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叙事性表达设计研究

2022-01-12 11:57陈鹏鹏吴颖
工程技术与管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叙事性展品博物馆

陈鹏鹏 吴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湖北 武汉 430074

1 引言

当今,博物馆行业的发展越发迅猛,壁橱式和纵向推进式的早期博物馆展示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于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也无法更好地搭建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传播桥梁。而叙事性表达设计慢慢被运用到博物馆设计中,这种设计可以融合展品与环境,让观众在这种叙事空间进行信息获取与交流。

2 概述

2.1 叙事性表达设计的概念

叙事就是叙述事件,简单来说就是描述一段故事。将想要表达的事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出来,也就是叙述一个或者一连串的事件,这种“叙事”的方式可以让人们来理解未知的事物,就像是孩子通过故事来理解世界,用自己的理解和现有的知识结构去构建想象一切未知的事物[1]。叙事性表达设计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描述设计的主题,按照一定的顺序用讲故事的方式在一个空间中表达设计主旨,观众被展览中的故事所引导,可以通过环境进行信息的获取与交流,更加丰富心理上的感受与体验。

2.2 叙事空间与博物馆的联系

叙事学与博物馆空间设计有着许多的关联,叙事学就是研究讲故事的方式,而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故事的发展需要空间场景的推进,空间所要展览的情节可以按照叙事顺序来编排,让博物馆空间更丰富且具有感染力,呈现更好的历史文化和内涵。同时,博物馆作为空间载体来提升展品的可观性,营造展品所诉说的历史故事与氛围感,通过把空间中所有的要素包含人物、时间、起因、过程和结果凝结到一起后,就构成了叙事性空间。

2.3 研究的意义

叙事性表达设计可以提高观众的兴趣且丰富展示信息,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示所要展览的情节,并从多个角度展示展品内容,增加其情节性,加深其内涵性,更好的传达展示内容,增强观众的心理感受,通过这些情节设计激发观众的好奇心。这种叙事性表达设计还能促进观众、展品和空间的交流,其展品陈列的背景有着丰富完整的故事情节,促使他们继续探索下一个展示内容。

3 叙事性表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叙事性表达设计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叙事媒介、叙事主题及内容、叙事结构及手段(见图1)。

图1 叙事性表达设计的构成要素示意图

3.1 叙事媒介

叙事学中的叙事媒介简单来说就是讲故事时传递信息的载体,用语言来充当媒介材料。叙事性表达设计的叙事媒介包括有展品、多媒体、展台、展柜、展板、展架、陈列设备等多种元素。其中展品本身就是具有历史文化的一个客观存在,博物馆的场景空间是通过对展品的编排而产生,其体现了展品所拥有的意义,实现了有结构、有层次的组织场景。除了将展品进行展示的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与观众产生互动的平台,用多媒体科技来提升场景空间的感染力(见图2),使观众和展品产生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更好地发挥其可持续性。

图2 常用的多媒体展示技术示意图

3.2 叙事主题及内容

叙事性表达设计需要有明确的主题,而主题的选择与其他类型的空间设计不同,可存在并列主题,甚至多主题。每一个空间场景都要有鲜明的主题特征,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和风格,营造不同层次的空间展览体系,展现博物馆空间的秩序性,让观众的观览流线更加流畅、完整,并且更加容易的区分和记忆不同场景的展示信息。

叙事性表达设计的内容是要把展品的信息和背景相关故事融入到场景空间中,在设计中结合故事性,根据每一个特定场景空间中的主题特征,介入展示内容的故事情节,按照区域功能和场景体验进行编排,使得观众在博物馆空间中参与到展示内容的故事中,对场景空间产生自身的情感感知[2]。

3.3 叙事结构及手段

叙事性表达设计的叙事结构由一系列展示内容所构成,展品是每个场景空间中叙事结构的一种事件元素,推动着博物馆展览的进行。叙事性表达设计中的叙事结构所研究的内容就像是一篇著作或者电影一样,要具备起因、发展、升华、高潮、结尾等一系列的情节特征,按照观众的观览流线进行设计,将各个场景空间所要展示的内容串联到一起,使得整个博物馆空间更有连续性,更具吸引力。

叙事性表达设计的手段是指采用一些设计手法或者措施来实现某些场景空间的效果和目的。所有的艺术形态都会有相应形式的构成手段,不管是摄影、绘画、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叙事性表达设计更是如此。其设计手段将博物馆场景空间中的多种元素包括展品、陈列设备、叙事装置、灯光、色彩等混合构成一种形式美。

