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在高校中的传承实践
——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1-17 07:10黄紫娟詹停停牛建涛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缂丝工作坊技艺

黄紫娟,李 青,张 玟,詹停停,牛建涛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源于缂毛技艺,通过丝绸之路由西域传入中原,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更替与沉积,已经形成了丰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成了具有极高艺术审美价值的瑰宝,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009年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3]。目前,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的传承人较少,且传承人人均年龄超过45周岁,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断层态势,为了更好地传承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在高校的纺织类、产品艺术设计类等专业教育中嵌入缂丝技艺的内容,对缂丝技艺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因此,笔者对缂丝的传承教育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具体实例出发,阐述了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设置、缂丝社团、工作坊、辐射带动、科学研究和展示交流等6个方面传承实践工作。

1 缂丝传承人群的现状与培养方式调研概况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经过一千多年发展和演变,传承的人群不像之前的工厂比较集中,而是相对比较分散,目前以工作室为主,工作室分散在苏州相城区陆慕、吴中区东山镇和光福镇、高新区镇湖和东渚、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对缂丝传承人群培养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缂丝传承人群培养方式分为学校培养和社会培养两种方式。

在学校培养方面,缂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传承基地负责人通过课后兴趣班、社团等形式进行教学。例如,苏州市缂丝传承基地仁和织绣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晴容在苏州市金筑实验小学进行教学;课程采用木制框架、缂丝拨子和梭子,以一学期为一周期,学生完成多幅作品;苏州市姑苏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陈文及团队成员在苏州市实验小学以社团的形式进行授课,课程采用缂丝学习机,其基本原理与缂丝织机相同,且轻便,学生参加一次课程也能制成一块织品,师生团队参加了全国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缂丝世家第六代传人王建江在苏州市相城中学进行教学,课程中采用缂丝织机进行教学。在高校中,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缂丝课程嵌入课程设置、教师团队、教材建设和教法上均进行了创新。

在社会培养方面,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职责中明确要求认真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缂丝世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嘉良免费对外授课,目前已经有两名缂丝人员学成后回到家乡,从事缂丝工作;王金山工作室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培养缂丝手艺人。

2 缂丝走进高校的背景及必要性

2.1 国家提倡、地方支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缂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的审美情趣,同时它也是精湛的丝绸技艺,代表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典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传承缂丝技艺为缂丝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奠定基础。2020年9月,教育部公示了第二批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可见,高校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2.2 高校职能

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职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职责也非常明确指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传承项目为内容的课程,同时建设社团、实践工作坊,并辐射到中小学和社区。相对中小学,高校具有培养人才的优势和职责,因此在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等与缂丝相关的专业中培养缂丝人才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3 缂丝在高校中的传承,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1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主要有家族传承、高校传承等方式。高校传承是现代学徒制的一种,它将现代职教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为传统手工技艺,其主要原料是桑蚕丝,所用工具为缂丝织机,因此,可以将其作为独立课程嵌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公共选修课,36个学时,2个学分。同时,也在纺织类相关专业中开设渗透式课程,如在《丝绸传统织造技艺》中渗透进缂丝内容,课程为54课时,其中缂丝的内容为36学时。课程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匠艺之法、缂丝之美、传承与创新四个部分,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融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把价值引领融入行动导向的课程标准,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讲授缂丝织机原理

教师团队由纺织专业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组成,教材采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国家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寸金之美——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教法上,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在缂丝工作室中进行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3.2 寸金之美——缂丝文创社团建设

寸金之美——缂丝文创社团是由艺术类、纺织服装类和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自发成立的组织。社团内学生开展缂丝历史与文化宣讲、缂丝技艺体验与传承等工作,并在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缂丝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创新建设。学校通过政策倾斜加大对文化传承类、专业类的社团支持,鼓励社团走出学校,到中小学宣传缂丝。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讲缂丝、缂丝社团参观缂丝传承基地等形式,了解缂丝文化;通过学习缂丝技能制作缂丝作品,传承缂丝技艺,创新缂丝产品,图2为学生制作《印象牡丹亭》缂丝首饰作品。

图2 《印象牡丹亭》缂丝首饰作品

3.3 寸金之美——缂丝工作坊建设

寸金之美——缂丝工作坊,依靠校企合作单位、缂丝传承基地等社会资源和教育部缂丝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学校资源,配备缂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缂丝艺人、高校教师等优质师资,同时配备缂丝织机、摇纡机、大小梭子和拨子等缂丝设备和工具,建设了以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为主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工作坊和职业体验基地。

3.4 缂丝研究

学院专业教师与非遗传承人形成科研团队,积极参加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子项目“苏州缂丝织造技艺”,2019年,学院主持申报了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项目缂丝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创新方面,将缂丝技艺与其他非遗技艺融合创新,开发了缂丝起绒织物,这项技术已经在缂丝企业进行产品开发,联合企业和非遗传承人开发便携式缂丝小织机,以利于缂丝技艺传承和产品开发。此外,学院还积极挖掘传统技艺,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缂丝的技法和工艺流程等形成数字化缂丝库。

3.5 辐射带动

利用丰富的师资与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社团和工作坊活动,带动了苏州中小学校的社团和工作坊活动;通过与社区合作的方式,开展缂丝普及和教育活动,不断扩大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的覆盖面。

3.6 展示交流

结合国家、省、市及学校各种活动,充分展示项目的建设成果。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紫金奖·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大赛、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意作品大赛等活动,创新交流方式,丰富交流内容,共享建设成果。

4 展望

(1)进一步完善缂丝资源库。在原有国家资源库子项目《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基础上,结合项目化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缂丝产品,完善缂丝资源库,为数字化保护传承和现代化教学模式服务。

(2)进一步推动缂丝创新性发展。将缂丝工作室与学院数码印花中心、旗袍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有机结合,将缂丝技艺应用在旗袍上,并结合数码印花技术,开展缂丝新产品设计与推广,推动缂丝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缂丝工作坊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通经断玮 绘彩织梦
——蔡霞明缂丝作品欣赏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宋代缂丝的色彩符号与审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