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失意”人生

2022-01-20 21:39张越
中关村 2022年1期
关键词:张九龄开元孟浩然

张越

公元728年,大唐长安城来了个参加异地高考的大龄文艺青年。

此刻,他正经历着人生中最痛苦的中年危机。这个外乡人独自走在长安城宽阔的街道上,周围车水马龙,他不禁感叹:“襄阳到底不如长安!来晚了,来晚了啊!”

说着,一阵风吹起他的头发,几根银丝若隐若现。他整理好衣衫,继续向城内走去。

这个孤独的文艺老青年,就是孟浩然。这一年,他40岁。经过无数次的内心挣扎,他终于下定决心赴京赶考。

彼时,唐朝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710年初夏,唐中宗李显中毒而死,他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继位。这是李旦第二次称帝,第一次是在684年,他刚刚继位,武后就垂帘听政,成为唐朝政权的真正拥有者;710年夏末,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共同推翻了韦后政权,为李旦夺回帝位,李隆基也借此机会壮大了羽翼。

当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武则天,后世的女人们就蠢蠢欲动,争相效仿。先是韦后,继而就是太平公主。但在政权激烈争夺的最终,还是野心勃勃的李隆基胜利了。李旦无奈中选择退位,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大唐王朝终于摆脱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权争夺混战,走向了伟大的“开元盛世”。

子曰:“学而优则仕。”尤其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读书人没有理由继续隐居田园。唐玄宗开元年间,诸多外地文青进京赶考,开元九年至开元十五年的进士榜单简直星光灿烂:王维、崔颢、李颀、储光羲、常建、王昌龄……

这个名单上既有王维这样的高富帅,也有王昌龄这样来自外省乡下的草根儿。看到这样的文化盛世,孟浩然内心的小火苗终于燃烧起来。

虽然内心强烈渴望建功立业,但孟浩然毕竟40岁了,他深深陷入了“中年危机”不能自拔——要学历没学历,要经验没经验,要钱钱没有,要命命一条……想来想去,自己也没什么可输的了。开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家乡,到大唐首都长安赴考。

他对此次远行有很精细的打算。一进都城,他就凭借才华以诗会友,很快就打入了开元年间最牛诗友圈,“岭南第一人”、也是后来的大唐名相张九龄和诗佛王维都成了孟浩然的朋友。

经过引荐,孟浩然很快就收到了一张高端文学沙龙的请柬,许多京师中集地位与才华于一身的达官显贵都将参加这次沙龙。

文人集会,最受人关注的就是题诗,但这次文学沙龙不同于平常,与会嘉宾来了一场高难度的才艺大比拼——联句题诗,也就是即兴联句。

孟浩然虽然年龄不小,但还是草根一个,无论身份地位都不如在座众宾。待数位诗人即兴联句之后,见场面越来越冷清,孟浩然终于等到了良机,他豁然起身,提笔写道:“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没想到,他的笔刚落,周围就响起了尖叫和掌声,在座的人被这两句诗惊呆了,大家纷纷放下了笔,没有人敢接下一句。

孟浩然因此二句诗名声大震。但这小小的喜悦,最终还未能拯救他科考落榜后支离破碎的心。

没错,这次科举考试孟浩然名落孙山。这样的结果与他的才学似乎毫不匹配,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对孟浩然未能通过科考而疑惑不解,但西方学者却肯定地写道:“孟浩然现存作品中没有赋,而赋在考试的文学部分占一半的分量。他的作品也没有显示出他受到过足够的修辞训练,可以写出成功的应试诗歌。”(《剑桥文学史》)

有时候,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正因孟浩然写不好“应试诗歌”,他才得以成为“开拓盛唐诗风”的一位重要诗人。

此次长安之行,孟浩然虽然结识了对他一生影响深远的张九龄和王维,但他最终还是失意而归。

临行时,挚友王维写了一首《送孟六归襄阳》,规劝孟浩然应重归田园,远离功名场。

然而,一个中年男人的雄心壮志,哪是一首诗就能抹平的?

考试的失利对孟浩然的内心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离开长安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开始了短暂的游历生涯——他要在名山大川中找回自信,在历史古迹中找到知音,在漫漫旅途中感悟生命……

又是一个秋天,但这个秋天显然不如“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那个秋天美好。

那是一个寒冷的傍晚,孟浩然沿着长江漫游。大雁南飞、孤帆远行,游子孟浩然格外想家。他的前方是茫茫江上,他不禁自问,路在何方呢?

此情此景,让他忽然想到了孔子与子路于隐士长沮、桀溺问津,却遭到隐者嘲讽的典故。孔子、子路与长沮、桀溺的冲突——仕与隐的冲突——不正是每日每夜折磨孟浩然的魔鬼吗?

此情此景以及萦绕在心头的万千感慨,使孟浩然写下了在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叶嘉莹先生说:“这真是孟浩然开拓盛唐诗风的一首诗。”

什么是“盛唐诗风”呢?

