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的路径分析

2022-01-16 14:04蓝俊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

蓝俊英

[摘           要]  近年来,中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从中职教育的现状来看,工匠精神的渗透属于其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在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依旧处于探索阶段。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介绍了研究工匠精神渊源、理解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挖掘工匠品质等工匠精神渗透的路径,希望可以改善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面临的困境,从而促使学生树立工匠精神。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工匠精神;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067-03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践行教学大纲,强调学生技能的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文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等,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能够促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确保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践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非常高,需要重视教师职业教育精神的培养。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面临的困境

(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困境

中職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都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中职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无法全面提升,限制了学生的就业以及学校招生工作的开展。很多学校不重视语文学科,以至于职业学校语文学科的地位较低,无法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有的尚未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即到岗任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缺乏职业素养,更不具备工匠精神,因此难以实现在教学中对工匠精神进行有效渗透。此外,语文课程课时占比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僵化,教学评价体制缺乏健全性,加重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困境。教师尽管设置了课堂测验等环节,但是大多流于形式。考试以考核学生理论知识为主,考试成绩无法完全反映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二)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现状较差

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弱,很多中职学校的学习风气与氛围不佳,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非常大。当学校没有构建严格的管理体系时,学生的自我要求会降低,无法确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弱,无法适应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而语文教师的教学课时较少,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很多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对他们毕业后的工作、职业等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发展。很多学生认为进入中职学校是为了学技术谋生活,没有认识到学科知识对自身的重要意义。

(三)社会对工匠精神渗透的要求

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社会对中职学校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提出了很多要求。职业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技术和职业素养的人才,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变化来看,中职学校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面对社会提出的要求,很多中职学校尽快调整了教学模式,优化了课程体系,但是部分中职学校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教学中尚未突出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工匠精神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能够为企业创造明显的价值。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应当将市场需求作为办学导向,将学生的就业作为目标。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的意义

(一)理论方面的意义

中职学校对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各行业都十分重视重塑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需要明确其渗透的意义。当前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存在问题,表现在中职学校不够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渗透。通过渗透工匠精神能够让中职语文教师从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等方面着手,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在日常学习中能够自主、自发地探索工匠精神,并逐步地落实到专业技能方面。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其理论意义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将工匠精神的内容渗透到课堂上,能够让学生耳濡目染,正确地看待所学技能,对职业产生更为深刻、更加丰富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决策、教育教学改革等都需要建立在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之上,如此才能不断地优化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促使中职学校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实践方面的意义

首先是学生层面的实践意义,学生的工匠意识不足,缺乏工匠精神,并且对工匠精神持以漠视的态度。当了解到学生面临的困境之后,教师需要落实各项教学方法与目标,挖掘语文学科对工匠精神渗透具有的积极作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功能够更好地与学生建立沟通的桥梁,及时掌握学生的想法,使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能够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专注、坚韧等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品质,确保他们在就业时占有更大的优势。其次是教师层面的实践意义,中职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从整体上还未达到标准和要求,为此需要从客观的水平出发渗透工匠精神,认识到自身职业的意义和价值,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形成工匠精神。语文教师有了具体的数据和信息之后,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才能深入语文教材中联系人文因素,构建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专业水平上不断提升,加快语文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的路径分析

(一)研究工匠精神的渊源

为了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工匠精神渗透的目标,需要研究工匠精神的渊源,将其作为重要的渗透路径加以实践。研究工匠精神的渊源,不得不提到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工匠精神,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基本情况可以看到工匠精神能够增强人们对职业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我国古代一直都非常推崇工匠精神,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便有了先例与条件,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教材内容以及课外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工匠精神。如成语“庖丁解牛”,战国时期的名厨师庖丁具有的工匠精神,让他们看到对自身职业的精益求精能够产生的意义和作用。古人尚且具有如此强烈的工匠精神,现代人在纷繁复杂的职业环境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更应当培养工匠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景泰蓝的制作》,学生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景泰蓝制作过程中工匠精神产生的作用。

(二)全面理解工匠精神

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责任,其育人理念应当不断地更新和优化,积极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并使其融入自身的教学方案中。从渗透工匠精神的目的来看,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通过构建丰富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对职业素养的理解更加透彻。工匠精神的渗透对学生而言意义非常大,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内涵的信息。例如讲解《敬业与乐业》文章时,应当将重点放在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方面。作者梁启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工匠精神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具体的课文内容作为支撑,也有学校办学目标作为基础。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水平决定了其整体教学水平,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工匠精神,应当坚持客观化原则,让学生自行探索工匠精神,在课堂上适时地给学生指导,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层次认识工匠精神。例如《咬文嚼字》中所包含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学生反复地阅读、背诵。不同职业的人对所从事职业形成的终身追求就是一种工匠精神的表现,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之后,才能把职业与社会发展、民族荣誉感、职业幸福感等联系起来。教师系统化地展开工匠精神的渗透工作,发挥具体文本的作用,为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工匠精神意识创造有利的环境。

(三)彻底地践行工匠精神

语文教材内容都是经过多次筛选与调整加以确定的,对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语文教师应当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教学工作的价值,具备工匠精神,以便于渗透工匠精神时能更加游刃有余。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语文综合两个板块都属于实践性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两个板块作为核心,利用丰富有趣的内容进行填充,为学生打造高效的课堂。口语交际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当高,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科学的资料搜集与整理的习惯,并能在繁杂的资料中整理出对自身最有益的内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与其具备的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表现看出他们的工匠精神形成情况。例如开展“产品推介”“模拟求职应聘洽谈会”等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探索实践活动,让他们将实践活动与自身职业之间建立起联系。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具体的教学中得以呈现,才能够确保职业教育的目标真正实现。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水平,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尽快地调整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中融入更多的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工匠意识的形成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语文教师需要从一开始就设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以及学生工匠精神检验的方案,使其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工匠精神。

(四)挖掘工匠精神的品质

中职语文教师不应将工匠精神的渗透局限于语文教材内容,而应当以语文教材作为方向标,将其作为条件和基础,以此为核心展开更大范围的工匠精神培养计划。教师通过语文教材的内容吸引学生对工匠精神进行关注,在此过程中逐渐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地探索语文知识,教师这时再适时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展现语文知识的魅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对他们形成工匠精神的意义。如教师可以积极引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并学习《物种起源》。《物种起源》是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先生的著作,内容体现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非常令人感慨,尤其是他在观察时候的忘我精神、敬业精神等都让人震撼,学生从伟大的著作中感受工匠精神,能够提升他们的工匠品质。还以《景泰蓝的制作》教学为例,教师需要重点强调工匠精神对工艺品制作的重要意义,继而延伸到我们当前社会的各种职业中。可以再列举编钟、丝绸以及三彩等工艺品体现的工匠精神,学生在课堂上接触这些工艺品的知识之后,他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在课后能够积极地阅读、观看相关资料。另外,教师为了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工匠品质,还可以定期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工匠意识。

四、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的渗透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学生从专职到专长的转变,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秉持“授业传道解惑”的职业态度,结合当前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整体办学目标,多渠道地渗透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秋玲.中职语文教学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21):41-43.

[2]黄艾娜.“知行合一”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应用中的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21(12):120-121.

[3]张莉.“匠心筑梦”背景下基于人文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16):108-109.

[4]蒋建伟.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工匠精神”[J].课外语文,2021(1):82-83.

[5]邓华锋.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路径探究[J].课外语文,2021(1):98-99.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致敬!老工匠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