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改革路径探索

2022-01-16 16:50何小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分职业技能证书

何小宇

[摘           要]  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个职业院校的专业学科改革工作在深入推进,从2019年开始,我国的各大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推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的探索,鼓励各个专业的学生除了要获得本专业的学历证书外,还可进行其他技能的学习,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给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中,“1+X”证书制度的改革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基于此,重点探析了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改革路径,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学成效。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169-03

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教学工作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是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在开展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其更为侧重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工作而言,因为当下处于信息时代,市场上对于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计算机类人才的竞争激烈,为符合新时代下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各个职业院校都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全面推进“1+X”证书制度的实施。

一、“1+X”证书制度的概念与该证书的实质意义

“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中的推行,符合当下教学改革的要求,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满足社会上对于各个专业的人才需求。“1+X”制度在我国实施年限还相对较短,但已经给社会培养了一定的复合型人才,使得学生可在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对应的知识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各方面的技能。在“1+X证书制度”下,其中的“1”代表的是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证书,“X”代表的是与计算机专业领域相关的其他证书,是在“1”基础上的补充。现阶段,随着国家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投入日渐增大,我国的教育呈现出现代化的趋势,尤其是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都在响应国家号召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我国进入信息时代后,社会对于计算机类的人才需求显著增加,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出于计算机专业的性质,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选择计算机类专业。“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中的应用,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限制,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使得学生兼具计算机方面的多种技能,有更多的择业机会。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1+X”证书制度的实施现状

(一)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缺少融通

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改革的过程中,为使其教学工作能够与“1+X”证书制度教学要求相一致,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工作开展时,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必须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保持高度的融通性,以提升总体的教学成效。但就当下的教学成效来看,有很多职业院校在开展计算机类专业“1+X”证书制度时,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性不足,相应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难以与当下专业教学目标相一致,比如,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关注的重点放在“1”的学历证书方面,对于“X”证书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开展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学,也难以保持教学内容、方法等与专业课程体系的高度衔接[1]。

(二)“三教”改革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脱节

对于各个学科教学改革而言,教师、教材和教法统称为“三教”,只有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全面推进“三教”改革,才能够使学科教学与当下教学改革的目标完全一致,符合现代化教学的总体要求。很多职业院校虽在当下的教学工作中都意识到了“1+X”证书制度实施的必要性,也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但从实际的改革现状来看,“三教”改革的一系列工作并未严格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来开展,改革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脱节的问题十分突出,长此以往,将无法保障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成效。

(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流于形式

因为职业院校的教学,主要是面向社会,给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各个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往往都需要给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就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而言,其教学工作中更为关注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时,往往会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改进,以满足“1+X”证书制度下的教学要求[2]。虽然很多职业院校积极进行了这一方面的教学合作,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流于形式,难以保障最终的教学效果。

三、“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改革路径

(一)契合行业人才需求,明确岗位需求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对计算机类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而这种人才需求给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就全社会范围来看,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人才大多从事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企事业单位、电视台传媒、动漫制作、宣传和广告、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商美工;房地产、装修、建筑与设计、园林、展览展示等。无论职业院校培养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从事的是哪一方面的工作,为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其专业优势,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必须从行业的人才需求出发,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内容的调整。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为满足其需求,学科教师应以行业人才需求作为出发点,经由对岗位需求的全面调查和了解,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将专业学科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有效结合起来。

(二)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实现精准化培养

课程结构设置与学科教学水平和质量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为提升学科教学成果,在各个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都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根据专业划分来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对于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而言,其在开展“1+X”证书制度的教学工作中,应进行课程结构的全面优化,从教学内容、形式、职业技能方向设置等多个角度,对课程进行适当增减,结合职业技能进行对应的课程设置。因为在“X”下往往包含了多个职业技能方向,对于每一个方向,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策和目标的设定,严格按照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的专业性,来提高职业院校中的课程资源利用率,提升总体的教学水平[3]。课程结构的优化、体系的调整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思想融入、基础扎实、理论够用、实践实用”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实现精准化培养。各个职业院校都要按照国家职业教育体制中的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要求,按照思想融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的开发流程,来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一系列的学科教学任务结束后,以学期为考核时间段,对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考核。

(三)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在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比较常用的模式包括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工学结合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所以,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中职院校也要实现对这些模式的科学应用,更好地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例如,中职学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地加强和网络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全面地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合实际状况逐渐地优化与完善教育模式与教学手段,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除此以外,企业要积极主动地邀请优秀的网络专家入校授课,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中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也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把全体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的实训任务,引导小组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与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结合实际状况,科学编写“新”教材

为了更加全面地贯彻落实“1+X”证书制度,中职院校要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编写出与之对应的配套教材。要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更多的专业新技术以及新规范,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的有机融合,实现教材内容与技术发展的有机同步,要结合企业的真实项目积极地开发与研究项目。不仅如此,也要借助科学、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微课与动画的方式把教材中包含的重难点知识展示出来,并且运用二维码的方式融入教材中,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的有机融合[4],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优化与拓展教材内容,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五)实施学分银行管理,课程弹性衔接

学分银行是当下教育教学领域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是对货币银行借贷形式的模拟,经由这一方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考核与评估。在学分银行的实施过程中,学分指的是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基础理论、工作经验等依据特定的规则来转化为对应的分数,以分数作为基础来给予专业学科教学提供对应的参考。在校内,全部的学习任务结束后,经由严格考核来获得对应的学分,而在校外,培训结构的学习、实践实习的工作经验等,均可以在特定的标准下转化为对应的学分,这些学分会直接储存到学分银行中。学分积累过程也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过程,当学分累积达标以后,便可将其兑换为学历或者职业资格证书。“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改革过程中,应以“1+X”证书制度的教学要求作为出发点,经由学分银行在学科教学中推进,使得教师可分段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实现课程的弹性衔接,以保障校内相应的教学资源均可以得到最为有效的利用。

(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建设实施

教师作为学科教学的引导者,其对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即使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各个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同样要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高素质师资团队,使得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职业需求。在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工作中,为使得教学改革能够与“1+X”证书制度的教学要求相一致,职业院校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加大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的投入,使得专业教师可统筹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专业资源,制定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展模块化教学。

(七)建立实训组织,加强技能实训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校要积极地建设教学实训组织,充分做好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训,要营造良好的教学实训环境,配备科学、先进的实训设备,更好地加强教育改革,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机会与平台。学校要成立计算机技术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在其中创建ICT融合基础实训室以及网络搭建实训室等[5]。要投入更多的資金,配备科学、完善的实训设施设备。结合职业技能实训的内容以及相关的要求,根据岗位的背景与情况实现创新与改革,更好地达到培训目标。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与专业能力。除此以外,学校也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学生举办讲座活动,基于此,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指导,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新思路,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当下的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显然暴露了越来越多的弊端,而“1+X”证书制度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方向,教师应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化不断课程体系,给学科教学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

参考文献:

[1]余会.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1+X”证书制度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1):107-108.

[2]李自纳,张崇芳.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2020(11):129-130.

[3]王懿嘉.“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8):165-166.

[4]吕刚.1+X证书制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融合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0(30):3.

[5]杨顺弟,杨秋红.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1+X”证书制度实施措施探讨[J].科技风,2020,422(18):246.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学分职业技能证书
少就是多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