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用与路径研究

2022-01-12 23:55罗颖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效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罗颖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扣好人生第一颗子方面大有裨益。而思政教育在培养个人思想品德、校准坚定的政治航线、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二者存在诸多契合之处。据此,本文阐述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之间的联系,探究了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并主要论述了高校思政教育中心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最大限度地彰显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1-0-03

国家教育部所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在新时代下要坚持育心和育德的结合,加强对学生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国家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生力军,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才培养效果的好坏息息相关。在新时期下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心理品质,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大学生将健康的心理状态外化成积极向上的行为表现,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高等教育中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在教育方法、内容、目标方面与思政教育存在诸多契合之处。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所具有的发展性、情感性、活动性又是后者所缺乏的。据此,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改进和革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一、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大学生群体是祖国兴旺发达的后备力量,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拔惠穗孕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其健康成长的主要推动力。为夯实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知晓二者的概念,厘清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的[1]。

(一)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是基于一定社会教育背景下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通过多措并举,将具有时代价值和精神政治观念、思想理念、道德规范创达给受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道德观念[2]。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思想教育包含了道德、法治、社会规范、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加强思政教育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对明辨是非、规范行为举止,学会做人,做好人的方面大有裨益。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是身体机能的平衡状态,心理和躯体健康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心理健康是一种协调统一和由内而外的良好状态[3],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心理健康中运用心理健康和心理学知识,疏导学生心理,影响学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爱生活、爱他人、爱自我[3],夯实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的契合点

(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校准学生的政治航线、培养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具备正确的生活方式、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塑造学生人格、得到心理和生理的统一、优化心理品质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不尽相同[1],但两者的本质都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培养“中国复兴梦”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群体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解决意志、情感、认知方面的问题,提升其知、情、意、行等能力和素质结构[1],助力大学生群体健康成长。

(二)教育内容的共通性

毋庸置疑,心理健康教育常常被忽视主要是因为它与其他学科教育内容具有很大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以人为对象,是情感的主导观念和理论的统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涵盖了教育学理论、心理学,同时还包含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所具有的意識形态性质。立足于教育内容来说[2],其包含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一系列心理健康观念。思政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育,以人为主要对象,培养国之栋梁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由此可见,二者都是关于人的科学。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思政教育内容中包含了品德、意志、理想、信念等,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与心理教育观念具有一种的共通性。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都符合意识形态和社会主要的价值观念,并且都是通过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科学性

思想决定了行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规律决定了其思想活动。受多种因素的掣肘,高校思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心理规律、发展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心理教育弥补了上述缺陷。伟大哲学家马克思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当中提出了要充分发展人的自主性,因此高校要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发展需求,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让学生的潜能得以被最大化激发,在实践中助人自助,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将心理教育恰如其分地引入思政教育能促进教育科学性的提升。

(二)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预见性

众所周知,教师在思政教育中要预测学生的思想行为倾向,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传统思想教育存在灌输式、忽视疏导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情况,教育缺乏预见性。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对学生而言,思想行为与学生的心理状况息息相关,思想行为是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反应。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预测其行为,实施针对性教育,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恰如其分地引入思政教育中,可以让教师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或分析其思想困惑,对学生行为发展规律进行把握,可从整体上增强思政教育的预见性。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实施路径

(一)着重加强顶层设计,确保二者相互渗透

为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二者的融合,最大化地发挥二者的协通育人教育,高校要瞄准二者的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谋划。首先,高校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打破传统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桎梏,认识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4],坚持以生为本,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入手,全面谋划,整体设计,科学规划心理教育,疏导学生,减少突击式心理辅导和长久堆积的问题爆发。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深化对“心理育人”的认识,结合实际,重点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和资源配置,进而为顺利有序地在思政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5],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最后,在高校在思政教育教学安排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科学地设置课程内容和课时,多管齐下,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领域知识融合在一起,在发挥二者优势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弥补二者各自的不足。另外,在高校思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和鼓励学生多参与举行的各种团体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提升自信心,夯实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深入挖掘心理素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加入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个性心理,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对心理素质的重视,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在思政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遵循心理学中的一些规律开展,如首位律和新奇律的运用。遵从“首位律”时[1],教师在新课前可以将思政教育观念阐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其投入课堂教学中,然后再对此观点进行讲解、分析、阐释、联系,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新奇律”强调的是,在同一系列不同观点中,首次提出的观点比那些已被人熟知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如果一个观点能在时间上使人产生新鲜感,在空间上使人产生亲近感,就容易被接受。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采用新鲜的、特别的方式来阐明观点,或用一些近来发生的新鲜事例对知识点进行说明,从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投入课堂教学。

