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及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

2022-01-14 09:34乔文忠刘鸿恒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赤霉病小麦试验

乔文忠,刘鸿恒,李 猛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辛分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248)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1],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是造成小麦减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同时含有的呕吐毒素严重影响小麦品质[2]。对于该病的防治,除选用抗、耐病品种外,主要还是依靠小麦穗期的化学防治。东辛农场常年种植小麦6 666.7 hm2,过去多年由于单一配方的杀菌剂常年使用,赤霉病抗药性逐年上升[3-4]。常规药剂例如25%氰烯菌酯已出现明显的防效下降现象[5]。目前有报道,30%丙硫菌唑OD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达到90%以上[6-7]。因此,为进一步延缓小麦赤霉病的抗药性,筛选出更多合适的药剂,特开展本试验,以期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与厂家

20%氟唑菌酰羟胺SC,先正达公司提供;43%戊唑醇S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市售;30%丙硫菌唑OD,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市售;40%丙硫·戊唑醇SC,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产品,市售;15%丙唑·戊唑醇SC,贵州道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市售;8%叶菌唑SC,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30%肟菌·戊唑醇SC,江苏华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提供;48%氰烯·戊唑醇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43%戊唑醇SC,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提供;36%咪铜·噻霉酮SC,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与实施

试验设14个处理,小区试验面积20 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表1)。所有处理2遍用药,2021年5月4日进行第1遍喷施,5月10日进行第2遍喷施,采用人工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用水量15 kg/667 m2。

表1 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处理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辛分公司西洋生产区22大队西9#(119°21′42″E、34°34′05″N)。试验田往年赤霉病发生较重,但2021年发生较轻。小麦种植情况:小麦品种为淮麦33,2020年10月25日机械直播。试验田病虫防治:试验前与试验期间未进行其他病害防治。

1.4 气象资料

2021年小麦扬花期雨水多,4月下旬有7 d降雨,共计降雨35.2 mm,日平均相对湿度76.7%;5月3日降雨5 mm,相对湿度85.0%;5月5、15日大雾,阴雨连绵的天气特别适合赤霉病发病。试验当天天气晴朗。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赤霉病调查。目测赤霉病发病进程,在发病最明显时调查1次病穗率和病指,记录整个小区内病穗数量,并对每个病穗分级。赤霉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1/4以下;3级,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1/4~1/2(不含1/2);5级,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1/2~3/4;7级,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3/4以上。

1.5.2 千粒质量测定。在小麦收割前对所有小区进行随机取样,带回实验室测定标准水分(质量分数为12.5%)千粒质量。

1.6 数据处理

计算病穗率、病穗防效、病情指数及病指防效,通过SPSS 19.0进行方差分析。病穗率=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病穗防效=(对照区病穗数-处理区病穗数)/对照区病穗数×100%;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最高病级)×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淮麦33赤霉病的防效

由表2可知,处理6的病穗率防效与病指防效均为最好,分别为92.18%、96.18%;处理4的病穗率防效与病指防效均位列第2,分别为87.41%、93.91%;处理7的病穗率防效并列第2,病指防效位列第3,为92.78%;处理5的病穗率防效与病指防效均位列第4,分别为87.07%、92.63%;处理11的病穗率防效与病指防效均位列第5,分别为86.39%、91.22%;处理9的病穗率防效与病指防效分别为85.71%、90.93%;处理3的病穗率防效与病指防效均位列第7,处于中游水平,分别为83.67%、88.10%;处理2、处理1的病穗率防效分别为70.75%、75.17%,病指防效分别为81.87%、81.44%;处理8的效果最差,病穗率防效与病指防效分别为65.31%、79.89%。经差异显著性分析,病穗率防效中只有处理6与处理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处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病指防效各处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表2 各处理对淮麦33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2.2 对淮麦33千粒质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处理6的淮麦33千粒质量最高,为48.69 g;其次是处理3,千粒质量为48.57 g;处理7紧随其后,千粒质量为48.49 g;其余处理的千粒质量从高往低依次是处理4、5、12、10、2、9、11、1、13、8。

表3 各处理下淮麦33的千粒质量

3 讨论与结论

赤霉病防治小区试验表明,30%丙硫菌唑OD+43%戊唑醇SC、40%丙硫·戊唑醇SC、30%丙硫菌唑OD+43%戊唑醇SC、48%氰烯·戊唑醇SC、8%叶菌唑SC病指防效均大于90%,其中又以30%丙硫菌唑OD 50 mL/667 m2+43%戊唑醇SC 25 mL/667 m2防治效果最好,30%丙硫菌唑OD 30 mL/667 m2+43%戊唑醇SC 25 mL/667 m2效果次之,48%氰烯·戊唑醇SC 60 mL/667 m2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上述处理在赤霉病防治中可轮换用药。20%氟唑菌酰羟胺SC 60~70 mL/667 m2单剂、15%丙唑·戊唑醇SC处理小麦病穗率与病指防效均较差,但20%氟唑菌酰羟胺SC+43%戊唑醇SC防效中等,故为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可将20%氟唑菌酰羟胺与43%戊唑醇复配使用。

对小麦千粒质量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病防治好的处理小麦千粒质量高,防治差的处理千粒质量低。因此,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效可减少千粒质量损失,为增产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赤霉病小麦试验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CS95
i6
驭胜S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