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的汽车出海“进化论”

2022-01-12 07:16
第一财经 2022年1期
关键词:汽车业进化论智能网

2001年10月27日,一艘货轮从天津港起航,开往叙利亚。货轮上搭载着中国第一批出口海外的乘用车,当时只有10辆。20年后,中国在2021年上半年就出口了95万辆汽车,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70%。

更重要的是,如今,中国汽车业的出海,早已不是单纯的出口那么简单,还包括海外建厂、海外投资、海外自建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中国汽车业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逐渐显现。

而上汽的海外业务把中国汽车的出海推进到了新阶段。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业的技术共识,智能网联系统在消费者购车决策中占的权重也越来越高。当一家汽车公司谈论出海的时候,它不仅要卖硬件,更要把软件服务带到全球各个市场。

上汽集团就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它在2018年成立了一家名叫上汽海外出行的公司,专门负责上汽自主品牌所有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智能网联服务,包括智能车载系统、用户端App、系统在线更新(OTA)等业务。而这一动作帮助上汽在海外市场打开了局面。

“2021年的MGASTOR已售罄。2022年的预订已开启。”

2021年10月21日21时20分,一份写有上述内容的海报被紧急发布在上汽印度公司的官网和社交账号上。此时,距离上汽MG的ASTOR车型在印度开放预订刚刚过去20分钟,但5000个预售名额已被抢空,上汽印度公司不得不临时关闭预售通道。要知道,2019年,上汽MG品牌才正式进入印度市场,短短两年,ASTOR已经成为它的第二个爆款车型。

一辆车畅销,当然要靠全方位的产品力,不过上汽MG在印度的成功,其中一个显著的原因,在于车上搭载的智能网联车载系统。在整车销售火爆的背后,上汽如何开发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软件系统,更能体现中国汽车业出海的新趋势。

像上汽这样把智能网联业务独立为一个子公司,并不是汽车公司的常规操作。一般来说,智能网联的工作会由车企内几个互不隶属的部门负责,如技术工程部门负责车机端开发,信息部门负责TSP后台开发,手机App大多数又是市场部门负责的。协调这几个部门工作也可能有单独的网联项目管理团队,他们基本就是根据每个车型既定的产品定义,确定这些系统的技术包,交给多个自己部门的供应商来研发和交付。

但上汽却特意成立一个子公司,独立负责海外市场的智能网联业务。这一安排的背后,是对海外汽车市场需求的洞察。

上汽海外出行的总经理助理陆珉对他初到印度的一段见闻印象深刻。在派驻印度的半年时间里,他和同事没事就会去逛当地的4S店,结果发现,许多客人来看车时,旁边都会陪着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性,他一开始以为这是家族里的长辈,来提供购车参考的。但后来发现,他们是司机—在印度,因为人力成本相对低廉,中产家庭雇用专职司机十分常见。

對于长期耕作印度市场的车企来说,这一现象并不新鲜,但上汽海外出行公司从这个现象当中挖掘到了一个特殊的用户需求—车主其实想要知道,除了上下班通勤时间,司机都把车开到哪儿去了。所以上汽海外出行在印度的手机App上开发了一个特别功能,让车主能够实时知道自己的车在哪儿,查看车的行驶轨迹,以及其他详细的行驶数据。这个功能基于海外出行的云管端一体化技术平台,没有技术难度,但一下子击中了潜在受众。“有的消费者很直接地说,单论车,或许我有别的选择,但你们这个App的功能太好了。”陆珉对《第一财经》杂志说。

类似的案例不仅发生在印度,还发生在欧洲、东南亚等上汽的重点海外市场。上汽意识到两个重要事实:第一,上汽自身乃至中国汽车业,在软件的用户体验上已经领先全球;第二,全球各地的消费者对汽车的软件体验都有旺盛的需求,所以前述优势完全可以导入海外市场。这也意味着,只要找到不同市场的差异化痛点,快速反应,就能打开局面,在与老牌车企的竞争中迅速赢得市场。上汽高层也把智能网联技术作为海外业务的重要战略。

