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

2022-01-14 21:13王红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1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家国胜利

王红

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描述家国情怀,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今,家国情怀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最新版课程标准强调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明确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是五大核心素养的根本所在,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为例,探索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渗透的路径。

一、深入探究:挖掘教材内涵的家国情怀素养

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反抗与斗争,抗日战争旷日持久,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面对敌人的侵略,中华民族没有妥协和退让,中华儿女顽强拼搏、浴血奋战,用自己的身躯铸起反抗外来侵略的高墙。正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儿女坚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决心,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坚定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家国大义让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在正面战场的抗战过程中,淞沪会战始于1937年8月,会战历时两个多月,最后以日军占领上海告终。淞沪会战中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是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重伤了日军,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取得胜利。1937年10月,忻口战役爆发,此次战役在抗战初期对华北战场具有重要影响。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中取得的最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武汉、广州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抗战时期的中国,虽然经济、技术等方面落后于日本,但是中华民族抗日斗志高昂,在抗击外来侵略的同时,转移东南沿海工业,将华北、华东等著名高校师生、书籍、实验等进行大规模迁徙,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物质基础,也为战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复兴打下基础,提供了保障。

在敌后战场的抗战过程中,中国军队按照中央部署建立多个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并且根据不同地形特征,采取适合当地的作战方式,如地道战、夜袭战等,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牵制日军的进一步侵略。

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以罢工等进行斗争,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作战——百团大战,摧毁了敌人的众多据点,缴获大量物资、枪械等,打破了敌人的“囚笼”政策。此时,国民党消极抗战,发动了皖南事变。面对内忧外患,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不断扩大民主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使民主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在艰难中奋进,在苦难中坚持,是家国情怀的表现,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深刻实践,其指导中华民族奋勇抗敌、争取民主自由和胜利。

在东方主战场的抗战过程中,1941年12月,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发挥牵制敌方力量的作用。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队在配合盟军的同时给予盟军积极帮助,加速了战争的胜利。1945年5月、9月,德国、日本相继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宣告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信心,鼓舞了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重塑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东方沉睡雄狮的再一次苏醒,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走进国际中心,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努力。

通过对《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才取得来之不易的胜利。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渗透家国情怀,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爱国意志,坚持奋发向上,为民族富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二、情感升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一)学习历史,向英雄烈士致敬

在《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所描述的历史阶段,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如左权等。在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掩护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转移时,壮烈牺牲。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牺牲了自己,没有他们的努力,革命就不能顺利地进行。在学习这些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英雄的爱国之情和光复华夏的决心,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爱国之心,引导学生不断努力奋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感受历史,在文物遗迹中体会家国大义

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实地考察,人们旅游时经常会到文物古迹遗址参观拜访。历史的学习过程也是感官的接触过程,当学习的知识与眼前的文物遗迹发生碰撞时,学生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感思绪。在《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程学习后,学生可以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博物馆记录了许多抗日战争事迹,如台儿庄大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博物馆就有着详细的记录,并且可以看到当时战役中使用的一些物品。通过参观,学生的视听感应得以融合,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强化荣辱观,珍惜当下和平,努力奋进,实现人生价值。

(三)总结评价,在历史中寻找正确方法

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就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寻找到适合中国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武汉会战前夕,毛泽东在延安演讲《论持久战》,总结了抗战开始以来的情况和当时面临的形势,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才能获胜的科学指导理论。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证实了《论持久战》的正确性。学生通过学习《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要善于总结经验,以史为鉴,積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学业进步。

三、旨在躬行:家国情怀素养的践行

(一)树立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

在平型关战役中,林彪领导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隐蔽设伏,与日军展开激战,致使日军伤亡惨重,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国抗战的自信心和决心。民众有自信,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增强民族自信、增强民众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人成长和民族国家的兴旺发达密不可分,要将家国融合,重视集体利益,明确有了强盛的国才有安定的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这是引导个人努力奋进、国家富强繁荣的强大精神支柱。

(二)坚守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作风

在抗战过程中,中国军队坚守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作风,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战斗方式。抗战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与中国军队、中国人民坚守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守严谨科学的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坚守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作风,不能急于求成,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寻求自我突破,实现自我价值。

(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学习《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生能够了解抗战中的重要战役和事件,知道抗日战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能够直接指导实践,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现实需要。可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四、结语

家国情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口号,更应落实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课外实践、传统歌谣等方式践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进动力,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张峰.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家国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坚持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十九大胜利召开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略谈“家国情怀”
抗日战争(第一卷)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