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实践与进展

2022-01-14 10:14胡丝具
关键词:社会公众海洋日本

马 勇,胡丝具

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实践与进展

马 勇1,胡丝具2

(1. 中国海洋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山东 青岛 266100; 2. 中国海洋大学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海洋教育是日本海洋立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开展和深入推进海洋教育,形成了涵盖学校海洋教育和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相对完整的海洋教育体系。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形式多样,主体多元,从活动主体和内容上划分可分为社区开展的海洋教育、民间自治团体发起的海洋教育、大学开展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在职人员海洋教育以及社会机构开展的海洋教育。作为海洋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呈现出紧随国家战略、民间主导与政府协助、教育目标群体以中小学生为主、广阔性与深度性兼具、全民性与终身性结合的特点;有效唤起了国民的海洋意识、增进了海洋从业者的海洋技能、促进了国民海洋素养的提高,并推动了海洋教育联合体与相应组织机构的成立。

日本;海洋基本法;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特征;效果

自实施“海洋立国”战略以来,日本着力培养海洋人才,海洋教育也被置于一个突出的位置,大、中、小学海洋教育得以全面推展,同时,面向社会公众的海洋教育也逐步发展起来,呈现出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趋势。关于日本中小学海洋教育与大学海洋教育,国内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相关文献中都有论述①,但关于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主要对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产生的背景、实践与进展进行梳理,以全面展示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现状、特点与成效。

一、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兴起的背景

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四面环海且内部多山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海洋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日本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海洋民族”,秋道智需弥在《与海共生》中直接将其称之为“海人”,海洋带来的恩惠与灾难贯穿着这个民族发展的始终。[1-2]在千百年来与海洋互动的过程中,日本一直在寻求与海洋的和谐共生。战后日本的海洋思想在经历了由“强化对海洋资源属性的认知”向“对规范人们各种海洋活动制度认知”的变迁后,20世纪90年代再次发生了变化,以国家制定的《海洋基本法》和《海洋基本计划》为法律保障,最终上升为“新海洋立国战略”。[3]海洋教育是海洋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深入开展和推进海洋教育,形成了涵盖大、中、小学海洋教育和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完整的海洋教育体系,学校与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相互结合、并行推进。相对于学校海洋教育,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在广泛性与灵活性上更具优势,对全民海洋教育素养的形成和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开展是一个渐进推进的过程,其中日本政府制定并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政策、计划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导和规范作用。1996年,日本确定“海洋日”,并规定其为第14个国家法定假日,2003年修改《国家假日法》将“海洋日”修改为每年7月的第三个星期一。[4]此举代表日本政府认识到海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必须积极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1998年日本颁布《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NPO Law)以促进市民社会贡献活动,该法的颁布直接促成了当时日本约4万非营利组织(NPO)的诞生,其中,约750个非营利组织(NPO)与海洋教育相关[5];2001年颁布《水产基本法》提出“采取措施加深国民对渔业的理解和关心”[6];2007年颁布《海洋基本法》提出“促进国民对海洋的理解”[7]132。其中,《海洋基本法》作为日本海洋战略在立法上的最高智慧结晶,不仅展示了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基本精神,更在其条文中直接阐释了如何“增进国民对海洋理解”的基本原则与方针。

《海洋基本法》作为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最重要的法律依据,其总则指出:“为协调地谋求新型海洋立国,即在和平积极地开发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环境之间保持平衡。

有鉴于此,本法律明确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以及国民的职责,……综合地、有计划地推进海洋相关政策。”[8]1关于国家承担的海洋教育职责,该法规定:“为加深国民理解和关心海洋,国家应采取必要措施,在学校和社会推行有关海洋的教育,普及与海洋法相关的联合国公约及其他国际条约,开展为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开发而进行国际协调之必要性的宣传,推广海洋休闲娱乐活动。”[8]3关于国民承担的海洋教育职责,该法规定:“国民在认识到海洋恩惠的同时,必须努力为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实施的海洋相关政策提供协作。”[8]1并规定有关各方的相互协作的责任,即“国家、地方公共团体、海洋产业企业、从事海洋相关活动的团体及其他有关方面,为谋求实现基本理念,必须力争进行合作,努力提供协作”。[8]1同时,日本《环境教育法》对社会公众海洋教育也有相关规定,指出,由于国民及民间团体等开展海洋环境教育应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国家在遵循基本理念基础上制定与实施环保政策时,要注意与开展环境教育、环保活动的国民及民间团体等主体之间密切协作。”[9]这些法律规定不仅明确了国家为社会公众提供海洋教育的职责,同时明确了地方公共团体、企业以及国民相互协作的责任,为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推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支撑。

