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精心规划的“神童”人生

2022-01-20 04:32
恋爱婚姻家庭 2022年1期
关键词:永康神童儿子

2021年11月17日,魏永康的妻子付碧发布讣告称,38岁的魏永康于11月9日突发疾病,与世长辞,定于11月18日上午在湖南隆回出殡下葬。

付碧写道:“我亲爱的丈夫生前得到过许多亲人、同学好友与网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我们全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淡出公众视野约15年后,这个少年天才的人生就这样戛然而止了,令人唏嘘。

魏永康两岁识千字,4岁学完小学课程,8岁进入县重点中学,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17岁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3年后却被中科院劝退……

从神童到伤仲永,魏永康的经历曾在大众间引发关于家庭教育的激烈讨论……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1岁3个月时,母亲曾学梅就开始教他写字。1984年12月,31岁的曾学梅把1岁6个月大的魏永康带到自己的单位饮食公司。

“你会写字吗?”一个员工逗着还不怎么会走路的魏永康。正在地上爬来爬去的魏永康点了点头。

“你写字,每写一个字,我就给你一粒花生米。”说着,他向魏永康晃了晃手中的一把花生米,顺便给了他一粒。魏永康从最简单的“人”字开始,在冰凉的水泥地板上写下了七八十个不同的字。

这是魏永康人生中的第一次“神奇”表现。两岁时,他已经能够掌握1000多个汉字。“神童”的称呼就此传开。

1991年10月,年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当年,湖南省内媒体报道了这个小县城中的“神童”,“华容神童”进一步升级成了“湖南神童”“天才少年”。

魏永康在学习方面的天分和智商确实让人叹为观止。上中学后,获得了各类的奖状和证书,“奥林匹克竞赛化学二等奖、三等奖”“物理学竞赛二等奖”“(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奖等,令他的“神童”之名更加响亮。

1996年,13岁的魏永康以总分602分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年纪最小的少年大学生。

2000年5月,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可没有人想得到,魏永康的“神奇”戛然而止。

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曾学梅说,她来到北京后,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

“神童”魏永康一直由母亲曾学梅亲自培养。

曾学梅是湖南邵阳人。1978年恢复高考时,许多家乡的同学、老师都来信,让她回去报名参加高考,但那时,她已经结婚。尽管放弃了高考,曾学梅还是坚持每天学习,特别是在儿子出生之后,她开始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影响儿子。

曾学梅学习时,喜欢将需要记住的东西写在墙壁上。魏永康也沿用了这种方法。在他房间床边的墙面上,写着“睡觉之前看此墙”,字下面是一些需要记住的公式。

从魏永康8岁上中学开始,曾学梅就开始了她的陪读人生。1991年,在中学领导的安排下,曾学梅在学校附近租了一所小房子。1994年,曾学梅从百货公司下岗,更加专注地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曾学梅都不让魏永康插手,她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连牙膏都要挤好。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

魏永康自己曾说,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不允许他出去玩。只要有女生打电话给他,妈妈都说他不在家,担心分散他的精力。因此他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周围的同学也渐渐疏远了他。

从小学到大学,魏永康的生活都是曾学梅一手包办。“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曾学梅说。

1996年9月,魏永康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湘潭大学。曾学梅强烈要求陪读。考虑到魏永康年纪确实太小,生活尚不能自理,学校特地安排曾学梅做勤杂工补贴家用,还划拨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供他们母子无偿使用。

大学毕业,到了中科院,母亲无法照顾了,魏永康突然“失控”了。

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的,脏衣服到处乱扔。

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因为没写毕业论文,最终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

2003年7月,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曾学梅当时恨不得让他去死。

丈夫魏炳南指责她说:“孩子压力已经那么大了,你还这么骂他,是火上浇油!”

“他都这么不争气了,他去死!我还管他!”曾学梅说。自此之后,她和儿子几乎不怎么交流了。

从中科院退学后,魏永康之后的求职和求学一路坎坷。

2005年10月,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機构邀请他去上班。由于生活的“不适应”,他辞去工作。

此后,魏永康曾在深圳、南京等地工作。在辗转求职的过程中,他还曾参加过北京工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但最后没有成行。

魏永康一度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整整39天。他用了近500元钱,跑了16个省市,先后去了杭州、宁波、舟山、上海、郑州、茂名、湛江等地玩。到玉林时,魏永康把剩下的钱弄丢了,落到了身无分文的境地。最后,还是警察将魏永康带回到曾学梅的身边。

