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轨迹

2022-01-14 07:07阿莹
美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和国军工工人

阿莹

我想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的念头由来已久了。记得我在三十多年前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心里那是一个欣喜,可看到文友们都在创作大部头,心里便萌发了创作长篇小说的念头,为此曾专程请教过文坛大家,就长篇的结构、人物、语言做过探讨,还阅读了一批国内外的工业题材小说,后来我躲到一家工厂招待所,拉拉杂杂写了一两万字,但繁重的行政工作还是让我放弃了创作。

当我的工作又一次与企业有了直接关联,创作长篇的想法竟强烈起来。我想,我的视角应该聚焦在相对熟悉的军工企业。因为我从小生活在一个负有盛名的军工大院里,在这座军工厂里参加了工作,又参与过军工企业的管理,后来我尽管离开了难以割舍的军工领域,但我依旧对军工人一往情深,依旧和一帮工友保持着热络的联系,几乎年年都要与他们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那些看似乏味的酸甜苦辣,那些听着不很入耳的粗俗玩笑,那些有些夸张的过五关斩六将,让我心里很受用也很过瘾,军工情结已深深地渗透到我的血液里了。

军工人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欢喜和烦恼,需要着普通人一样的柴米油盐,他们跟共和国一样经历了种种磨难,即使个人蒙受了难以承受的屈辱,即使心爱的事业跌入了低谷,他们对黨和人民的忠诚始终不变。我清楚地记得,在一个兵器试验场,参试的反坦克导弹发生故障,一位年近花甲的工程师毅然上去拆卸了令人胆寒的弹头引信,只为能保证试验按节点进行。而让我为之动容的,不仅仅是工程师的果敢,还有他腰间系着的一条红腰带。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一个重点装备定型成功的晚上,一位大校操起麦克风忘情地喊道:“今天我们可以说不!”激动得在场人禁不住热泪长流。

军事工业从来都是尖端科技的首选之技,是大国重器的诞生之地,我国几代军工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默默无闻地劳作着拼搏着,形成了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勇于奉献的军工精神,为共和国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章,是共和国名副其实的脊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的生活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文学艺术的舞台上几乎看不到军工人的形象,其实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痛苦也有悲伤,他们也与共和国一样,沐浴过建设的热浪,经历过前进的磨难,也获得过成功的喝彩。可以说正是军工人忘我地奉献,我国的国防事业才能不断突飞猛进,我军才能成为当今世界一支不可轻视的正义之师!

所以,把军工人呈现到文学舞台上是我始终的梦想!

为了寻找从生活中走来的艺术形象,我翻阅了我的父母和数十位老军工的档案,那厚厚的牛皮纸袋,浸润着老军工的汗水和泪迹,装着他们的人生,也装着他们的灵魂,几乎每一个人都是一部长篇,那已经远行的我的父母、我的师傅、我的领导,又微笑着向我走来,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让我禁不住想跪下了;我翻阅了几部军工企业的厂志,那波澜壮阔的轨迹,那艰苦卓绝的努力,那给共和国带来激情和荣耀的故事,像画卷一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让我沉浸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而不能自拔;我还借阅了解放后的《人民日报》和《陕西日报》,两人多高的合订本,一页一页地翻过去,就像在阅读一部生动的共和国的发展史,其中的体会便融进了人物的背景,让作品中的人物在那般氛围里开始了自己的生活;还有部队的朋友提供了共和国经历的几次战争的资料,让我从中感受到极大的震撼,也让我深刻理解了军工与战士、军工与战争、军工与国家的关系,让我不得不陷入了多重思考。我想,这是文学不该忘记的“角落”啊!

于是,在二〇一七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开始在工余动笔创作了,为此我还拎上了手提包,装上了笔和本子,只要有空闲就掏出来划拉几下,时间就这样积累起来,文字也这样开始延展,当年初秋便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初稿,之后的每一次修改有增有减,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样子。我将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了故事的开头,因为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军工力量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的,这也与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相同步,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大幕启动的一九七八年。故事是在一个完整的计划经济的体制过程里进行的,这个时期的人物有着特定的语境和行为,几乎人人都渴望成为时代的建设者,而我国正是积累了这样一个宏大的基础,才催生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

那么,如何展开这些复杂而富有激情的故事呢?

