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除湿话川菜

2022-01-12 09:08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2年1期
关键词:鱼腥草湿气川菜

张声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消化中心(消化科、脾胃病中心)主任,炎症性肠病中心主任、脾胃病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华北区域脾胃病诊疗中心负责人,国家脾胃病区域诊疗中心联盟主席,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副理事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会长。擅长治疗疑难胃肠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胃肠癌、溃疡性结肠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胆病,如脂肪肝、慢性胆囊炎、非传染性肝硬化腹水等。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民以饮食为天,人以脾胃为本,饮食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物进入机体后的消化吸收,离不开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中医认为,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和“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进一步消化。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中医说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可以理解成“人体食物加工厂”。若脾气虚,“加工厂”动力下降,则消化能力下降,表现出不想吃饭,吃后腹胀,甚至是排出的大便里有明显的食物残渣,中医有个专用名词把它叫作“完谷不化”。如果脾气虚、升清无力,“上升运输机”动力不足,会引起头晕眼花、拉肚子等表现;脾气虚日久,水谷精微化生减少,人体气血生成不足,则会出现体倦乏力、面黄肌瘦等;若脾虚,导致向外输送水液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水液停留、聚集于体内,出现体内湿盛、水肿等病症。当水湿不能正常代谢的时候,湿气就会留在体内,留在体内就会成为一种致病的因素,这就是湿邪。

中医认为,“湿”为“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其性黏滞、易伤阳气,其病缠绵难愈。人为什么会湿气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消化中心(消化科、脾胃病中心)张声生主任指出,这可能和生活习惯有关。很多人习惯外食,自然就会吃一些油腻、重口味的食物,其实这对于脾胃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一方面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而油炸食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另一方面甜食少吃益脾、多吃助湿。爱吃生冷瓜果,或爱喝冰饮,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一旦脾阳受损,那消化能力就会被减弱,无法正常排湿,湿气就会囤积在体内。另外,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的表现,这是因为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而流汗后如果没有擦干身体,又马上吹电风扇或冷气,或洗头后没及时吹干就去睡觉,这些举动都很容易让湿邪侵入人体。

湿气又分为湿热和寒湿。如果将人体比作天气,那么,寒湿体质就像冬天的下雨天,又冷又湿,关节炎患者在这个时候经常发作。而湿热体质,就好比夏天的雷雨天气,又闷又热,让人透不过气来。

湿热之邪,往往是湿气滞留过久郁而发热导致,兼有食积、痰浊,其实最容易导致湿热的原因就是饮酒抽烟和饮食肥甘厚腻。

寒湿之邪最难防,因为与现代人的生活作息相关。我们经常出入有空调的地方,冷热交替变化太快,此时寒湿之邪就容易进去了;其次,饮食多冷饮暴饮伤了脾胃阳气,导致寒湿之邪入侵。运动可以调动气血,对于寒湿体质是非常有帮助。

湿邪不分季节、不分地域,已经成为困扰当下很多人的疾病根源。在致病的“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邪总是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张主任说,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體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黏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有一部分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被某种东西包着的感觉,懒得动弹,基本能判断其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湿气较重时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寒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宜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忌口,因为“甜腻化湿”,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口味重的食物也要少吃,因为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胃肠闷胀、慢性炎症。

正确地吃麻辣的食物,也有助于祛除湿邪。但是川菜适合寒湿的人吃,湿热的人不宜多吃。下面介绍几种好吃又祛湿的川菜。

第一道菜是砂锅炖雅鱼。用的是四川雅安独一无二的鱼种——雅鱼。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鳟,体形肥大、肉质细嫩,适宜于多种烹调方法,四川雅安地区亦因烹制雅鱼而享有盛名。相传这种鱼是女娲娘娘补天时掉入河内幻化而成,所以雅鱼头骨内自带一把宝剑,这道菜是川菜咸香味的代表菜。在这道菜中,还有一种配菜是祛湿法宝——生姜,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食材】  雅鱼一条、白豆腐、豌豆苗、鲫鱼汤(提前熬好)、葱、姜、白胡椒粉、油、盐。