(三)优化革新教学方法,增强科学性、预见性

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理论技术和学科背景的学科,思政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为基础,基于此衍生出不同的教学内容。作為一门交叉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中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交二者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二者具有一致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时代新人。基于此,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瞄准契机,将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效地应用到思政教育中,促进思政教育预见性、科学性、实效性的增强。比如,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测量法、对话法等应用到思政教育中,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提升课堂质效的提升。心理测量法主要是根据教育对象心理情况所设计的心理量表,依托量表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在高校思政教育创造性地运用对话法和心理测量法,一方面可以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促进思政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沟通,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教师的了解和关注,最大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主动投入课堂教学中。目前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可借助信息技术的“东风”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纵观当前有部分学生受年龄的掣肘,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碍于面子不愿意诉说。而要打破这种困境,教师可将思政教育依托于信息技术,借助两微一端,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活动,在交流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放松学生紧张的心理,缓解其心里的苦闷,树立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各种现代技术,为学生播放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信息相关的视频,同时还可利用互联网上的远程教学,优化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广泛开展心理活动,革新思政教教学形式

为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枯燥无味的弊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将理论知识与多元活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对此,教师也可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心理咨询,深入剖析大学生心理,针对性指导其主动学习思政教育内容,促进思政教育质效的提升。从学生层面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学校的心理游戏、主题文化活动、校园社团活动,进而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将感性主义与理性思想融合起来,达到“心育”与“思育”的目的。教师要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藩篱,定期组织学生到特色展馆、各类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思想和心理的熏陶和感染。为革新思政教育形式,还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借助课题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申报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翻转课堂模式[2],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的方式,促进课堂教学质效的提升。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其心理健康素质

教师是办好、上好思政教育的关键,作为思政教育的实施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心理状态与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如何保证其心理素质健康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为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毋庸置疑,思政教师要具备心理健康意识和知识,同时还要调整自己所面临的生活压力,用实际操作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分析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帮助其化解心理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多种举措,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思政课教师是精神传承的力量之源,应具备政治要强、思想要新、情怀要深、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基础,力求在思政课堂上展现教师风采,用人格魅力启发人、感染人,为学生兴趣的培育提供支持。其次,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面临着诸多烦恼。基于此,为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社会要为教师提供心理、精神、物质等方面的帮助,解决其困难,促进其生活品质的提升,化解其困境,锻炼心理品质,增强心理素质,提升工作幸福度。

(六)注重教学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实地体验、观察进入实践教育基地,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形成有效的认知,深化其对知识的体验。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分析,思政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中,可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入手,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心理健康咨询线上沟通教育平台,或是成立心理咨询室,通过这样的举措,为学生提供一个私密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化解心理的困境,解决心理问题。为最大化地发挥思政知识在心理课程中的作用,教师可带领学生下社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或是组织学生做心理健康宣传海报等,深化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帮助学生拥有会认知、会做事的良好品质[3],相应的教师也会提升思政教育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在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其高尚情操、培养心理素质等方面大有裨益。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厘清二者的关系,多管齐下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健全其人格,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2]骞真,段虹.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3):115-119.

[3]江婷,熊英.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用研究[J].科教导刊,2021(7):181-183.

[4]刘斐.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J].心理月刊,2020,15(12):73.

[5]孔璞.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7):79-80.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效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锐词宝典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用观察
博弈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