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带客家山歌的粤文化魅力

2022-01-13 08:39
大众文艺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客家话客家人山歌

董 宇

(广东惠州学院音乐学院,广东惠州 516000)

一、客家的定义

客家相对的词是当地的居民,客家是外来的意思。大概在西晋末年,黄河流域大批居民由于国家动乱和自然灾害、政治流放等各种原因被迫开始向南迁徙,因此在南方之地出现了大批北方的中原人,他们被称作当地的“客家人”。这些客家人由于不得已的原因长年甚至终生留在了当地,这些汉族人与南方当地的侗族、畲族、汉族等通婚,繁衍后代,贸易往来,形成了具有文化特色的一个大群体。客家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广东惠州的客家人至今仍然保留北方人爱吃面食的习惯、风俗礼仪等等。客家人也有自己独特的方言,比如惠州的客家话的发言特点完全不同于广东本土的粤语,也不同于福建的闽南语、台湾腔等。客家人非常好客,喜迎八方来客,性格具有北方人的粗犷和大气。所有这些都形成了客家独特的文化气息。

二、客家人的定义

客家人是说客家方言的汉族人,现在多分布在中国的南方,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江西省、海南省、云南省、湖南省、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客家人历经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上千年的大迁徙,从南宋时期开始已经具有了稳定、较大的规模,而如今客家人已经成为各个地方的原住居民。目前客家人在国内大概有八千万人,主要分布在惠州市、梅州市、韶关市、河源、陆丰等地,他们的种族大量外迁在各个省市、东南亚乃至全球,已形成了重要的客家人群。

另外客家语言来源于中原雅言,客家人迁徙到南方以后,语言也受到了当地的影响,进而形成现在的客家方言。但是语言的发音仍然具有古代韵书记载的发音特色,比如其中保留了文言文的说话方式,例如普通话的“我”,客家话发言是“吾”;普通话的“你”,客家话发音是“尔”;普通话的“他”,客家话发音是“其”。如今客家语言也是一种非常独立、重要的文化体系。并且客家人的贸易也因为客家语言而形成自己的标志。可以说海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可见客家人的影响力非同小可。他们秉承“宁忘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家训,至今保持着客家人的语言交流习惯。

三、客家山歌的文化背景

客家人自南宋时期开始有了自己固定的居所和较大的客家人群。他们开拓土地、耕种谷物稻米、蓄养牲口,不仅自给自足也能交易买卖。客家人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比如传承至今的客家咸鸡、客家酿豆腐、客家麦包等。为了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他们自酿客家黄酒,婚丧嫁娶和生孩子坐月子都保持了喝黄酒的习惯;他们有自己的庞大的生活群体,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集体耕种、织布、饲养、交易,为了方便集体的群体性生活,他们集中智慧修建了自己的特色建筑—围屋。

因此,在这样集体的生活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歌谣,比如在劳动耕种中形成的劳动号子、山歌;婚丧嫁娶中形成的庙堂音乐、礼仪歌谣、情歌、对歌、猜调;对气候的观察而创作的时令歌谣;还有了解国家形式的时政歌谣等等。正如客家歌谣“一日三餐歌傍饭,夜夜睡目歌贴头”中所描述的,歌谣是客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表达方式。

四、客家山歌的题材与代表歌曲

客家山歌题材类型丰富,有情歌、颂歌、劳动号子、小调、儿歌、对歌、时令歌、猜调、时政歌、礼仪歌、广场舞等。

1.情歌

情歌在客家山歌中非常多见,多表现了适婚男女对爱情的歌唱和交流。比如这首男女对唱的山歌《客家山歌最出名》:客家山歌最出名,条条山歌有妹名,条条山歌有妹份,一条无妹唱唔成。这首山歌流行于整个龙川一带,尤其是黎咀地区。(见文末谱例)

2.时令歌

客家山歌《月是故乡明》:山青青水粼粼,侨乡山水几多情,金凤吹送泥土香,故园景象日日新,年丰人寿家家乐,百业兴旺传佳音,侨乡今日分外美,双庆佳节迎亲人。

3.劳动号子

广东省梅县客家山歌《买豆腐花》:豆腐哎花来哎系还呀靓哦,客家哎地区呀出了名哦,又白哎又嫩哎又有呀补哦,营养哇丰富哎落口甜哦。

这首歌词运用了标准的客家话发音方式,例如“系还呀靓哦”是指豆腐很有卖相,看得就想吃:“有呀补哦”是指对身体有好处,可以起到进补的作用;“落口甜哦”是吃到嘴巴里面很可口甚至甜甜的。这首作品表现出客家人很勤劳,能用豆腐做出营养好吃的豆腐花,而且歌颂了客家人懂得并善于经商,可以把豆腐花用山歌宣传出去。豆腐花如今成了客家人旅游必备的特色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成为人们喜爱的小食。