【做法】

1.杀鱼,清理干净内脏。

2.净锅上火放油至两成油温,放葱姜煸炒出香味后,放入清理干净的雅鱼,小火煎至两面微黄。

3.待鱼身变色、香味溢出时,倒入提前用鲫鱼熬制的白豆腐鱼汤中,用中火熬煮10分钟。

4.出锅前加入适量白胡椒粉、盐,再下入豌豆苗,烫熟即可一同出锅。

【功效】

1.豆腐富含植物蛋白,鱼富含动物蛋白,味道鲜美,性味甘平,可以清热利水。

2.生姜可以去腥、解表散寒、温中止呕,通过发汗和温脾阳的作用达到祛湿的效果。生姜皮、冬瓜皮、西瓜皮等皮类的食物往往都有祛湿的作用。

第二道菜是回锅肉。这道菜不光是川菜的经典代表,更是四川人从小印刻在心中的妈妈的味道。其中有两种配料也是祛湿法宝,就是四川人最爱的豆豉和花椒,具有除五脏六腑之寒、解郁下气健脾胃的功效。

【食材】选肥四瘦六宽三指的带皮后腿肉、花椒、太和豆豉、葱、姜、青蒜苗、郫县豆瓣酱、甜面酱、酱油、油、盐。

【做法】

1.带皮后腿肉整块放入冷水锅中,加入花椒、葱姜,煮至八成熟后(肉还有一点粉色的红晕)捞出,切成1.5毫米的薄片。

2.锅中放少量油,放入肉片小火煸炒后,加入郫县豆瓣酱、太和豆豉、少量甜面酱、少量白糖(中和辣味)、酱油、盐等调味。

3.放入青蒜苗的白色部分,与肉片一起翻炒,待快出锅时加入青蒜苗的绿叶部分,翻炒几下即可出锅。

【功效】

1.中医入药的豆豉是淡豆豉,有疏表、散寒、清热、除烦、和胃的功效。

2.花椒有温中散寒、祛湿、杀虫、止痛的功效。

第三道菜是凉拌鱼腥草。鱼腥草虽然腥味很重,但却是对健康极为有益的一种野菜,具有消炎、滤尿、解毒之功效。其中,鱼腥草是长在地上的叶,折耳根是地下的部分。鱼腥草最常见的吃法是凉拌。

【食材】鱼腥草、莴笋丝、胡萝卜丝、白糖、花椒面、辣椒油、蒜。

【做法】

1.调味汁:加白糖、花椒面、辣椒油、蒜末、酱油、醋,拌匀。

2.放入莴笋丝和胡萝卜丝,拌匀后加入鱼腥草,拌匀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脾胃为后天之本,故内伤脾胃百病生。爱吃辣的人需要格外养护自己的脾胃,日常多喝山药饮、薏苡仁粥、香荷凉茶,可以保护脾胃、中和麻辣食物的辛热。

【食材】山药。

【做法】新鲜山药捣碎,加温煮熟。

【功效】山药性味平和,功能润肺、健脾、益肾,既能补阳以强健脏腑功能,又能补阴以充养物质基础。更为可喜的是,它扶正而不會恋邪,在病邪存在之时也可采用。所以历代医家在决定扶正、祛邪的治则基础上,常选用它组合成方,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山药与银花相伍、山药与牛蒡子共用等,都是发挥山药的扶正气而不恋邪、祛病邪而不伤正的效用。

【食材】生薏苡仁15克,熟薏苡仁15克,大米15克。

【做法】一起熬成粥即可。

【功效】

1.薏苡仁归脾、胃、肺经,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止泻、利湿除痹、清热排脓、清利湿热等功效。熟薏苡仁重在健脾,生薏苡仁重在除湿。

2.具有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的作用。

3.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的疗效,另外,它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其提炼物加入化妆品中还可达到防晒和防紫外线的效果。

【食材】藿香9克、荷叶9克、绿茶叶6克,500毫升开水。

【做法】500毫升开水冲泡,盖上盖子闷5分钟即可。

【功效】 荷叶能清新口气,去除口臭;藿香可芳香化浊,对脾胃湿阻、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有效。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宝地,地势多样、物产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川菜,是八大菜系中最会“变脸”的,二十多种味型,让食客吃不完也猜不透,其色泽浓烈、滋味醇厚中,也蕴含了巴蜀人独特的养生智慧。

(编辑    王    幸)

猜你喜欢
鱼腥草湿气川菜
“川菜”的由来
健身是去湿气的好办法
这些信号提示体内有湿气
夏季保健,勿忘除湿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老老恒言》中的环境养生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小桌上那枝神奇的“鱼腥草”
川菜资格人
鱼腥草真有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