在中国诗史上,有两个时代为诗歌打下了特殊的烙印,即“汉魏风骨”和盛唐“兴象”。“兴象”就是最明显的盛唐诗风。

叶嘉莹先生说:“‘兴象’就是结合了内心感发的大自然的景象。(盛唐)开阔博大的政治气象自然就影响了诗人及作品的风貌。就算写悲哀,他们的悲哀也是开阔博大的。”

孟浩然的這首《早寒江上有怀》就是盛唐“兴象”的典型代表。

开元十九年(731年)春天,张九龄重新回到京城,之后官职一路飙升,从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识副知院事(唐玄宗御用秘书),到工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已官至中书令(宰相)。

这一年,46岁的孟浩然再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入京后,他拜访了已位极人臣的老朋友张九龄,并献出一首流传千古的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浩瀚湖水的博大气象——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蒸腾的水汽吞没云、梦二泽,多么博大壮观的景象!

而后四句,他巧妙地借景抒情,委婉地表达出了自己渴望得到丞相引荐的心声。

但这首诗并没有为孟浩然谋到一官半职。不仅如此,这一次科举考试,他也没有更优秀的表现,再次落第。

仕途无望,孟浩然沮丧地离开了长安。途经南阳时,遇到大雪阻路。仕途不顺,归途亦不顺,孟浩然崩溃大哭,他撕心裂肺地呐喊:“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十上耻还家,徘徊守归路!”

两次进京,两次徒然而归,此时的孟浩然忍受着前所未有的落魄,面对茫茫大雪不知该走向何处。

无处可归的孟浩然,最终还是回到了襄阳。

襄阳本是人杰地灵之地,也是历史上诸多隐士向往和隐居之地。一部《襄阳耆旧传》道尽了襄阳的隐逸传奇。

孟浩然年轻时,也曾在襄阳的鹿门山隐居。他用诗记录了鹿门山幽美的景致: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宣。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寞,唯有幽人夜来去。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笔下的襄阳多么美!日暮黄昏后,山上的寺庙里传来晚钟的声音。在渔梁码头的渡口,很多渔船争相划过,一片喧哗。

这优美的夜色之下,是归家之人,孟浩然也乘着船回到了鹿门山。山上的月光洒在迷蒙的树上,孟浩然忽然来到了东汉隐士庞公昔日隐居的地方。这静寂的林路间,没有外界的喧哗,只有隐士的身影。

那时候,孟浩然完全沉浸在自然山水里,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即便是一场春雨都能使他难忘:“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有时候,他受邀去友人家中做客,喝酒聊天:“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有时候,他登山出游,和朋友分享自己所见的美好:“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秋登万山寄张五》)

然而,这一切美好在开元十六年(728年)戛然而止。此后,孟浩然两度进京,都未能考取功名。虽然他后来曾在张九龄幕下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但最终还是回到家乡做一介普通的文人。

叶嘉莹先生说孟浩然“仕隐两空”。的确如此,他既没有像陶渊明一样做一介农夫过彻彻底底的隐居生活,也没能抓住现实的机遇。

翻阅史料,我们会看到一段关于孟浩然的轶事。据说,在长安的时候,他去探望王维(一说张说),恰逢唐玄宗视察。毕竟在办公室会客不合时宜,孟浩然就藏在了床下,唐玄宗知道后,让孟浩然出来读一首诗来欣赏。结果,孟浩然好像脑子短路一样,冲皇上一顿吐槽,说他从此以后再也不上书求仕了,要回南山草庐中隐居。还说他自己没什么才能,君主也不任用他……(“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卢。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

皇上一听就生气了,说:“是你自己不来应聘,却反过来怪我不要你!”(卿自不求仕,朕何尝弃卿!)

连皇上都敢惹的人,在仕途确实没法混。虽然孟浩然后来在张九龄门下谋过职,但没干多久就走了。他的后半生,几乎都是在失意中度过的,但这并不影响其文坛地位。

唐朝诗人李白就十分敬仰孟浩然,他曾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聞。……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杜甫也曾赞誉道:“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孟浩然的一生没有大起大落,他的一生也都过得很拮据。尤其在晚年,连棉被都没有,冬夜里冻得不能安眠。(杜甫诗曰:“吾怜孟浩然,裋褐即长夜。”)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来到襄阳拜访孟浩然,二人相谈甚欢。而此时孟浩然背上生的疽(一种毒疮)尚未痊愈,由于吃了鱼鲜,病情恶化,不久便去世了。

短短62年,生在此地,死亦在此地,孟浩然已成为襄阳的文化标记,后世人称“孟襄阳”。

每写完一个诗人,我都仿佛经历了他的一生。

当我写到孟浩然因疽病复发而亡时,眼眶都是湿润的,我仿佛眼睁睁看着他痛苦死去,真为其惋惜。

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出现了一行字幕,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一首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好在,在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孟浩然留下了他的足迹,而且永远不会消失。

孟浩然虽然一生碌碌无为,但我很羡慕他。

猜你喜欢
张九龄开元孟浩然
春晓
舟中晓望
段开元:拥抱健康产业 增进百姓财富
张九龄借棋劝谏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春晓
张九龄与禅宗
立足地标,志高中央空调入驻开元名都大酒店