依据相关法律,日本成立综合海洋政策本部,负责后续海洋综合政策的拟定。日本于2008年公布了第一期《海洋基本计划》,以此为起点,每隔五年依据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不断进行修正调整,使其更加完善、全面。在2013年第二期计划和2018年第三期计划中,其第二部第十二条目均对增进国民海洋认知、培养海洋人才,促进学校和社会公众海洋教育以及增进国民对海洋教育的理解,都做了递进式的详细规定。[10]2016年的海洋日,日本政府宣称,力争到2025年在全国县、市、区全面实施海洋教育。根据法律、政策的要求,环境省、文部科学省等国家机构和地方公共团体协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海洋教育推进计划项目,面向社会公众推进海洋教育,培养国民参与海洋教育及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热情和相关知识、技能。在有关政策的支持下,日本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一些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团体组织,如主导“潮间带”海洋环保教育的民间团体、负责“森林·河流·海洋”教育的自治团体以及组织海上运动教育的日本海洋教育与体育促进会等。

二、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推展

日本的国情使其教育注重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结合,所以呈现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也成为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特色,而这仅仅依靠政府限令或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它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协同参与。如今日本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项目众多,教育内容形式多样,政府机构与民间团体各司其职,呈现出分工合作、相互结合的形态。以下主要根据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活动主体和类型来概述其基本情况。

(一)社区开展的海洋教育

笔者所提到的社区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以社区或地域为范围展开的海洋教育是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在社区海洋教育中比较典型的是千叶县南房总市在岩井海岸开展的基于社区理解的海岸教育。

由于日本四面环海的岛国特性,日本民众深知保护地区水环境的重要性,但是“地区的环境由地区的人来保护”是非常困难的。日本人民在长年累月与海洋互动的过程中,与许多开发行为对峙的自然保护运动历史,显示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以地区振兴与自然灾害防护为契机,基于社区理解的海岸教育蓬勃发展。在千叶县南房总市岩井海岸,人们依托于广阔的海岸与潮间带、众多海滨植物、海岸林和沙丘,开始发起基于区域的海洋教育活动,探索和理解基于区域和本地的海洋教育。[11-12]社区海洋教育内容贴近海岸带人民的日常生活,如组织海岸娱乐活动、净滩活动、海藻培育讲解、贝类工艺品采集鉴定、野生红鹤保护、海岸林保护、救灾知识普及,等等。在充分考虑海洋、森林、河流等生态关联基础上,以保护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为目标,推进海洋开发与利用活动。[13]为了切实推进社区海洋教育的展开,日本有学者于2013年- 2015年对岩井海岸进行了22次海岸调查,通过实地考察、监测,分析社区海洋教育的娱乐休闲要素,从而为当地人设计有趣可行的教育项目。2016年,有3名学者与当地中学取得合作,共同举办了基于社区理解的海岸教育活动,吸引了中学生63名,教师16名,南房总市职员及地区协议会临时会员12名共计91名参与者前来参与。[14]845在日本,类似于千叶县的社区海洋教育还有近30处。

(二)自治团体组织的海洋教育

民间自治团体主导下的海洋教育也是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重要构成。近年来,居民协会、志愿者团体、非营利组织和社区企业等民间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宣传领导者的声望不断提高,并在《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的支持下,建立了公民活动支持机制。由民间自治团体主导的公众海洋教育较为典型的有“森林·河流·海洋”教育、“潮间带”海洋环保教育与海上运动教育。