4 叙事性表达设计的表达特点

4.1 增加了趣味性与生活性

叙事性表达设计是一个双向的奔赴过程,观众也是叙事的一部分,观众在听故事的同时会无意识地由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主动的探索信息。在叙事性设计中,要达到这种自然的状态,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对展品的了解,在这种不知不觉的自然状态下产生趣味性。同时除了趣味性,还要有生活性的内容,通过更自然、便捷和人性化的方式,使得更多的观众从叙事性的展览中获取一些知识信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人们无法正常出门参观博物馆,大量的文艺展览就被“赶上云端”,博物馆也是推出了云展览(见图3),在家中打电脑或者手机,我们就可以浏览数字形式的博物馆,通过这种形式逛博物馆也越来越生活化了。

图3 中国武汉自然博物馆云展览

4.2 增强了艺术性与互动性

叙事性表达设计还注重美感的提升,采用多样的艺术形式,例如将文学写作中的叙述方式运用到叙事性设计中,借鉴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对比、烘托等技巧;或者借鉴绘画的风格,对色彩、线条和形体的审美感受贯穿其中;再或者采用多媒体艺术的信息化手段,将充满互动性、体验性、场景复原性的展示方式通过艺术审美的加工设计体现出来。互动性是博物馆叙事空间的一项重要特征,叙事性表达设计需要确定主题,而主题的选择与其他类型的空间设计不同,博物馆展厅可存在并列主题,甚至多主题,这样更好的去满足观众心理对于展览的期盼性与展示内容的精彩性[3]。

4.3 场景性

叙事性表达设计中的场景性指的是观众在一个特定的场所内,通过场所的功能和其特性,促使观众和场所产生联系,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慢慢地对该场所产生认同感。观众来到博物馆中,不仅仅是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博物馆中一个能和自身品味或者经历相投的场景去产生场景共鸣。这种场景性不需要太多的文字语言说明就可以使观众被展品所吸引(如图4所示),更被空间场景的文化氛围所熏陶,观众在这样的场景中,精神层面是震撼的、愉悦的。所以,叙事性表达设计在设计中注重观众在场景的情感体验,将观众也作为叙事性表达设计的一部分,发挥展陈空间的文化连续性构成一个完整的场景。

图4 孔子博物馆

4.4 故事性

叙事性表达设计的应用场景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当前的政治、过去的历史、发展的经济、社会的文化、自然的环境、科技的成果等。博物馆空间不再是简单的收集与陈列,观众也不再单纯地对博物馆中的展品进行欣赏与评判,他们来此更多的是“邂逅”与“学习”。博物馆建立的是分享、互联、参与的文化,以及与艺术直接对话的环境。叙事空间多采用沉浸的形式,利用空间里的线条“叙事”和光影“抒情”,将过去“读书式观赏”变为“演绎式参与”。不仅如此,叙事性设计可以再现历史空间,增强观众对于历史场景的感受和记忆,这种设计形式更加人性化,更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从人的心理、生理等各个角度出发来考虑适合人的最佳陈列手段,为了演绎一个主题讲述一段故事最后升华到精神上的交流[4]。

叙述一个故事,不能只考虑故事本身的内容,而是要考虑观众的接受度,以及接受的程度等问题。比如创造一首乐曲,需要有故事的情境支撑,听者也是一样,在有故事的情境下,会更多的激发出自身的情感。同样,博物馆中的展品通过故事的介入,可以升华展品本身的背景,观众在观展中也会被其故事性所影响,甚至产生心灵的共鸣。

5 结语

一个地域的灵魂根植在博物馆建设里,博物馆不仅储存了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也表达了文化场所在现代环境下的演变。博物馆作为一个可以“行走”的空间,它的场景空间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展品,观众在观览过程中与展品和其背后的历史文脉进行信息交流,叙事性表达设计就是他们之间的一座桥梁,让观众更容易产生融入感。在科技与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活在信息社会里的人们对感官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必将推动展示手段朝着多变、复杂的方向演变,叙事性表达设计的表达也应该顺应社会的需求,关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情感因素,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职能。

猜你喜欢
叙事性展品博物馆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博物馆
海德汉EMO2019展品预览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露天博物馆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对叙事本质的探索与追问——评《叙事性的理论化》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