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博弈

2022-01-14 07:07韩学恒
美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哈桑阿米尔成年人

韩学恒

“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类可以登上月球,却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这是《大佛普拉斯》中的一句旁白,声音沙哑,漫不经心,却又像磨砂盘一样,令人心悸。有人说,有感于一段文字,也许是因为字里行间中不经意道出了你的故事,但若是有感于一部文字呢?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它走进了你的内心吧。

初读这《追风筝的人》时,我还在上中学,那时的我幼稚、单纯又有少年的轻狂与偏执。我会为了阿米尔和哈桑那动人的友情感伤,会为了阿里要带哈桑离开阿米尔和他父亲时的场景哭泣,会为了哈桑所遭受的不公待遇而愤愤不平,也会因为阿米尔的自私与怯懦而生气。可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又一次打开这本书,我眼睛所看到的不再只是阿米尔的无忧无虑和自私怯懦,也不再是哈桑的单纯质朴和忠心耿耿。而是孩童的稚嫩与天真,是种族歧视带给无数子民的伤害,是战争带给少年的痛苦与刺激,也是成年人的别无选择与无可奈何。就像胡塞尼在书中说的一样:“在阿富汗,有很多儿童,却没有童年。”很悲哀是么,可这就是现实。

我们常说,“人生而平等”,可我们却忽略了这句话的后一句:“却无往不在枷锁当中。”就像童年时的哈桑和阿米尔,一生下来就被划入了不同的族群和社会等级之中,身为普什图人的阿米尔可以继承父亲的一切尊荣与财产,而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哈桑,却由于私生子的身份不为人知,便紧随养父仆人阿里而被划入哈扎拉人的群落。自此,阿米尔接受优良的教育,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无视堆积如山的礼物,并对人生的苦难充耳不闻。而哈桑即使每日辛勤劳作,却也无法读书识字,即使竭尽所能地付出,却还是逃脱不了遭人强暴的厄运。他们被定格在社会所设定的等级框架之中,永远都有着身份地位上的区分,一主一仆,一尊一卑,等级是他们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

纵使鸿沟不可跨越,但哈桑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却总是让人感动。他就像冬日里窗外的一缕暖阳,即使冰封十尺,即使照在屋外,却也与人如此亲近,仿佛触手可及,仿佛就在心旁。他如湖水般柔软,流淌进我们的心田,滋养心灵,他如风筝线一样坚韧,牵拉着阿米尔的快乐,至死不渝。我想,哈桑儿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坐在树下仰着脖子认真听阿米尔念故事吧!他为了帮少爷捡回蓝风筝而被三个恶霸孩子强暴,他因出身卑微受尽侮辱,他被一次次戏弄,却仍然选择相信,他面向天空,追逐着风筝,从不失望,也不颓丧。但当被自己一心护佑的阿米尔少爷栽赃“偷窃”时,他忍不住偷偷掉下泪水。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让人心痛,有人说,他太傻了,可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孩子最质朴的内心,是人性中最为善良、纯真、无邪的一面的展现。他的付出,不为金钱,不为功名,不为回报,只为内心安宁,只为爱他,只为他最信任的朋友阿米尔。正是哈桑这种无欲无求、真诚付出的感情,才是这个故事最动人心弦的地方吧。

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像哈桑一样,“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看着哈桑为他捡风筝时,遭受强暴,却也只是躲在角落里不知所措,偷偷哭泣,事后只能很不自然地假装不知道。但阿米尔终究逃不过良心的谴责,他无法面对自己的怯懦无能,所以选择了以最笨拙的方式,来发泄情感。他将鲜红的石榴一颗一颗地砸在哈桑身上,希望能够被回击,但换来的只是哈桑的哭泣与默不作声,这一颗颗石榴犹如血块一般,凝结在了阿米尔的内心,无法愈合。挣扎数日后,阿米尔又选择污蔑哈桑偷窃逼他离开,出乎意料的是,哈桑亦没有辩解,平静地承认后默默离去,只因为这是阿米尔想要的。