首先,“森林·河流·海洋”教育影响较大的活动包括北海道森林组合联合会倡导下的妇女植树环保运动[15],富山地区种植协会从2013年始每年举行一次的乔木植栽活动。[14]846这些活动旨在唤起人们对人与人、人与森林、河流与海洋等关系的“重组”和“再认识”。针对市民大都不了解“森林·河流·海洋”的互动关系所衍生的食物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各自治团体相继开展“森林·河流·海洋”教育活动,组织市民遵循共同的价值观进行海洋环保知识学习与体验,该活动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信任,并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因此,“强调森川海关系的海洋教育实践,加深了人们对森川海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将影响整个流域地区人的创造力、技能、关系网络和互动信任,从而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16]此外,“森林·河流·海洋”教育基地就建立在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盛冈市,其独特的、且保护优良的山-森-川-海环境与资源,及良好的人海互动,成为日本海洋教育的典型,为日本乃至亚洲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学生提供了海洋教育的环境与研学场所。

其次,“潮间带”海洋环保教育较为典型的有东京湾、蒲郡市三河湾、九州岛博多湾三地的潮间带环保教育。在“潮间带”海洋环保教育中,东京湾当地的非营利组织“海湾设计协会”和“大地守护协会”、本州中部地区的爱知县蒲郡市三河湾的市民自治团体,以及九州岛博多湾的“和白沼泽保全集会”及“和白沼泽守护协会”均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当地的自治团体不仅发起各种“潮间带”海洋环保教育运动,如市民浒苔清理运动和海岸垃圾处理运动,同时还担任政府在调查“潮间带”破坏情况的第三方审查机关。[17]

再者,由日本海洋教育与体育促进会发起海上运动教育较为典型的是江之岛项目。该项目实施于日本山南的江之岛,以海洋运动和海洋教育为轴心,一方面促进了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提升了其海洋意识。目前,该项目不仅教授游艇、风帆冲浪和站立桨冲浪等课程,以培养青少年的海上体育技能,还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准备了康复训练课程,提供乘船体验和身心康复服务。[18]

此外,该协会还具备完整的青年初级比赛项目,如沙滩游艇、海上皮划艇、风帆冲浪和站立桨冲浪等。日本海洋教育与体育促进会作为典型非营利组织团体,是日本目前唯一能够开展体验式海上运动的组织,也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海洋体育教育组织,为幼儿、青少年、家庭主妇和老年人提供了了解海洋与亲近海洋的课程。

总之,日本的自治团体组织和社会公众力量为社会海洋教育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丰富和扩大了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据北亚地区自治团体联盟(NEAR)环境分科委员会的报告,在2017-2019年间,日本的自治团体组织发起了13项涉及中、日、韩、俄四国43个自治团体组织共计一万余人次的社会海洋教育项目。[19]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在实际开展中获得了公众参与的这一有力保障。

(三)在职领域开展的海洋教育

日本对在职人士的海洋教育在宪法上就有体现。日本《海洋基本法》第十条规定“海洋产业经营者应当本着基本原则开展经营活动,努力配合国家或者地方人民政府实施的海洋措施”以明确企业责任;第十一条则规定“公民应当承认海洋的惠泽,并努力配合国家或者地方人民政府实施的海洋措施”以明确人民的责任。[8]1因此,法律规定了企业与员工有义务配合国家或政府发起的海洋教育举措。日本对在职人员的海洋教育包括海洋活动推广、海上安全教育、海洋技术培训、海洋环保教育、海洋知识科普、海上航行体验以及海洋文化创作等,其中多以海洋环保教育的名义推行。如在职教育领域中,ISO14001、EcoAction21等环境管理标准获得了充分推广,[20]用以促进在职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海洋环保意识。在在职人员的海洋教育活动中,涉及的政府部门主要有海上安保厅、科学技术厅、海事中心、环境部、文省部、体育部等,同时民间自治团体组织、基金会和高校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日本基金会、佐川和平基金会、海洋政策研究所与东京大学海洋教育中心就联合开办了帕约尼学校的海洋教育课程,日本航海协会组织了“渔业研究与儿童教育组织”页面展示,以提供有关鱼类和渔业的信息。有关日本在职人员海洋教育内容详见表1。

(四)大学开展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

大学面向社会开展的海洋教育是日本进行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东海大学成立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海洋科学博物馆,东京大学海洋教育中心参与了帕约尼学校海洋教育课程的开发,横滨国立大学成立的趣味船教室,神户商船大学对外开放的练习船“深江丸”,大阪府立大学举办的夏季社会人研讨会,等等。

