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2022-01-14 21:13何文栋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1期
关键词:助学金长效机制资助

何文栋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构建切实可行的资助育人工作长效机制能够协助政府以及高校实现精准扶贫,高校如何落实资助育人工作是现阶段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然而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资助效果评估与反馈不足、重物质轻培养、贫困认定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资助对象认定不准确等问题,可以通过精确识别资助对象、创新资助方式、构建教育引导机制、完善监督反馈机制等方式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确保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一、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助效果评估与反馈不足

科学合理的资助效果评估和反馈可以将此项工作存在的弊端充分展示出来,全方位地呈现学生接受资助之后的实际状况,推动此项工作的持续完善,是资助育人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实际上,部分高校并没有将资助效果评估以及反馈工作落到实处,通常对资助前评估和资助流程予以高度重视,没有将目光放在资助后的相关工作上,对学生助学金使用规范性、使用方向等现象没有进行全面的认知,无法熟知学生的家庭经济变化状况。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知,少数接受资助的学生为了一时的虚荣心而把助学金用在以下方面:一是旅游;二是娱乐消遣;三是购买品牌手机等。在此情形下,资助育人工作无法实现对贫困生心理素质、思想道德以及行为习惯的有效改善,不能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价值得以全面发挥。

(二)重物质资助、轻培养教育的情况比较突出

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通常以物质资助形式实施。近年来,学校、社会、教育部门、国家对资助育人工作给予重视,给予该项工作较多的资金支持。但不可否认,重物质资助、轻培养教育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部分学生满足资助要求,在入学之后就开始接受资助,然而部分高校没有将资助育人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没有让学生意识到物质资助仅为资助工作的表象,资助工作的实质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精神激励,导致少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一定的偏差,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获得助学金上面,甚至萌生了“不要白不要”的念头,将助学金作为经济来源。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知,高校接受资助的部分学生衍生出以下问题:一是诚信观念不强;二是感恩意识薄弱等。究其原因,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缺失,精神资助没有与物质资助相结合,扶困没有与扶志相结合,致使此项工作只实现了资助,却没有达到育人的效果。

(三)贫困认定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华、朝气蓬勃的时期,心理比较虚荣,很在乎他人抑或是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当前,部分辅导员在具体资助育人工作中要求申请资助的学生将自己为何要申请助学金的原因详细地记录下来,然后逐一上台进行讲述。有些学生对这种方式比较抵触,认为该方式伤害自尊心。如此,资助育人工作不仅无法达到育人的目的,而且会给部分大学生的心灵带来伤害。

(四)资助对象认定不准确

高校助学金不仅包括企业、高校设立的多种助学金,而且包括国家设立的助学金,金额较大。当学生被认定为资助对象之后,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获得助学金。少数学生递交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认定材料,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助学金,挤占有限的认定名额,致使本应获得资助的学生无法获得资助。长此以往,必然会衍生出一股不良风气,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群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倘若不对这种不良风气加以遏制,那么必然会对资助育人工作的顺利推进产生较大的阻碍,导致该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

二、高校构建资助育人工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要想解决以上难题,就要求各大高校紧跟时代步伐,基于新时代大环境下构建资助育人工作长效机制。高校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具体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一)精确识别,对资助对象加以明确

高校要想将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构建资助育人工作长效机制,首先要对资助对象加以明确,充分确保在不伤害贫困生尊严的同时,依据行之有效的认定机制,妥善处理资助对象认定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密切聯系大学生。辅导员作为除教师外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工作者之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对大学生实际状况进行全面的认知,经过长时间的认真观察,对学生是否真正贫困进行科学分辨。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还应当掌握一些心理咨询技巧,与学生保持密切沟通,旨在让他们放下心中的芥蒂,对自己敞开心扉。相信通过长时间的沟通,辅导员能掌握学生家庭信息,如家庭是否发生变故、是否为单亲家庭等,以明确资助对象,确保资助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第二,加大材料审核力度。针对学生递交的相关材料以及调查表,辅导员一定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核查,倘若发现表格及递交材料前后填写内容存在较大区别,就要对学生是否为了利益而弄虚作假进行核实,避免资助育人工作无法有效落实。第三,观察细节。高校辅导员还可通过以下方面来对学生物质生活质量进行判断:一是学生生活用品;二是服饰佩戴等。例如,某一学生平时花钱就很阔绰,通常可以判断该学生不属于贫困生。

(二)创新资助方式,加大培养教育力度

各大高校要深刻意识到,物资资助并非唯一的资助方式。高校应尝试创新资助方式,加大培养教育力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向社会各界发声,旨在充分吸收多方力量,持续完善与优化资助育人工作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以及相关人士主动加入该项工作中来。高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资助方式,拓宽资助渠道,比如在学校图书馆、食堂等开设勤工助学岗位,给予学生一定的酬劳。这样做除了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之外,还能够教育学生自己动手获得资助,避免少数想要不劳而获的学生获得资助,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效缓解学生的学费压力,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切实发挥物质资助与精神育人作用。

(三)构建合理的教育引导机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作为一项兼具资助与育人效果的工作,除了可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之外,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高校应当结合资助育人工作具体情况构建合理的教育引导机制。高校要将资助育人工作目光聚焦于学生心理健康之上,打造一支综合能力强的资助育人队伍,加大队伍建设力度,确保育人队伍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观察学生心理动态变化,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教育引导工作;同时,还要对学生家庭动态进行全面的了解,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突发状况,并在第一时间予以学生适当的人文关怀。

(四)制定完善的监督反馈机制

高校应当主动制定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同时采取针对性手段对评估机制加以优化,优化工作流程,促使资助育人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高校要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的认知,明确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西方极端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加之极少数大学生不具备较强的感恩意识,可能将助学金用于购物、旅游等非主要用途。将以下工作落到实处可以充分展示资助育人工作的育人功能:一是资助材料审核;二是资助效果评估;三是资助金额走向等。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各大高校应当在充分结合政府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构建切实可行的资助育人工作长效机制,旨在进一步培养贫困生自主、自立能力,采取针对性手段协助他们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业,使学生的感恩意识、奋斗意识等均能得到有效强化,促使资助育人工作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基金项目】2021年度宁夏大学“以资助促育人”学生资助研究课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编号NXUZZ2021008)。

参考文献:

[1]张书林.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探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4):86-89.

[2]刁嘉程.新形势下的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有关问题[J].文教资料,2018(27):109-110.

[3]王封青.精准资助视域中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探究[J].现代交际,2020(3):36-37.

[4]刘红波.精准扶贫视角下构建高校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探究[J].时代经贸,2020(25):47-48.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

猜你喜欢
助学金长效机制资助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思考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