我在阅读我国工业题材的小说时,感觉这类作品喜欢沉浸在“方案”之中。解放后的作品习惯反映技术方案的先进与落后,后来的作品习惯反映改革方案的正确与否,当然这类作品也的确诞生了经典。但我想,我这部长篇不应拘泥于方案之争,而应抓住人物在工厂大院里的命运来铺排,所以我将人物置入巨大的工业齿轮中去咬合去博弈,以便释放人物内在的性格。也就是说想努力反映军工人的灵魂轨迹,而没有仅仅将工厂作为一个背景,以使工厂大墙里的喜怒哀乐具有更为深刻的时代烙印。这是我的思考之一。

我通过阅读我国以往的工业题材小说,感觉把国家意志化身为一种僵硬的形象很难让读者信服。因此,我在创作中注意将国家意志渗透到具体工作中,以再现政治因素在主人公成长过程的作用,显然忽大年的英雄之举正是党多年培养的结果,而江南人深沉的托付,成司令关键时刻的援手,武文萍半城停电、保障长安的决策,钱万里推心置腹的交谈……也都体现的是党的领导和国家意志,蕴含着那个时代的特征。政治可以严肃冷峻,也可以春风化雨,我努力将这个特征熔化到事件的肌理里,表现在具体的工作进程中,使作品人物在那个浓郁的时代背景下,一步一步完成人格塑造站立起来。这是我的思考之二。

我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得到一个启示,一个开放的结尾似乎更有力量。我没有为主人公设置一个光明的尾巴,似乎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悲怆的结局,其实是将人物放置到大潮将至的氛围中,让人物更真实更纠结,也让读者对改革开放更期待。作品结尾其实蕴含了一个“光明的焦虑”。从一般意义上讲,工业领域的改革开放,与农村大不相同,呈现了更深刻更复杂的状态,基本上是由国家逐级选择试点,自上而下渐次开始的。所以,主人公屡次冲击计划体制的窠臼,正是工业领域改革的先声,但军工单位的改革本身滞后,作为主人公,作为军工企业的负责人,在改革开放呼声初起之时,当难以知晓国家层面在酝酿体制革命,面对上级下来的调研,必然会按计划经济的框框来估量,内心也就必然会产生痛苦和焦虑,所以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主人公命运的走向实际上是可以预期的。这是我的思考之三。

我在阅读当今文学作品时,感觉文学所以能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延续,而没有被其他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文学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而其他如影视之类的艺术,却难以生动精准地刻画人物的思维。所以我在小说的叙述过程,没有采用“上帝之手”,而是从一个个人物的视角来展开故事,试图让读者在不经意间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沿着人物的思想张力去感受个性的情感脉络,也使人们对这些已有模糊的形象有更深切的理解,对那个时代的风华有更真切的感受。这是我的思考之四。

当然,我的上述思考都是一厢情愿,我对自己能否驾驭这般题材,心里始终是忐忑的,因此我在写完初稿后,开始了一遍一遍地修改,如今有记载的已有十五六稿之多了,都不好意思说写了多少根笔,积累了多厚的底稿。而且每次完稿搁笔后,我都要送给不同的人去阅读,大家看得认真无比,得到的意见都是良言,几乎都在以后的修改中得到了体现,也使得这部小说逐渐丰实起来,一个个人物也生发了灵性,这才让我敢把书稿投给出版社和杂志社了。所以,我要向所有的审读者致以深深的谢意。

这部作品的名字,我先后更换过几次,所以定名为《长安》,是故事发生在古称长安的西安,主人公生活在长安机械厂,恰与军工人的职业情怀相一致,寓意一切都为了长治久安,这也是军工人的心底祝愿。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要感谢文学。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当今时代波澜壮阔。正是文学之梦的始终烛照,让我在纷繁的前行中得以宁静,得以反思,得以找到自己心灵的书屋,也促使自己能够不断地在生活中有所领悟,有所激励,从而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书写英雄史,塑造军工人,完成一个心底的夙愿,以报答我的老爸老妈、我的领导和我的工友们,也期望读者朋友能够从主人公身上找到今日中国崛起的秘密!

(责任编辑:庞洁)

猜你喜欢
共和国军工工人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罗马共和国》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军工股上涨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八位共和国将军记录当代新影像
共和国大阅兵史话
瞩目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