1. 趣味船教室(横滨国立大学)

“趣味船教室”是在日本造船学会与文部科学省的联合支持下成立的,于1996年将横滨市闲置在横滨港的“斑梦境”号海事宣传艇向社会开放,并由提议本活动的横滨国立大学的浮体运动学研究室负责运行。[21]157该活动有定员限制,从报名的父母和孩子中,每次抽签选出约100名参加者,目的是通过实际的船港体验和讲演,让孩子和其监护人对海洋与航船产生兴趣。另一方面,该活动项目为家长与孩子设计了亲子游戏,既能增进亲子情感,又能使他们切身理解到海洋和航行的意义。从2006年开始,“趣味船教室”活动由关东扩大到关西、西部3个区域,各个区域的活动突出地域特色且独具匠心,在日本影响广泛。

2.“深江丸”练习船(神户商船大学)

“深江丸”号练习船于1987年竣工,是神户商船大学海事科学部的附属训练船,主要用于学生海上见习与科考等训练活动,乘船实习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22]此外,“深江丸”也履行社会服务职能,面向大众开放,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节目。[23]该活动中的住宿航海体验项目较为典型,该项目面向大年龄段人员开展讲座,并规定高中生以上的人都可以参加,历经5天较长时间的航海体验,让参加者获得关于大海和航船的各种体验。该活动举办之后,在社会上赢得广泛欢迎。

表1 2020年日本在职领域海洋教育发展事件

资料来源:根据日本内阁网信息整理,下表来源相同。

3. 夏季社会人研讨会(大阪府立大学)

大阪府立大学的海洋工学系致力于社会公众海洋教育,为了向该系已经毕业的学生提供船舶技术的更新与培训,大阪府立大学从1999年开始举办夏季社会人研讨会。[21]158参与研讨会的毕业生多为造船厂技术人员,利用大学暑假的3天时间,继续学习6堂海洋工学系的专业课程,主要涉及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体运动基础和应用等。研讨会吸引毕业生重回大学进行深造,以提高专业技能和实操水平,该课程定员为20名左右。研讨会持续2年后,被日本造船工业协会确定为长期的成人教育项目,如今课程已增加了许多,发展可谓盛况空前。

同时,在提供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过程中,日本大学之间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并且争取到商界的有力支持。如第二次“趣味船教室”活动举办期间,就使用了日本企业三井株的商船“伙伴巡航”(kids cruise)号,由企业提供航船,由横滨国立大学和大阪府立大学共同派遣讲师,两高校实现了在公众海洋教育上的合作。当时参加的讲师与技术人员共计105人,彼此之间进行了有效的知识与技术共享,活动受到了参与人员的高度评价。[24]大学参与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合力逐渐形成。

(五)社会机构开展的海洋教育

社会机构开展的海洋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项目,具有收藏、研究、教育等功能,在日本公众海洋教育的推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据初步统计,日本境内与海洋教育相关的面向社会开放的博物馆、水族馆、科学馆等文化设施有248个,它们分布在日本的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金基、中國、四国、九州和冲绳等地区,覆盖日本全境。这些项目以公开展览的形式对外开放,展示主题包括海洋与地球、海洋文化、海洋生物、海洋环境、船舶与港口、渔业等。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日本许多海洋博物馆的设计都渗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格外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服务,细致考虑学生的审美和需求,力求做到生动有趣并激发学生兴趣。[25]这些海洋文化机构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前来参观,接受海洋文化的熏陶。根据文部科学省社会教育调查显示,2014年日本各类博物馆入馆人数达2.7991亿,按平均每馆入馆人数看,海洋博物馆的入馆人数居第一位。[26]

社会机构开展的海洋教育已成为青少年接受海洋教育的“第二课堂”。有关日本社会海洋教育文化机构节选见表2,详见下页。

三、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特点

海洋教育作为跨学科跨领域乃至跨界的多维合力体,上对接国家战略,下联系一线基础实践教学,具有鲜明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27]日本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有效将战略意义与现实价值相结合。

(一)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体现了以国家战略为导向

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贯彻了国家海洋立国战略的方针与政策。法律作为教育体系建立与健全的依据,决定了海洋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框架。《海洋基本法》总则明确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以及国民的职责,为海洋教育的协作方式提供了政策支持;第四条充分说明充实海洋科学知识以实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必要性;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教育及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均需推进海洋教育。[7]129从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实际情况看,都体现出对国家政策法规的积极响应,体现了立法的基本理念,贯彻了国家的海洋战略方针。