上汽还在与亚马逊探讨更多的合作可能性,包括与亚马逊的语音交互技术Alexa的更多融合。

但知易行难,要实现这一目标,不是简单地把国内的系统照搬过去,翻译一下语言文字就行的,而是必须要让车载系统真正符合当地市场的需求。

然而,上汽海外业务分布全球,数十个规模大小不一样的单独市场情况迥异,如果为每个市场都做定制化的开发,成本和效率上都不划算,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平衡也十分重要。

这种情况下,独立运营的上汽海外出行公司就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它的成员来自上汽集团内外,许多是从事智能网联工作十余年的资深专家。同时,公司的管理架构十分扁平,管理层甚至会参与一线的技术开发。相比于车企中的一个部门,独立的公司能够更高效地应对纷繁复杂的需求。

在上汽集团的支持下,上汽海外出行可以免去许多大企业的复杂流程,以更快的速度引入新型的开发设备和技术,并且快速迭代,快速产生效果。一个聚焦智能网联的团队,也能用更专业的视角安排优先级,免去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目前,上汽海外出行的团队仅100多人,每年各类需求的吞吐量在2000个左右。同样的团队规模,如果是车企内的一个部门,可能连这一半的效率都达不到。目前,上汽海外出行已经实现盈亏平衡。

“近年来上汽集团对于旗下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土壤中,海外出行公司才能发展起来。”陆珉说。

除了提升效率,上汽海外出行还有更大的创新空间。比如前述提到的在20分钟内就预售了5000辆MG ASTOR,它最有特色的配置,就是中控台上方的语音机器人。这一产品一下子建立起了这款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科技感形象。而这个软硬件结合的配置是由上汽海外出行公司自主研发的。

灵活的机制和创新的氛围,让上汽海外出行成立3年就快速成长起来。当然,上汽通过智能网联技术打开海外市场的战略意图得以初步实现,同样也依靠与合作伙伴的密切配合。亚马逊云科技就是其中的代表。

目前,上汽海外業务的智能网联系统,采用的都是亚马逊云科技的整体方案。随着汽车越来越成为一个智能终端,永远在线、实时更新已经成为新一代智能汽车的标配。这背后,坚实可靠的云服务是重要的支撑底座。市场分散、覆盖广泛的上汽海外出行首先要解决的是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全球覆盖的基础设施实现车辆在全球的高效互通互联,然后通过其一站式的数据服务让车辆采集数据在云端自由流动和统一融合,并通过智能分析工具释放数据价值实现驾驶行为分析、远程状态检查、远程控制、车辆远程定位服务等。

当然除了领先的技术以外,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支持团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也是重要因素。“这一点对汽车产品来说尤为重要,一个视频网站可能还可以容忍宕机10分钟,但一辆行驶中的汽车绝对不行。”陆珉表示,“这就要求云服务的故障率要一低再低,即使极端情况下出现问题,也要能及时响应,亚马逊云科技在这方面的保障就很好。”

而对于业务遍布全球,纵深越来越广的上汽海外业务来说,一个可靠的、业务体系完善的全球合作伙伴更能大大提升效率,这一点也在与亚马逊的其他业务体系合作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在MGASTOR的语音机器人项目中,亚马逊的语音交互技术Alexa也参与合作,并能与基于云搭建的智能网联系统无缝对接。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项目中,除了上汽和亚马逊的合作,还有诸多公司的技术融合,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如今并不多见,最终也形成了多赢局面。

上汽还在与亚马逊探讨更多的合作可能性。包括与亚马逊的语音交互技术Alexa的更多融合,比如让车载系统、手机App和亚马逊的智能家居互联。这些探讨,甚至已经走在了整个行业的前沿。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中国汽车业在智能网联上的发展,已经让汽车出海从最早的销售一个硬件,进化到提供一整套软硬件互联的服务,这也帮助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占得先机。但要真正把这个图景变为现实,就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与技术先进、布局广阔、响应积极的全球合作伙伴联手。在这点上,亚马逊云科技与上汽海外出行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参考范本。

猜你喜欢
汽车业进化论智能网
全球汽车业碳博弈升级 中国汽车业面临挑战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汽车业四大新政将出台
车易链:做汽车业的“以太坊”
达尔文与进化论
汽车业能否重构新生态
品牌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