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与乡村共成长

2022-01-19 20:08盛素芬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西红柿大棚村民

盛素芬

在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烟之东村,只要提起村党支部书记(以下简称村支书)赵战秒,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好支书”!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烟之东村人,赵战秒经历了家乡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落后的时代,更是见证了几十年来家乡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生的巨大变化,亲眼看见了乡亲们的日子越变越好。值得骄傲的是,他不仅是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伟大工程的见证者,更是亲身参与者。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斗中,赵战秒付出过心血和汗水,也在不断奋进的过程中和父老乡亲结下了难舍的情缘。烟之东村地处张果屯镇南3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758人,耕地1010亩。10多年前,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经商务工、小麦和玉米农作物种植,大部分家庭都很贫困。赵战秒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开始思索如何当好村民致富的领路人,带领全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寻找脱贫致富“特色路”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2000年,赵战秒觉得蔬菜大棚是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于是筹钱在自家承包的地里建起了两个蔬菜大棚:一个种西红柿,一个种草莓。然而,创业初期由于品种没有选择好,加上遭遇了病虫害,大棚产量很低,赵战秒不仅没有赚到钱,还倒贴了不少钱。那是一段极为难熬的日子,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赵战秒说:“一个人总得学会干,才能闯出一片天来。”作为一名整天跟泥土打交道、终日和四季时令赛跑的农民,他除了有把子力气,还有一颗耐得劳苦、不怕失败的心。第一年的失败,让赵战秒意识到种植技术尤其是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他先后去了山西、山东很多地方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参加了很多农民果蔬科学种植培训班。到2002年年底,赵战秒家的大棚彻底扭亏为盈。2007年后,他种植的草莓和西红柿已经形成规模,开始不断盈利,周围村民看到了致富的曙光,纷纷开始效仿,向他请教建大棚。

2008年,村委换届选举时,深得人心的赵战秒众望所归地被推选为村主任。他和村“两委”班子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当下的好政策、好资源做大做强村里的蔬菜种植产业,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赵战秒调查发现,散户种植蔬菜的弊端已经显现:不成规模、没有统一品牌、销售难等。他深深意识到小打小闹终究是不行的,只有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产品的市场份额才会越来越大,致富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两年后,赵战秒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成立了联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联富种植合作社),把分散的种植户集合起来,探索农业富民项目。资金和土地是他们初期面临的两大难题。赵战秒跟村“两委”成员开始筹划流转村集体的200多亩土地,打算统一建成日光温室,规范化种植。不过,土地对农民来说比命还金贵,再加上很多村民对于日光温室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坚决反对。那段时间,赵战秒几乎挨家挨户跑个遍,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并组织一些村民去山东实地参观和了解,终于完成了土地收租,开始大面积建设蔬菜大棚。他还利用国家农业贴息贷款的好政策,陆续为种植户争取贴息贷款共计400余万元,解决了合作社的资金短缺问题。

奏唱产业发展“进行曲”

2018年4月,赵战秒当选村支书后,努力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全力创建“党员队伍有力量、发展经济有资金、带领致富有能力”的“三有”支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优势,以联富种植合作社为载体,积极探索推行“党群共建、村社合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产业扶贫是最根本、最有效、最牢固的扶贫措施。只有把产业做扎实了,才能做到有效扶贫”,赵战秒始终认为,“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致富路上不能落下一个群众,共同富裕才是奋斗目标。”有了村支书的承诺和全方位支持,周边信心不足、想致富又怕赔钱的贫困群众通过建棚搞种植、入社务工等方式,走出了一条脱贫效率高、乡亲们齐说好的致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赵战秒带着为民务实的热忱和干事创业的韧劲,以联富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基地为依托,按照“支部引领、党员示范、产业支撑、带动脱贫”的发展思路,立足“精准施策、量体裁衣、靶向发力”的原则,以村里现有西红柿种植优势,做大做优村级集体经济这块“大蛋糕”。该村实行的“三个联系”机制(即支部委员每人联系1个温室片区、支部中的党员每人联系15名温室大棚党员种植户和15名贫困户、每名党员种植户联系1名非党种植户和1名贫困户),切实帮助解决用地、建设、技术等问题,真正实现了“支部带领、党员带头、基地促富、农民增收”,积极打造了产业支撑“新平台”。为促进产业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原有1200亩园区的基础上,筹集资金500万元,新增种植面积800亩,扩建蔬菜温室大棚242座,主要种植西红柿、草莓、圣女果等果蔬。目前,联富种植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年产量达3500万斤,产值突破7000万元,使周边许多群众受益,有效解决了他们发展产业无技能、致富无门路的难题。