(二)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体现了民间主导、政府协助

从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开展的主体来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包括政府机构、学校、民间自治团体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其中占据主导的为民间力量。由民间自治组织发起的社区海洋教育、“森川海”教育、“潮间带”海洋环保教育;由高校开办的“趣味船教室”、社会人研讨会;由社会各种基金会建立的海洋馆、水族馆和文化馆等,都体现出公众对立法的积极响应和拥护,政府在这一过程起到的是资金与政策的辅助作用,而教育形式的选择、教育内容的设计到教育项目最终落实,大多都由民间力量主导,公众的创意与想法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与落实。

(三)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目标群体向中小学渗透

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虽然是面向社会公众的海洋教育,但其教育项目的设计仍然有特定的目标群体,即中小学生。如日本遍地的海洋博物馆、水族馆、文化馆等机构都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审美与兴趣;在大学对外开放的练习船设有专门的亲子门票,吸引更多的家长带其孩子一同参与亲近海洋的活动;官方牵头举行的各项海洋知识竞赛,多是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举办;由高校与科研中心联合开发的海洋教育课程也多向中小学提供。

(四)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形成了跨部门与跨行业的海洋教育网络

仅从举办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部分项目的主体来看,包括负责维持海上安全及治安的海上安保厅、负责环境保全及整备环境等事宜的环境省、负责海洋产业发展的经济产业省、负责海洋教育的文部科学省等诸多部门,可见日本海洋教育的开展需要跨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表2 2020年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文化设施一览表(节选)

再从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看,涉及教育、科研、旅游、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诸多行业,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活动覆盖面广、跨度大,形成跨部门与跨行业的海洋教育网络,显现出交叉与聚合的效应。

(五)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体现出深度性与持久性

日本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不仅具有跨行业与跨部门的广阔性,同时具有经年累月的深度持久性。其众多项目从开展之初就持续至今,中间无间断,并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如作为日本海洋教育典范的“森川海”项目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学校的训练课程,之后逐渐辐射到社区和企业,并在2011年之后迎来了发展高峰期,以“森川海”为基础开展社区海洋教育以寻求森林、河流、海洋的生态和谐,这样的教育一直延续到今天。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培育项目,经过漫长的时间与曲折的考验,发展壮大,积累了丰富的海洋教育资源。

(六)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体现出全民性与终身性

国民的海洋意识和海洋共识,对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8]日本相关立法中就有关于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条文规定。如《海洋基本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以及国民的教育职责,为海洋教育的协作方式提供了政策支持。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是对国家长期海洋战略的具体反映与实践,是覆盖各职业阶层的全民教育。从低龄儿童到高龄老人、从在校学生到社会人士、从家庭主妇到在职人员、从社区教育到社会机构教育,日本面向公众的海洋教育都贯穿于国民的终身。

四、日本公众海洋教育实践的效果

(一)有效唤起了国民的海洋意识

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具备广泛性、深度性、全民性、终身性的特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日本人,有效唤起了日本国民的海洋意识。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毫不动摇地推行“海洋立国战略”,战后将经济发展重心向海洋产业转移,注重海洋技术的积累,并确立“海洋日”作为国家假日等,都是日本已具备强烈海洋意识的体现。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有序展开,使得日本普通民众对于海洋的关注持续增加。“海洋国家日本”“海之日”“海洋节”等字词频繁出现在大众媒体与各类影视作品中,“海洋国家”成为了日本国民共识,日本国民正积极参与到与海共生社会的建设中。

(二)增进了海洋从业者的海洋技能

社会公众海洋教育为海洋从业者的技能提升提供了重要渠道。如大阪府立大学的夏季社会为造船厂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与知识的更新和深造,日本海洋技术教育组织定期为海洋产业从业者提供进入航海模拟教室和练习船的学习机会;日本尼苏伊马林工业株式会社开设了首个私人海洋生存培训中心,为活跃在海洋上的从业人员提供海洋生存技能培训;此外,还有近年来在阿南市举行的海洋技术工程师培训课程、在冲绳举行的海洋机器人竞赛等活动,都极大地提高了海员、研究人员、工程师和学生的海洋技能,加深了海洋从业者对海洋相关产业和技术的了解。

