、生物质转化及其智能化设备装置的关键技术,开发采伐(修剪)、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以及竹茶、竹酒、竹饮、竹纤维食品等功能性产品;建立快速监测和鉴伪的品质评价、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可追溯技术体系;带动竹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竹资源高效利用、全竹利用。

三是最大的制约:市场贸易不活,缺乏国际、国内大市场、大贸易体系,市场消费引擎拉动乏力。2019 年四川省竹林单位面积平均产值为3 366 元/667m2,比福建省的4 197 元/667m2少831 元/667m2;四川省竹产品出口额约1 亿美元,不到浙江省的1/7。市场贸易作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应着力加大市场建设,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创新推进大市场、大贸易体系建设,激发国内外市场活力,增强内需外贸拉动产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

3.3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顶层战略设计

3.3.1 战略思路

围绕战略需求,聚焦3 个最大问题,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大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战略区位优势,拓展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现代智慧技术的思路,建设智慧竹业,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完善建立现代生产经营体系、加工业体系、产品市场体系,推动竹产业多业态发展、高质量发展。以现代农业经营的思维,颠覆性探索以“智能化、机械化”为突破口的竹林经营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革新,创新推动竹林经营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以现代工业的思维,大力建设工业园区,创新竹产品精深加工,创新发展总部经济,推进现代竹加工业发展。

二是以国际商贸的大视野,发展商贸竹业,营造现代化商贸市场,推进竹产品国内外贸易;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物联网”经济,推进现代商贸业发展。

三是以全域开放的理念,繁荣竹人文产业,创新发展竹林文化旅游康养产业,打造竹区靓丽风景线。

3.3.2 重大工程与行动

按照战略思路,以“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化解制约”为突破口,重点实施3 大工程,推进7 项优先行动(图2)。

图2 成渝地区现代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Fig.2 Major project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 bamboo industry in Chengdu-Chongqing area

重大工程一:实施智慧竹业工程——推动现代竹产业创新发展

实施智慧竹业工程,以产业链、供应链为主线,积极推进产业创新、业态创新,协同共建“中国竹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优先行动1:以现代农业经营的思维,实施竹林精准培育、机械化经营创新行动。颠覆性研发以“智能化、机械化”竹林经营关键技术,研发竹材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竹材仓储业;强化竹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全国最大的竹原料生产、供应基地。

优先行动2:以现代工业的思维,推进竹产品智能化精深加工利用行动。强势做强、做优川竹浆造纸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现代竹纤维产业基地;创新做强、做大川竹笋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现代竹食品产业基

优先行动3:以“智慧中国”的思路,推进智慧管理创新行动。创新研制“智慧竹业”精准生产管理系统、产品质量溯源系统、专家决策支持服务系统,推进竹产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重大工程二:实施人文竹业工程——推动竹林资源优势转化发展

实施人文竹业工程,以提升价值链为主线,积极推进“三产”融合、跨界融通,协同推进成渝“两岸青山 千里林带”工程建设,打造长江上游“中国最美竹林风景线”。

优先行动4:以全域开放的理念,高品位推进“竹文创+”行动。融合大熊猫、非遗、生态、景观、康养、历史人文等文化品牌,高品位推进“竹+大熊猫”示范,建设“大熊猫+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高品位推进“竹文创+景观”示范,打造以竹研发、竹博览(会展)、竹工艺、竹编、竹装饰为特色的国际竹产业文化创意先行区;推进高品位竹文旅康养示范,建设省级、国家级竹生态康养基地。

优先行动5:按照“大美竹海”旅游的理念,高品位推进竹林风景线建设行动。推进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城乡融合,培育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带动的竹生旅康养精品线路;围绕竹景、竹居、竹食、竹艺、竹疗5 大板块,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竹林文化旅游康养品牌。

重大工程三:实施商贸竹业工程——推动现代竹产业开放发展

实施商贸竹业工程,以国际、国内贸易的大视野,积极构建市场拉动的主引擎,构建形成国际、国内2 个市场“双循环”格局,打造“中国竹产品国内外商贸最大集散地”。

优先行动6: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推进国际商贸行动,拓展海外市场。建立竹业国际商贸博览园区,建设国际竹商品交易中心、竹文化旅游购物中心、竹产业金融中心等。

优先行动7:对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推进区域市场行动,繁荣国内市场。建立区域性大型竹制品交易市场(中心),建设一批竹加工产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专业市场。

猜你喜欢
成渝竹林建设
成渝客专提质达速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研究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寻访竹林隐士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竹林野炊
成渝双城到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