产业要发展,资金是保障。近年来,烟之东村党支部拓宽多渠道争取资金,积极协调产业扶贫资金,采取“合作社牵头担保、种植户实物抵押、贫困户抱团发展”方式,吸收60名贫困群众参与温室大棚种植,为每户提供贴息资金2万元。目前,种植户亩收入达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是当地普通农户人均收入的1.5倍。联富种植合作社还融合“西红柿小镇”集聚发展中的技术优势,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开展西红柿新品种的选育开发、种植推广,实现了从普通西红柿种植到优质西红柿推广的成功转型,借力新品良种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竞争力的中高端农产品,使种植户年亩收入增加近2万元。目前,联富种植合作社已成为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其种植基地通过国家无公害标准园验收,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并荣获“河南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河南省科技扶贫基地”等荣誉。

伫立在合作社的种植基地,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一座座温室大棚。大棚内绿意盎然,散发着勃勃生机,一颗颗西红柿长势喜人,红绿交相辉映,生命的律动诠释着奋斗的意义。赵战秒说:“像这样的日光温室大棚,这个基地现有800余座,占地2000余亩,叫响了南乐县‘淼富品牌。作为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还鼓了农民的‘钱袋子。”看着大棚里忙活的村民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记者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

“村社合一、党群共建”的共同创业模式破除了经济发展阻力,产业带贫效果显著,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能量。赵战秒表示,村里总投资607万元,硬化街道胡同、铺设马路砖、实施保温墙、并建设培训室、图书室等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卫生条件,完善公共事业和社保体系,使村落面貌焕然一新。如今,村里道路宽阔平整,苗木生机勃勃,庭院干净整洁,逐步靠近现代化乡村风貌,村民心里对于美丽乡村的构想慢慢变成了现实。

联富种植合作社按照“四化”示范村建设要求,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五星文明户”“美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妯娌、好子女”等评选活动。并认真开展清洁农村大行动,落实农村柴草清理等制度,组织开展绿化、美化、净化活动;制作各类文化宣传图板200幅,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网格化治理工作,全村呈现出社会稳定、治安良好、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17年,该村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020年年初,“西红柿小镇”蔬菜基地开工建设,建成后既提高了村民收入,又成为城里人周末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真正实现“乡村美、产业兴”的愿景。

在外务工的村民返回家乡时经常说:“半年不回老家,就发现村里变化很大,村容村貌是越来越好了!”每当傍晚走在整洁干净的街道上,听着村民们热情的招呼声,闻着家家户户烧油烹醋的香味,这时候的赵战秒,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村民们的幸福,而乡亲们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赵战秒的奋斗目标。

扎根乡村守初心,俯身为民谋幸福。10多年来,赵战秒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舍小家、为大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带领村民成功致富奔小康。他的倾情付出得到了党和群众的一致认可,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称号。他说:“荣誉只属于过去。下一步,我会继续带领乡亲们把西红柿产业做大做强,全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让脱贫成果更稳固、可持续,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猜你喜欢
西红柿大棚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雾霾天气下改良式大棚温度特性分析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西红柿熟了
大棚讲课
种植大棚草莓采摘效益可观
大棚蔬菜富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