(三)促进了国民海洋素养的提高

据东京海洋大学教育促进中心于2014年对55个地方自治团体、82所小学与78所中学共4574人开展的一次全国海洋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海洋科学类的回答正确率达70%以上,并且有部分学生表现出从事海洋相关工作的意愿。[29]此外,有学者对日本和美国的水产从业者与海洋教育者开展了海洋观念调查,经对比研究发现,相比于美国,日本更乐意把海洋看做作是一个生活场所和食物获取场所概念,而这样的概念是构筑循环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视点。[30]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普及了海洋知识,提高了国民对海洋、航船和渔业的关心程度,使国民逐渐形成了与海共生的海洋意识与素养。

(四)推动了海洋教育联合体与相应组织机构的成立

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公众海洋教育事业,日本海洋教育联合体与相应组织机构应运而生,其中,以海洋教育战略研究委员会和海洋教育推进委员会的影响最为广泛。[31]海洋教育战略研究委员会于2005年成立,其成员来自日本社会各界,包括大学、研究所、造船公司、财团、咨询公司等,自成立之后召开了17次委员会会议,并多次向日本商界派遣讲师,积极地开展社会海洋教育活动。

海洋教育推进委员会于2008年成立,由东部、关西、西部3个支部组成,最初主要负责船舶海洋领域的启蒙教育,如今活动丰富多样,包括开发海洋教育实践课程、举行海洋教育研讨会及演讲会、提供海洋教育相关企划,等等。海洋教育联合体与相应组织机构如今已成为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不可或缺的行动主体,并在实践中建立了灵活的行动机制。

①关于日本大、中、小学海洋教育相关研究,目前已有秦东兴,王晶晶在《世界教育信息》发表的《日本中小学海洋教育评介》;王颖,王芬在《中国水运》发表的《日本海洋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及借鉴》;马勇,张晓敏在《山东高等教育》发表的《中日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基本比较与借鉴——以中国海洋大学与东京大学为例》;温保华在《海洋沼泽通报》发表的《日本海洋科学的教育与科研概况》等论文,但没有专门对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进行系统研究的论文。

[1] 宋宁而, 姜春洁. 日本海洋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动向[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0, 30(5): 1-9.

[2] 秋道智弥. 与海共生:海洋人的民族学[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33.

[3] 陈秀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海洋思想的变迁[J]. 日本问题研究, 2018, 32(3): 65-72.

[4] 内閣府. 国民の祝日について[DB/OL]. (2021-10-08)https://www8.cao.go.jp/chosei/shukujitsu/gaiyou.html#sports.

[5] 于克锋, 江敏, 袁春红, 等. 日本水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7): 176-178.

[6] 日本水産庁. 《水産基本法》[DB/OL]. (2020-12-21) http//www.jfa.maff.go.jp/j/policy/kihon_keikaku/aramasi/kihonhou. html.

[7] 庄玉友. 日本《海洋基本法》(中译本)[J].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 2008, 7(1): 128-133.

[8] 内閣府. 《海洋基本法》[EB/OL]. (2020-12-21) 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419AC1000000033.

[9] 刘继和. 日本《环境教育法》及其解读[J]. 环境保护, 2003(6): 17-19.

[10]内閣府. 《海洋基本計画書》[DB/OL]. (2020-12-21 ) https://www8.cao.go.jp/ocean/policies/plan/plan. html.

[11]鶴茉央子, 五明美智男. 千葉県房総半島における海草・海藻を用いた環境教育と環境評価の提案[J]. 土木学会関東支部技術研究発表会講演概要集, 2015(42): 23.

[12]清水麻里, 五明美智男. 千葉県の砂浜における海浜植物の生息場の特性分析——千葉県南房総市岩井海岸を例として[J]. 日本沿岸域学会研究討論会講演集, 2015(28): 2-9.

[13]周艳红. 从秋道智需弥的《与海共生》看日本新的海洋观和海洋教育[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8 (26): 156-159.

