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得住命运,要修己

2022-01-17 13:27陈双媚
北京纪事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丈夫范进科举制度

陈双媚

《范进中举》原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情节,讲述寒门书生范进科考多年,屡试不第,日子过得穷困潦倒,直到四十几岁依然不顾老母重病缠身,不理贤妻苦苦哀求,不管岳父恶言训斥,顶着乡人的奚落讥讽,抱着身无分文沿路乞讨的决心再次赶考,终于高中举人,却喜极而疯的故事,借此讽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畸形的仕途心态和扭曲的社会风气。

新编晋剧《范进中举》是一出十几年前上演的老戏,内容上大体上保持了小说的情节,主题既有对科举制度的鞭笞和讽刺,也有对人情薄淡、世态炎凉的慨叹。今天,之所以选择聊这出戏,是因为我认为相比于小说,它提出的新命题于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身处逆境,人该如何自持?接得住命运,要修己。都说范进是封建体制下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是畸形社会风气下不能掌控命运的可怜人,但我认为范进并不值得同情。作为读书人,他的悲剧有客观原因,更是主观因素导致。何为读书人?我想这三点是基础:读圣贤书,懂为人之道,行君子之礼。范进三岁读诗经,七岁背论语,年至四十有几,既不懂为人之道,亦不行君子之礼,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连最基本的修身都没做好,整日里怨苍天后土不公道,怪时运不济世态炎凉人心寒,倘若还要博几分同情,就有哗众取宠之嫌了。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的文学性极强,为剧本塑造人物提供了厚实的基础,舞台表演进一步丰富了范进这个人物,让他得以从小说中跃然而出,成为活生生的立体的舞台角色,让我们更多地从他自身的个性、处世哲学出发,感受历经现实的蒸腾之后,留下的值得思考的余温。

百善孝为先,为人子,范进尽的是伪孝道。他幼年丧父,靠寡母抚养长大,立志以苦读博取功名,改变家族命运,让老母亲过上好日子,看似没有什么错,实则是画大饼。他逃避着家徒四壁、三餐难继的现实,让老母亲勒紧裤腰带,望着画中的大饼咽着饥饿的口水,和他一起憧憬虚幻的功名之路。当妻子告知老母亲病重,他自然知道是饥寒落下的病症,开口就是责令妻子“还不快取些吃食过来”,难道他不知道吃食是要靠劳动赚来?不知道自己向来十指不沾阳春水,不曾种过一粒米,不曾赚过半文钱?他嘴上自责,行动上却无动于衷,不管她有无银钱请大夫看病抓药,不顾她是否吃得上一口热汤饭,把她承受的病痛之苦责怨于现实,把改变困境的机会寄托于科考,认为体谅照顾母亲是功成名就之后才能实现的事。这样的儿子让人匪夷所思,这样的孝让人大跌眼镜,这样的读书人让人叹为观止。

夫妻本是连理枝,应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但为人夫,范进却没有一点大丈夫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丈夫,家中的顶梁柱,既不赚钱,又不劳动,家中大小事从不过问,心安理得读所谓的圣贤书,一心一意做他寒门变朱门的美梦。当妻子告知,举家没有半粒隔夜粮,称盐打醋没有半文钱,他沉默以对;当妻子劝告,先过穷日子,再说跳龙门,他置之不理;当妻子让他缠拐,说织出半疋粗布可换三斤细米,他掷至地上。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眼里没有五谷三餐,心里没有家庭责任,这样的男人,何言大丈夫?

范进读书四十余载,阅尽古今圣贤书,熟读四书五经,却没有修为能读懂三岁就能读能诵的三字经:为人子应“寸草心,报春晖”,大丈夫当“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欲接住命运,谈何容易。

现实中也有男人在家里是长不大的老小孩,啥本事没有,驴脾气蛮大,但只要踏出家门,就是腰板挺直能扛能挑能顶能挨的大丈夫,经风历雨不在话下,披星戴月不言辛苦,风尘仆仆行走于人间,披荆斩棘开疆辟土,言大丈夫之威,行大丈夫之能。可范进不是,在家画大饼,在外充      包,装清高,时来运转时不用学不用装,张嘴就能耍威风,举手就能摆架子。

戏中,胡老爹虽然看不起这个窝囊女婿,为了女儿的活路着想,还是费尽心思为他谋得一件教书的营生,范进对此不但没有感激,还认为老丈人是作践人,是自己功名路上的绊脚石。一个饥不果腹的穷秀才,看不起收徒授艺的营生,实在没办法理解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但不难看出,深受封建等级制度伤害的范进,骨子里又有着分明的贵贱等级。陈胜吴广一介草民尚且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范进一个读书人还活得如此糊涂,实在差点修为。

老丈人责令范进上街卖鸡,以换取称盐打油的钱,他迫于“拳威”,不敢违背,只得抱着鸡硬着头皮不情不愿赶往集市,偷偷摸摸不敢见人,咬紧牙关不敢声张,比做贼的还心虚,比拾粪的还狼狈,生计于他,竟是如此难堪之事。范进科考文章写得不咋样,但生活这篇文章写得可谓拍案叫绝,世人惊叹。

范进赶考身无分文,又遭同窗奚落,乡绅戏弄,穷途末路之时,文庙的叫花子赠予半两纹银,得以如期赴考,幸运高中举人。当他当了老爷,住上了豪宅,使唤着奴仆丫鬟的時候,却容不得叫花子再与他称兄道弟,直呼名讳,以打发叫花子的方式打发了这位昔日恩人:“花子,这是你济我赶考的银两,拿去,到别处吃碗热饭去吧。”举人老爷的威风无师自通,耍得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可见,范进之学习领悟能力并不差,学与不学,用与不用,全在于怎么权衡罢了。

以上所述,也许很多人并不能赞成,似乎是脱离社会现实独立评判范进,于他不公道,他本就是体制的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于原著作者也不公道,或许他的本意在于抨击当时的封建体制、科举制度,讽刺人情冷暖。但是,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它不足之处,又不可否认不论哪朝哪代,都曾有过杰出的圣贤,也有过不少泼皮无赖,可见,人如何处世,并不完全取决于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人该怎么活,才能活成个实实在在的人,活出个赤诚丹心,更多在于个人修为吧。封建体制,科举制度,人情冷暖,并不妨碍他范进踏踏实实做一个孝子,也不影响他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能养家糊口的丈夫,更别说做一个有良知、辨善恶、懂感恩的人。制度或许有瑕疵,但决定人本性的,还是自身的修为。刀,能杀人,但杀人的本质是人,而不是刀。

得与失,乃互生。不论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境,要想接得住命运,首先要修己。“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择善人而交。”不论哪个时代哪种体制,不论哪个行业哪种风气,不论哪个家庭哪种人,都适合吧。

“茶是泡来品的,戏也是演来品的。一出戏搬上舞台,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有人关注思想性,有人考究艺术性。我呢,除了自己写的几笔,大多数时候就是一位观众,不妨扯扯可看性。”

猜你喜欢
大丈夫范进科举制度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大丈夫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范进一日游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范进减肥
何为大丈夫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