“我不怪他,只怪我自己的教育方法太狠了,对他也太狠了。”曾学梅说,魏永康的这次出走正是因为挨了母亲的打,“是我的错,真的全部是我的错,他后面的这一段错都在我,全部都是我的错。我真是太对不起他了。”

曾学梅痛定思痛,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带着儿子再次“成长”:手把手地教他洗衣做饭、料理家务,教他照顾瘫痪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走出去”,曾学梅请同龄孩子来家里做客,教儿子如何待客、与人交流。在母亲的引导下,魏永康慢慢走出封闭的小世界,逐渐融入社会生活。

后来,魏永康成了一名普通的程序员。2010年,魏永康结婚生子。此后数年,他淡出公众视野,以“普通江”等网名在互联网论坛留下过踪迹,被网络好友们称作“小普”。

生活中,魏永康与妻子付碧过着平凡的生活。在妻子眼中,他“从神童变成了懂得生活的丈夫”。

曾学梅曾说:“我现在最怕别人问我:‘你家永康怎么样了?’”她说,每当听到别人这么问她,她都会避而不答,直接找理由离开。当下雨天碰到迎面而来的熟人时,她会将伞斜着挡住自己,只因怕人问起儿子魏永康的近况。

曾经,有记者问曾学梅:“你觉得你心目中成功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那时候曾学梅回答:“就是把永康培养出来,达到博士毕业,博士后。”

“那你觉得如果一个人他没有读硕士、读博士、读博士后,他只是一个健康的、普通的、快乐的人,他算成功吗?”

“太没有意义了,对人生来讲太平常了。因为从古到今在皇宫里当官的,地方上当官的都是读书的人。”

在孙子和孙女面前,曾学梅被禁止提及的一句话,就是“你爸爸在你这个岁数,已经……”将孙子、孙女的童年与儿子的童年进行对比,是绝对不允许的。

曾学梅曾经与儿媳商议,她来教孙子文化知识,儿媳教他生活能力、做人做事。但“实验”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每次到儿子家,就看到孙子的玩具又多了,而之前教的东西已忘了一半。”曾学梅说,在儿媳“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强烈要求下,她只能将自己的教育穿插在孙子的“游戏”之间。

2000年魏永康到北京上学后,曾学梅还专门教过一个同事的孩子,教了1年多时间,那个孩子高分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但自己的儿子退学后,她开始反思教育孩子的方式……

2021年11月17日,用户名称为“一片雾”的账号在社交平台发布魏永康逝世的悲讯,落款“爱妻付碧”。

“我亲爱的丈夫生前得到过许多亲人、同学好友与网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我们全家表示深深的感谢!”在随后付碧发布的一张合影中,魏永康腼腆地笑着,双手紧紧扶着的,正是他和付碧的女儿。

魏永康曾说,如果从头再来,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普通人。他离世后,低调的付碧婉拒了媒体的采访。魏永康生前的高中同学自发组织捐款,希望能给这个家庭送去一丝温暖。

生活中,不止一个“魏永康”,更不止一个“魏永康的母亲”。现实是残酷的,一个生活不能自理、无法与人交际的成年人,即便是天才学霸,也很难被社会接纳。

网上有这样一个短视频:鸟儿在角落里发现一只虫子,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小鸟追到虫子跟前,张大着嘴巴,仿佛静止一般杵在那儿,好像等着虫子自己爬进它的嘴巴里。

评论里说:那样子,像极了被父母溺爱的孩子。被喂惯的小鸟,以为张嘴就能得到食物;被溺爱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保护,便茫然失措。

为人父母,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心理学家曾奇峰在《你不知道的自己》中写道:“人对独立的需求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成长中的孩子,过近的距离,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

假爱之名,过度包办、过度掌控,将孩子的人生牢牢圈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你以为是爱,其实是害。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父母的尊重和放手,让他成了独立有主见的人,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最终不负众望脱颖而出。

蚌只有经历磨砺才能孕育出美麗的珍珠,雄鹰只有在一次次被扔下悬崖的绝境后才能展翅高飞。父母最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对孩子放手,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获得抵抗风雨的能力。

接受分离,就是当他想要自由时,你不会用金丝笼把他套牢;坚持放手,就是当他遭遇坎坷时,你不会把坏结果一律承担。

让孩子被爱滋养,不要为爱所伤。因为,独立,是孩子行走世间的能力和实力。

猜你喜欢
永康神童儿子
论姚永康瓷塑《世纪娃》的艺脉文心
神童诗(二十五)
打儿子
永康日報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都是神童
神童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