[14]五明美智男, 清水麻里, 稲村純一, 等. 新たな里海像をめざした地域理解のための海洋教育——南房総市岩井海岸を例として[J]. 土木学会論文集B3(海洋開発), 2016, 72(2): 844-849.

[15]宋宁而, 姜春洁. 日本海洋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教学研究, 2011, 34(4): 9-15.

[16]水谷史門・佐々木剛. 森・川・海とそのつながりを基調とした地域づくり教育の可能性-レジリエンスを評価する適応サイクルモデルからの検討[J]. 环境教育, 2018, 28(2): 2-9.

[17]梅宏, 高歌. 滨海湿地保护:日本的经验[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0(3):42-44.

[18]和希大和、佐野満(佐野). マリンスポーツの社会貢献活動の実情と地域社会の発展——例としてNPO帆船榎島を取り上げる[J]. 日本地理会議のまとめ, 2008, 108(8): 1-5.

[19]北東アジア環境情報ネットワーク. 北東アジア自治組織協会(NEAR)の環境小委員会の2018年の報告[EB/OL].(2020-12-21) http://www. npec. or. jp/northeast_asia/china2/introduction/pdf/2018report_c. pdf.

[20]环境省. 《环境保全的意欲增进与环境教育推进法律》基本方针[EB/OL]. (2020-12-21)http://www. env. go. jp/policy/ suishin_ho/basic. pdf.

[21]山田智貴, 平山次清, 平川嘉昭, 小野龍太, 小野直人. 海洋教育の事例紹介[J]. 日本船舶海洋工学会講演会論文集, 2007, 7(4):157-160.

[22]行平真也, 高山久明, 坂井宏光, 養父志乃夫. 環境教育としての乗船実習の教育効果[J]. 日本航海学会論文集, 2014(130): 76-80.

[23]西尾茂, 矢野吉治. 神戸大学海事科学部附属練習船の社会貢献事例[J]. 日本船舶海洋工学会誌, 2008(21): 18.

[24]山中亮一, 正平井一司, 在田正義, 大松重雄, 小林正典. 海洋教育の現状と課題[J]. 日本船舶海洋工学会講演会論文集, 2007, 7(2): 153-154.

[25]武世刚, 王焕丽, 温志红. 日本的航海博物馆与海洋教育[J]. 中国博物馆通讯, 2014, 320(4): 24-27.

[26]半田昌之. 日本博物馆的现状与课题[J]. 邵晨卉, 译. 东南文化, 2017(3): 113-116.

[27]刘训华, 胡小娟. 海洋教育评价的逻辑理路与指标体系[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20, 42(3): 12-22.

[28]刘训华. 教育性是海洋教育的第一属性[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21, 43(2): 9-12.

[29]窪川かおる. 全国海洋リテラシー調査からみえる小中学生の水産の理解度[J]. 日本水産学会誌, 2017, 83(2): 240.

[30]佐々木剛. 海洋科学教育に関する日米比較研究その——海洋教育者を対象として[J]. 日本科学教育学会研究会研究報告, 2007, 21(5): 111-115.

[31]山中亮一, 北澤大輔. 学会における海洋教育活動——海洋教育ストラテジー研究委員会と海洋教育推進委員会の活動報告[J]. 日本船舶海洋工学会誌KANRIN(咸臨), 2008(21): 2-5.

Practice and Progress of Public Ocean Education in Japan

MA Yong1, HU Si-jv2

( 1.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Center,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2.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

Ocean education, an organic part of Japan’s maritime nation-building strate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us constructing a relatively complete ocean education system covering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public education in various forms and multiple subject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community ocean educatio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itiatives, universities’ ocean education for the public, in-service personnel ocean education,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moves. Japan’s public ocean education oriented toward the national strategy is characteristic of non-official leadership with government assistance, groups targeted to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teracy of width and in-depth, and lifelong education for the general public. This effectively arouses the national marine awareness, enhances practitioners’ marine skills, advances the national marine literacy, and fosters marine education consortium and corresponding organizations establishment.

Japan; Basic Maritime Law; social public ocean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effect

G40-09

A

1008-0627(2022)01-0064-10

马勇(1965-)男,山东泗水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海洋教育、高教理论与管理。E-mail: mayong@ouc.edu.cn

(责任编辑 赵 蔚)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海洋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爱的海洋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