阿米尔没有想到,从那开始,不仅自己背负着用一生都无法弥补的罪恶感,且他再也见不到那个为他,“千千万万遍”为他追风筝的兔唇孩子哈桑了。他自己也好像断了线的风筝,迷失在蔚蓝的天空,等待被捡起,或者被抛弃。这一切就好像我们的人生,当我们一天天长大,逐渐成熟的时侯,我们便再也找不回曾经的自己,那个离我很远、很渺小的自己。

就如阿米尔所说:“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地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追风筝的人》,让我看到了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需要遭受的痛苦,它展现了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激愤走向平静、从无助走向自强的心路历程。背叛与救赎,失去与追寻,贯穿在我们成长的所有,都在这部文字里完美呈现。

这不是我们的故事,可又为什么这么真实,这么动人心魄,因为它讲述的是成长与爱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背后,是我们每个人成长所不能逃避的一切。它展示了人性的阴暗面,却又让人看到了希望。在这之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动、哭泣,当阿米尔的父亲知道自己的私生子哈桑和仆人阿里要离开的时候,当阿米尔父亲与世长辞的时候,当拉辛汗找到阿米尔告诉他哈桑是他弟弟的时候,当哈桑的儿子索拉博遭受同样的厄运,以为自己又要被送回恤养院而选择自杀的时候。我一次又一次地泪如泉涌,每次读到都泣不成声。我体会到了失去至亲的苦楚,看到了人物内心的煎熬与苦闷,感悟到了生离死别的无可奈何。我审视过去的自己,思考更远的远方。

那么成熟究竟要变成什么样呢?当阿米尔经过内心的挣扎之后,选择只身前往阿富汗寻找索拉博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成年人肩上的责任。当我看到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十几年都没有祷告的阿米尔,夜夜跪在医院的走廊里向安拉祈祷时,我看到了成年人的无助。“我在地面铺开那张滥竽充数的祷告毯,双膝跪倒,头磕在地上,泪水湿透了床单。我朝西弯下腰,那时我才想起自己已经不止十五年没祷告过了,早已把祷词忘得一干二净。”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掉了下来。一个人,是要经历多少苦难与折磨,才能慢慢磨平棱角,丢弃执拗与自私,一个人,要多么地绝望与无助,才会选择寄托希望于自己从来都不信任的神明。“成长的得与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毕竟这个世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只有自己一人默默学会忍耐和平静地接受不完美。

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民族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就像我,或許在别人眼里,现在的我不堪一击,可我想告诉他们的是,曾经的我迷失在不明所以的乱象之中。但现在的我渴望走出迷雾,渴望独自勇敢地面对最为黑暗、最为孤独的夜晚。或许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像阿米尔一样有着无法言说的秘密,那或是一件无法忘记的事情,或是一句坚定的承诺,亦或是一个无法弥补的过错。我愿我们也都能像阿米尔一样,坚韧地挺起胸脯,尽我所能地去弥补过错,救赎自我。因此,未来的我,要为了自己和所爱之人而奋力拼搏,就像那在半山腰的西西弗斯,不会回头,亦不会落泪。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有人说,成长好似剥茧抽丝般的痛楚,但那又怎样,我愿将此当作一场成长的博弈!我追,我追,我追着美好的过去,也追着痛苦的记忆,追着哈桑的纯真,追着阿米尔的良心。我追,我追,我追着破茧重生,也追着痛苦的磨难,追着自己的梦想,追着家人的幸福。这一切,只愿于心无愧。

(责任编辑:庞洁)

猜你喜欢
哈桑阿米尔成年人
感恩
“女儿”变情人?“摔爸”阿米尔·汗深陷婚变丑闻
借据丢失之后
为你,千千万万遍
没有一个成年人,能笑着看完体检报告
成年人爆笑日常
成年人的辛苦
不一样的风筝
为你,千千万万遍
罪与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