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幼儿园园所日常中的劳动教育

2022-01-17 07:42陈翠萍
好家长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园所劳动案例

文 陈翠萍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指标就是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包括具有一定的集体责任感以及帮助老师或同伴做一些简单的班级整理或其他服务工作。在生活中,教师会发现“小懒虫”日益增多。由于平日里父母的包办,一些幼儿逐渐丧失了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因此,教师在园所日常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显得尤为必要。

一、以“为已”为主,做力所能及的事

园所日常主要包括:幼儿来园、盥洗、进餐、午睡、如厕、离园等环节,这些环节最接近生活。在调查中,教师发现很多幼儿从小就娇生惯养,被家长养成了“懒惰成性”的习惯。例如,小班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不强,在盥洗、进餐等环节只会干坐着等;中班幼儿喜欢当值日生,但有的幼儿不能有效完成值日工作;大班幼儿开始萌发了为他人服务、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但多数是在“帮倒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因此,教师要抓住机会,将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的劳动让幼儿做,提高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案例一:每次离园之前,教师都会检查幼儿的鞋子是否穿得正确,在检查过程中总会发现在教师“穿反了”的提醒下,有些幼儿能迅速地将左右脚上的鞋子互换位置,有的幼儿则无法完成此行为。小班幼儿对“正反”不敏感,不知道正和反的意义所在。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通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教学儿歌《鞋宝宝》、开展区域游戏“给娃娃穿鞋子”,教会幼儿理解了“正反”的含义。

案例二:一些幼儿如厕后,不会擦屁股。有的幼儿会喊老师帮忙擦,有的幼儿干脆不擦。《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通过开展集体活动“我会擦屁股”,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擦屁股方法;通过区域游戏“我来擦屁股”,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案例三:在“自己事情自己做”主题活动中,教师根据“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原则,秉承“生活皆课程”教育理念,开展“我的午餐我做主”活动。餐前,幼儿自己商讨确定用餐公约;餐中,幼儿在餐车前排好队,自己拿碗勺装好饭菜,走商讨的规定路线回到自己的座位,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安静用餐;餐后,幼儿自己收拾碗筷、饭后漱口、擦嘴。同时,教师用“五官刺激法”“竞赛奖励法”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让幼儿体验到了自我管理、服务的快乐。

二、以“服务”为主,变被动为主动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指标就是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包括具有一定的集体责任感以及帮助老师或同伴做一些简单的班级整理或其他服务工作。因此,在基本具备自我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劳动教育,让幼儿不断增强劳动意识、逐步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

案例一:《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在自主入园环节,师幼商讨出7项自我服务方式:悄悄话、摆放桌椅、照顾植物、整理图书、播报天气、整理积木、整理艺术区。师幼同时决定,采用具有趣味性、能够转动的“工作图”方式,合理公平地分配晨间入园阶段任务。对此,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以及集体责任感大大增强,语言沟通、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案例二:师幼一同找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游戏过后,游戏材料乱了怎么办?废旧物品回收站中,奶粉罐、纸箱、饮料瓶等不仅凌乱而且占地非常大怎么办?个人用品摆放杂乱怎么办?之后,师幼一同商讨解决办法。但是,教师在后期发现,幼儿完成这些事情的前提是需要教师频繁提醒。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仅在生活活动中体现,还应从园所日常各环节中渗透劳动教育,用各种方式调动幼儿劳动的积极性、兴趣性,持续养成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案例三:不少幼儿看到教师做事情时会主动帮忙,劳动积极性较高,但往往是在“帮倒忙”。幼儿帮忙擦桌子时,把垃圾擦到了地上;帮教师拿东西时,却把东西打翻了;帮教师整理床铺,却越理越乱等。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肯定幼儿“爱劳动”的优点,并加以引导,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对劳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让爱劳动的习惯进一步被固化。

三、以“合作”为主,知劳动之快乐

陈鹤琴先生说过:“要做一位现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合作。”当今幼儿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在进入幼儿园后,某个活动需要幼儿合作完成时,他们或是呆若木鸡,或是出现争抢行为。让幼儿以“合作”为主,教师不仅要付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案例一:为了让幼儿学会为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自主自理,养成从小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我园大班开展了“辞旧迎新大扫除”活动。活动前期,教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灶王爷的故事,告诉幼儿“辞旧迎新大扫除”活动的含义: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迎接新年,让新年有个好兆头;随后,幼儿通过小组讨论,记录打扫项目和打扫工具,用竞聘的方式选取适合自己的劳动,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打扫工具;活动当天,在教师指导下,幼儿拿着抹布、扫把、拖把,有的擦桌子、椅子,有的擦窗擦门,有的整理区域、整理床铺等。在此次“辞旧迎新”活动中,幼儿学会分工合作、思考问题、选择工具。

通过劳动前后环境的对比,幼儿发现劳动带来了整洁、卫生、舒适的环境,体会了劳动的辛苦和合作的快乐。

案例二:《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园所日常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劳动锻炼的机会,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和操作,懂得“合作”。教师依据幼儿的兴趣,在班级“小园丁”一角进行“再生”实验,种植葱、蒜、韭菜等植物,感受“重新生长”的新奇。幼儿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通过与环境对话——挖坑、埋种、填土、浇水;与植物对话——浇水、施肥、除草、捉虫;与同伴对话——记录发现、交流讨论,在每天入园、离园的观察、照顾、管理中,感受奇妙的生命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会亲近自然、敬畏自然、珍惜生命,探究欲和合作意识都得以增强。

在幼儿时期实施劳动教育,能有效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为他人服务能力,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责任感。当然,劳动教育不单是靠教师在园所日常中的指导获得,还应让幼儿在园所日常的各个环节以及家园共育中获得。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知劳动、懂劳动、爱劳动,获得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园所劳动案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园所引领,让农村家庭亲子阅读更有效
利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思与行
热爱劳动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