4.颂歌

听着醉想也醉,醉了梦乡醉心扉,山歌就在天上飞,幸福总是常伴随,唱美了鹅城的山,唱的人间尽朝晖。这首《客家山歌好甜美》表达了客家人民对自己家乡鹅城-惠州的热爱。

5.时政歌

比如《共产党恩情长》就是表达客家人民对共产党的感恩之情:山上没树变荒山,河里没水变沙滩,如果没有共产党,我们怎能把身翻,共产党来得解放,千年奴隶见太阳,挖掉黄连苦根子,幸福花开遍地香,团结战斗力量大,铁打江山万年长。

五、客家山歌具体作词手法

1.四句七字板(四句八节)

客家山歌:食烟爱食两三筒,连妹爱连两三宗。第一就要言语好,又要人才盖广东。放下担子坐茶亭,敢唱山歌怕乜人。阿哥好比诸葛亮,唔怕曹操百万军。

从以上歌词可以看出客家话的语言特色,例如歌词中的“盖”“怕乜人”“阿哥”“唔怕”都是客家方言。以上这首山歌共八个部分组成(即八节),每两个节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共四句话),因此被称为“四句八节”。

2.五句七字板

比如广东兴梅山歌《客家山歌万里扬》的词曲就是五句板:第一句“山歌唱来呀闹洋洋啊”;第二句“加都劝君时刻爱家乡啊”;第三句“饮水思源情意重啊”;第四句“落叶归根切莫忘”;第五句“知情达理好名扬哎”。

不难发现,除掉歌词中的语气词(语气词目的是增强歌曲的旋律感),每一句均由七个字组成,这首作品是五句七字板结构。五句歌词的“结尾字”声调分别是:阳平、阴平、去声、去声、阳平。声调中多以阴平、阳平为主,体现了梅山客家人柔美、温婉的吐音方式,从而联想到谦和、内敛的客家人形象。

歌词中的“闹洋洋”“加都”都是客家方言;“切莫”一词是指“千万不要做什么”,是古汉语的表达方式,例如“同心牢记取,切莫等闲相许”一句出自唐代。可见1500多年前的中国语言一直保留下来,并且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与发展。歌词内容虽然是唱山歌,实则表达客家人对故乡的热爱,也同时培养了子孙饮水思源、不忘祖恩的美德,从中体现了客家人团结一心的文化传承。

3.三字结构

七字结构是客家山歌常用的作词手法,除此以外也会运用三字结构,这种结构多见于儿歌的形式。例如客家山歌《蟾蜍罗》的歌词: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mao)老婆,山鹁鸪,咕咕咕,唔读书,大番薯。歌词每一句读由三个字组成,每四个句读构成完整的一句话,两句话组成对称押韵的句子。其中“唔(wu)”“冇(mao)”来自古汉语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两个字都有否定的含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没有”的意思。另外歌词中“大番薯”是粤语文化的表达方式,番薯用北方语言指的是红薯、地瓜,用广东语言说“大番薯”指的是“大笨蛋”的意思,其中“薯”就有憨憨傻傻的含义。这里不是骂人粗口,更多指的是笨拙可爱的山鹁鸪形象。

这首客家山歌歌词简约、朗朗上口、具有童真童趣,以寓言的方式生动描绘了蟾蜍、鹁鸪两个小动物不爱读书将来娶不到老婆,并且变成大笨蛋的下场。歌词并没有用乏味的说教的形式,却轻松愉悦地告诉小朋友读书的重要性。这首山歌体现了客家人的教育理念,即从小就要抓教育。

4.混合结构

例如客家山歌《月光光》:月光光照四方,骑白马,过莲堂,莲堂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养个鲤嘛八尺长,短个拿来煮酒食物,长个拿来讨新娘。

歌词由三字、六字、七字、八字分别组成,是混合结构。歌词内容欢天喜气,描绘了一幅夏日夜晚月光皎洁,茶余饭后、欢聚一堂,小朋友玩着游戏过家家的欢乐画面。歌词长度虽然不一样,甚至有点混乱,实则非常有条理,歌词通过三个tang的发音即“过莲堂”“莲堂背”“一口塘”将整首山歌串在一起,并且第三句至第八句的首尾字相呼应,形成接龙的方式,使得声调押韵和谐。其中“短个”“长个”“讨”都是广东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分别对应北方语言的“短的”“长的”“娶”的意思。就是因为有了客家语言的文化特色,才使得客家山歌独具魅力,形成自己岭南风味,一代一代传扬下去。

客家山歌的作词手法除以上四句七字板结构、五句七字板结构、三字结构、混合结构以外,还有六字结构、多句七字结构、五句板结构等,甚至发展到了自由的结构。不管结构的组词方式有多种多样,目的都是唱出山歌的韵味,表达客家人真切的情感需求。(待续)

附图:

注释:

①出自南唐.冯延巳《应天长》词.

猜你喜欢
客家话客家人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广西客家话持续体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历史演变
有趣的客家话
苗山歌
石板滩客家话与成都话的对比
赖炜炜作品
浅谈广东惠州客家方言的变调
山歌好比春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